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部分%20教育学原理[1].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4020559
  • 上传时间:2024-0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起源与发展1.中外教育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④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三、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一)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者 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 优点:提示了教育起源的本质(二)学校教育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②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庠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 庠 序 校③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④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⑤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法)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1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2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文化上,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四、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 ②教育的原始性 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2.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3.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4.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①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④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⑤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阶级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论语》、《孟子》《学记》——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成书于战国末期朱熹——《四书集注》 韩愈——《师说》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尔》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哲学家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上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杜威 倡导“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形成以“儿童、 经验、 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育教学观——儿童中心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表5.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二战后的教育学科分化、教育交叉学科的出现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阶段①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②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③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 ④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至今)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第三节 教师与教育学一、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二、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1把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教育要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即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代表人物:孟子 柏拉图 弗洛伊德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代表人物:荀子 洛克 华生3.实践主体论: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实践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二、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一)遗传决定论1.主要观点: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2.代表人物:创始人:高尔登美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董仲舒——“性三品”说(二)环境决定论1.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养育论)认为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决定的作用2.代表人物:洛克的“教育万能论” 华生“环境决定论”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二、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三、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而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的条件: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第三节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教育要适应和遵循儿童发展的这些基本规律和特性一、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循序渐进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针对性三、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关键期四、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二: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