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315581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八章第八章 论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论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摘要摘要: 场域、资本、惯习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这 三个概念的提出,使社会学的研究呈现新的视角布尔迪厄力图通过场域、惯习这两个概 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从而超越社会科学的二元对立本 文思考焦点即为社会实践理论的这三个核心概念 关键词:关键词:场域,资本,惯习,实践Key word::Field,capital,habitus,Practice.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今社会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师, 他和英国的 A·吉登斯、德国的 J·哈贝马斯一起被认为是当前欧洲社会学界的 三大代表人物其著作《实践理论大纲》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实践理论的提出是与布尔迪厄的治学目标— —超越导致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密不可分的他认为实践 理论可以有效地将社会现象学的分析角度和社会结构主义的角度合成为一体化 的社会研究方式,既在认识论上做到逻辑贯通,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实践理 论提供的理念框架是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 通的中介,力图通过场域(field) 、惯习(habtius)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 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体系中,有一些贯 穿性的核心概念,其中从外部行动者在社会空间所占据的位置“场域” ,行动者 行动的动力资源“资本” ,从内部揭示构建行动者和各种性情倾向的“惯习”是 三个最核心的概念布尔迪厄在论及场域、惯习、资本这些概念的时候持一种 开放性的态度,主张在理论的系统中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去界定概念 他认为只有在关系系统中,概念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而决不能孤立地定义它一、一、场域场域 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理想化的 抽象社会,而是研究由无数个体所构成的“场域”以及无数场域构筑的一种更 大的“场域综合性结构” 场域是什么呢?““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 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正是这些 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 位置的客观性得以界定。

      布尔迪厄认为只有场域和社会空间的观点才揭示了社 会的真实结构在他看来, “一个分化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由各种系统功能、一套 共享的文化、纵横交错的冲突或者一个君临四方的权威整合在一起的浑然总体” , 而是各个场域的聚合 在理解场域时,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空间首先,首先,它是由一些特定原则 所界定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各自独立的不同场域相互关联,各自发挥着不 同的效用,并且由于这种效用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都不能仅凭 所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予以解释其次,其次,场域不是一般性的空间结构形式,更2是充满冲突和争夺的空间场域中行动者利用各种策略来争夺和维护有利于自 己的位置和空间,他们在场域中不断展开斗争,这些斗争维持或变更着场域中 各种力量的构型这些斗争正是场域的动力所在布尔迪厄以“博弈(game) ” 来具体说明场域的构成和动作过程他认为,与博弈相似,场域中的行动者即 博弈者掌握着不同种类的和数量的资本,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符号 的资本,这些资本随着场域的变化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博弈者因此拥有了不同 的相对权力,正是这.些博弈者之间力量关系的状况决定了某个场域的结构,而 改变各种资本形式的分布和相对分量就相当于改变了场域的结构。

      不过,布尔 迪厄特别强调,场域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强加一种对自身所拥有资本最为场域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强加一种对自身所拥有资本最为 有利的等级化原则有利的等级化原则这就有些象打 80 分,手里纸牌的各种花色的大小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明白哪一种花色是主牌从特定场域来说,行动者的策略既取决 于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即特定资本的分配,同时还取决于他们对场域的认知, 即依赖于他们从场域中不同位置出发所采纳的不同视角 场域的基本特征是争斗性、历史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在布尔迪 厄看来,场域是松散的,正规化程度较低,某种场域并非是依照单一规章制度 机械性的运转的机器,而是充满斗争的社会空间,具有实践上的策略性和不确 定性因为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深陷场域中的实践信念并非是一种单纯 的自我体验,也不是机械被动地遵从外界灌输的教条,而是被各种社会秩序社 会化过的主观性——惯习二、二、惯习惯习 如果说场域概念侧重描述的是社会世界的客观结构,惯习概念则是偏重于惯习概念则是偏重于 刻画行动者的心理方面,它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变刻画行动者的心理方面,它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是一种持续的、不断变 化的、开放的性情倾向(化的、开放的性情倾向(dispositions)系统)系统。

      惯习概念是布尔迪厄从实践意义 的高度提出来的,反映出布尔迪厄力图挣脱结构主义“铁笼”的最典型的努力惯习是怎样的性情倾向系统呢?它是资本与场域之间的机制,它推动着拥 有一定数量资本的行动者们采取某种特定策略积极参与场域的博弈,亦或远离 博弈旁观伺机惯习这种性情倾向具有能动的实践意义,这点是继承了马克思 的实践观首先它在实践中获得,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只是因为我们把它 视为第二天性而忽视了它的历史性;同是它又持续不断地塑造、组织实践,生 产着历史总之,惯习是“外在性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ity),个 人行动者只有通过惯习的作用才能产生各种合乎理性的行为 惯习和场域之间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相通一方面是制约关系,场域塑造着 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心上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一 种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不仅仅是被结构形塑(structuring mechanism),还不断 地产生新的结构,惯习有助于把场域成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 和价值,值得行动者投入、尽力的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受制于场域在布尔迪 厄看来,对惯习及其与场域关系的认识,正是实践理论和主观主义、客观主义 的分野所在。

      用布尔迪厄的话说“实践理论要同时考虑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 性的外在化的双重过程” ““世界包容了我,但我能理解它世界包容了我,但我能理解它”” ,,生动地说明了这 一点但这里有上点要强调,即布尔迪厄偏重于场域客观性作用,他认为场域 的结构塑造着惯习的结构3三、三、资本资本 前面说过,场域是充满斗争性的,拥有不同质量和数量的资本的行动者在 场域中展开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使场域充满了力量那么是什么使行动者展开 博弈,使场域充满斗争,充满力量呢?是资本 “在场域中活跃的力量是那些用 来定义各种‘资本’的东西 ”资本是布尔迪厄实践理论体系中又一个核心范畴 这里所说的资本不是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这种劳动 可以在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群体所占有,并具有产生新的利润的潜力, 个人或团体通过占有资本能够迅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在布尔迪厄早期的论述中,资本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e capital)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每一种资本类型 下面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层次更低的资本后来,布尔迪厄又特别添加了符号 资本(symbolic capital) 。

      所谓经济资本是经济学通常理解的那种资本类型,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所谓经济资本是经济学通常理解的那种资本类型,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 的资本形式,也可制度化为产权形式的资本形式,也可制度化为产权形式布尔迪厄对经济资本的讨论主要是促使 人们注意不要陷入经济资本的本位中心论的陷阱对经济资本的认识并不意味 着要将分析置于“自私自利的算计的冰水”中在布尔迪厄看来, “理性计算” 本身并不是人类社会所有实践形态的一种普遍原则,而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惯 习,这种惯习的形成是有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底限要求的 文化资本是布尔迪厄最感兴趣的所谓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文化资本是布尔迪厄最感兴趣的所谓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 传递的文化物品传递的文化物品在意志与性情内,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体资本,如个体的语言 能力、行为举止、对书籍的品味、对艺术的鉴赏等;在制度化形式中,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文化资本,如学历在一定条件下,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 本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身体化的形态,体现在行动者精神和身体 持久的性情倾向中二是客观化的形态,表现为文化物品,如书籍、绘画、纪 念碑、工具等三是制度化的形态,表现为某些制度性的规定或规则,如学历 认定,学术资格等。

      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是与资本的投资者和拥有者的身心相联系的,是存在于文 化、教育、修养等具体形式之中的,行动者必须通过自己身体化的、具体化的 实践活动来获取它这种形式的文化资本要求个人性时间的、能量的投入,具 有特殊的累积性——与个人及其生物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能超越个体行 动者及其表现能力,并随着拥有者身心能力一起衰落和消亡;但它又有继承式 的传递性,这种传递性最明显地表现在家庭的历史中,那些拥有强大文化资本 的家庭的后代在这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所谓“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 客 观性的文化资本从其物质性来看,文化物品意味着一种经济资本,它可以像经 济资本一样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同时,文化物品的获得和传递是与身体化 形态的文化资本相联系的,生产出文化物品才能的行动者必具有一定积累的身 体形态的文化资本,获得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才能理解文 化物品、才能掌握文化物品的“消费”手段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还具有独立性, 文化物品一旦生产出即能超越行动者而存在,成为场域中行动者竞争的重要武 器,并具有生产利益的效能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与前两种文化资本相比, 具有集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给予了行动者体制上的承认,使得学术资格拥有 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相互替代成为可能,并能够在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设 定某种转换率,这种转换率确立了它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货币价值。

      布尔迪厄 在研究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采用文化资本这个概念,用它来解释来自不同阶层的4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的差异——不同阶层或集团在文化资本的分配方面是不平 等的,导致了出身于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学生的学术成就是不同的,这种学术成 就可视作上一代的文化资本在下一代上获得的利润布尔迪厄指出,家庭不是 仅仅通过经济收入来影响孩子的求学,文化资本的传递亦是重要的方面,文化 资本作为阶层再生产的至关重要一环,把外在的财富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部分, 即惯习,体现在下一代身心之中,并且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就越容易积累新的 符合自身利益的文化资本,更容易获得利润一个出身于具有深厚文化资本家 庭的人,其行为举止优雅、艺术欣赏力高、还能学贯中西,我们会说他具有家 学渊源,实际上就是他的性情倾向中内化了上一代人的文化资本,他在这一定 量的文化资本的沉淀基础上更容易获得新的文化资本,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就, 从这点上说文化资本具有马太效应但并不是每一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人在文化 资本上都具有优势,文化资本虽具有传递性,却不一定内化为下一代人的惯习, 因为在家庭的场域中,下一代的社会化过程中惯习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的由家庭 场域所塑造的,个体的能动性、社会环境的大背景等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社会资本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社会资本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 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络,从而积累的资源的总和它反映了更为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