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3.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5837340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台湾省是认识省级区域地理知识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地区奠定基础台湾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特征,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教学设置追寻“台湾之根”、找寻“台湾之宝”、探寻“台湾经济”三个板块,层层递进,探究学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国的代表省级行政区台湾省,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们的祖国和生活的区域,为今后学习中国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地理知识埋下伏笔、做好铺陈设计思路:本课例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本节课以“寻”为主线,结合课标和重难点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台湾,体会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2.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3.了解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重难点与方法教学重点: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描述;台湾省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投影《乡愁》诗句,播放背景音乐全体学生朗读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呈现阅读了解熟悉目标自主学习快速通读教材P66—67,找出所给文字描述中的错误并改正认真阅读找错纠错检测学生自学效果一、追寻“台湾之根”(一)自然地理环境1.范围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找出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台湾省由88个岛屿组成,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岛屿,面积约36000平方千米2.位置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以及隔海相望的省份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3.地形读“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沿北回归线附近)”,提问:台湾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

      玉山,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台湾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4.气候读图:找一找台湾的气候类型,并说一说气候特征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5.河流和湖泊受气候影响:河流____,水量____,汛期____受地形影响:河流____,水流____,水能____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活动1 利用比例尺量算台北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实地距离台北到福州:250千米、高雄到厦门:295千米台湾雅号“浮福建”(二)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活动2 搜集资料,找出台湾的“根”1.地缘关系台湾与其北面的东海、南面的南海的地质结构是一致的;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人类生活的痕迹,还发现台南的古人类化石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前的古人类(视频:台湾与大陆原来是同一块陆地)2.血缘关系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台湾高山族据说是古代于越族的一个分支,简称为越人他们的根主要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约在4000年前,因某种变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的先住民3.历史关系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4.文化关系台湾、广东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信奉妈祖;五月初五台湾人和我们一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视频: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小结: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无论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历史关系还是文化关系,台湾和祖国大陆都是一脉相承的。

      台湾的“根”在中国过渡:人们习惯称台湾为宝岛,这里究竟有哪些“宝”?看图指认在课本上标记找出台湾主要山脉如阿里山、玉山、中央山、海岸山完成填空测量计算展示课前的探究成果运用历史知识结合生活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和文字归纳表述能力论从图出,有理有据结合所学,灵活运用锻炼学生量算能力,了解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古往今来,台湾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国家,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二、找寻“台湾之宝”(一)淘宝活动1.美丽的宝岛:景色优美(图片欣赏),大力发展旅游业(1)山地、森林旅游台湾多山,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多,所以山地、森林是重要的观光避暑选择(2) 湖泊旅游视频:日月潭(3)海岸旅游四面临海,海岸线漫长,沿海的沙滩、岩石种类繁多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岸,这里的岩石经过海浪长期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4)温泉旅游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产生了丰富的地热能温泉旅游正成为台湾吸引游客的一大资源优势2.富饶的宝岛:物产丰富,如农产品、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1)农产品丰富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找出主要农产品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这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哪里?西部平原。

      因为这里土壤肥沃图片欣赏:台湾农产品(2)矿产资源丰富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找出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分布情况台湾山脉:铁、铜、锰等西部平原:煤、石油、天然气等四周浅海:石油、天然气、海盐等(3)森林资源丰富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台湾著名的树种红桧——台湾特有的树种活动3 了解台湾美称,解释它们的含义美称含义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追问:你还知道台湾有其它美称吗?(二)自然原因收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东方甜岛: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各类多,产量大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温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视频:美丽富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小结:台湾美丽又富饶,真是名副其实的宝岛过渡:我们没去过台湾,但这些品牌大家应该不陌生如康师傅、徐福记、华硕电脑等,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也反映出两岸经济往来密切分组交流探讨温故知新图文分析搜集相关资料,证明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美称补充如“天然渔场”、“温泉之乡”、“蝴蝶王国”等风景如画的热门景点,透露出台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热、地震较多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能力将丰富的物产与地理环境特征联系起来从环境的特殊性角度来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三、探寻“台湾经济”(一)外向型经济1.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的商品有:蔗糖、水果、稻米、樟脑20世纪60年代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主要出口的商品有: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归纳: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电子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的产品有: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多优良港口、积极吸收国外资金、政策扶持(二)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读“中国台湾省(2017年1-6月)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数据统计,了解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小结: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从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出口产品,归纳得出其出口产品特征和主导产业类型仔细查看数据资料多视角分析,总结台湾经济发展特点最新统计结果,有较强说服力情感升华课堂小结祖国宝岛台湾省 台澎钓鱼等组成山地纵贯中东部 河短流急水能富地震火山多发型 日月玉浊旅游景稻米鱼盐矿果林 甘蔗樟脑很出名大陆台湾手足情 待看两岸团聚景梳理思路归纳总结精编地理口诀,构建知识体系课堂练习设置题目,检测所学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感受收获的喜悦四、 教学反思特级教师李梦龙说“这法儿那法儿,教材钻研不透就没法儿。

      本课准确解读课标,灵活处理教材,正确取舍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寻”为主线,设计三大板块展开教学生活连线式提问,充分体现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问题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开发图文资料的利用价值,在提升学生综合析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尚存不足之处:教学“设问指向”要明确,符合“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设置的问题要有深度上的进阶,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需不断更新,数字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当今的大趋势虽然本课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挖掘利用还不到位,教师需要继续学习,如微视频的制作、电子白板的设计、平板电脑的利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字化课堂的便捷与巧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