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4197636
  • 上传时间:2022-0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6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零一零一余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下面是我共享的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右溪记》  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行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零一零一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奇妙)澄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漂亮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假如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假如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巡游)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观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美丽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知后来人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画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其次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争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明珠暗投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至“垂阴相荫”是第一部分,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四周景色从“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到“为之怅然”是其次部分,感叹小溪的位不相宜与受人冷落从“乃疏凿芜*”至结尾是第三部分,记叙小溪的疏整经过和命名由来。

      这篇游记文字精练、文气流畅,但又不是一泻无余,而是如文中那条因“触石”而“洄悬激注”的溪流一般,迂回起伏文章开头交代小溪的地理位置,语气冷静,笔调平实;接着细致地描绘小溪四周的“怪石”“佳木”“异竹”等景色,赞誉之情包含其中,令读者不胜憧憬,文气渐起;正值作者设想这条清秀的溪流若在山野,便可给隐逸之士带来愉悦;若在闹市,就能成为巡游胜地时,作者笔调忽转:“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小溪的不为人知另作者“为之怅然”然而,作者接着又记叙“疏凿芜*”“植松与桂,兼之香草”的整治过程,小溪从今将告辞孤独凄清的境遇,成为名胜之地,令人为之一振文章短短百余字,却写得一波三折、纡徐委曲,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美,而避开了直叙的平淡无味  《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详细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态的“欹嵌盘曲”,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衬托,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

      描写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精彩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溢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给予环境显明的特征:安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呈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此文又因作者感情的流注而别具韵味作者对右溪不仅作了欣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的遭受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这里却遭遇冷遇作者以为与此景相称的人物当是“逸民退士”或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写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安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的,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孤独而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  这篇文章的美丽,还源于句式结构和所写之景的有机结合文中写景皆为四字句,作者在组合语句时,采纳一物一态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图景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的遭际,抒发自己明珠暗投的深厚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元结疏通右溪,建立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自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明珠暗投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争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剧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蕴含着作者显明的特性特征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剧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扩展阅读:元结诗词书目  1.漫歌八曲·大回中(作者:元结朝代:唐)  2.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作者:元结朝代:唐)  3.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4.题孟中丞茅阁(作者:元结朝代:唐)  5.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作者:元结朝代:唐)  6.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作者:元结朝代:唐)  7.别何员外(作者:元结朝代:唐)  8.石宫四咏(作者:元结朝代:唐)  9.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作者:元结朝代:唐)  10.石鱼湖上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11.送孟校书往南海(一作别孟校书)(作者:元结朝代:唐)  12.漫问相里黄州(作者:元结朝代:唐)  13.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14.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作者:元结朝代:唐)  15.石鱼湖上醉歌(作者:元结朝代:唐)  16.补乐歌十首·五茎(作者:元结朝代:唐)  17.石鱼湖上醉歌并序(作者:元结朝代:唐)  18.漫歌八曲·故城东(作者:元结朝代:唐)  19.游石溪示学者(作者:元结朝代:唐)  20.登白云亭(作者:元结朝代:唐)  21.欸乃曲五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22.与党评事(作者:元结朝代:唐)  23.樊上漫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24.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作者:元结朝代:唐)  25.潓阳亭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26.系乐府十二首·贫妇词(作者:元结朝代:唐)  27.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作者:元结朝代:唐)  28.系乐府十二首·谢大龟(作者:元结朝代:唐)  29.石鱼湖上醉歌(作者:元结朝代:唐)  30.引极三首·怀潜君(作者:元结朝代:唐)  31.游潓泉示泉上学者(作者:元结朝代:唐)  32.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33.杂曲歌辞·湋乃曲(作者:元结朝代:唐)  34.补乐歌十首·大濩(作者:元结朝代:唐)  35.漫歌八曲·大回中(作者:元结朝代:唐)  36.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作者:元结朝代:唐)  37.补乐歌十首·网罟(作者:元结朝代:唐)  38.补乐歌十首·五茎(作者:元结朝代:唐)  39.漫歌八曲·故城东(作者:元结朝代:唐)  40.酬裴云客(作者:元结朝代:唐)  41.引极三首·思元极(作者:元结朝代:唐)  42.补乐歌十首·六英(作者:元结朝代:唐)  43.石鱼湖上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44.题孟中丞茅阁(作者:元结朝代:唐)  45.演兴四首·闵岭中(作者:元结朝代:唐)  46.招孟武昌(作者:元结朝代:唐)  47.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作者:元结朝代:唐)  48.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作者:元结朝代:唐)  49.送孟校书往南海(一作别孟校书)(作者:元结朝代:唐)  50.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作者:元结朝代:唐)  51.朝阳岩下歌(作者:元结朝代:唐)  52.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作者:元结朝代:唐)  53.引极三首·望仙府(作者:元结朝代:唐)  54.喻旧部曲(作者:元结朝代:唐)  55.宿丹崖翁宅(作者:元结朝代:唐)  56.与瀼溪邻里(作者:元结朝代:唐)  57.系乐府十二首·谢大龟(作者:元结朝代:唐)  58.窊尊诗(在道州)(作者:元结朝代:唐)  59.刘侍御月夜宴会(作者:元结朝代:唐)  60.引东泉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61.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作者:元结朝代:唐)  62.送孟校书往南海(一作别孟校书)(作者:元结朝代:唐)  63.石宫四咏(作者:元结朝代:唐)  64.喻常吾直(时为摄官)(作者:元结朝代:唐)  65.宿洄溪翁宅(作者:元结朝代:唐)  66.系乐府十二首·农臣怨(作者:元结朝代:唐)  67.刘侍御月夜宴会(作者:元结朝代:唐)  68.与瀼溪邻里(作者:元结朝代:唐)  69.舂陵行(作者:元结朝代:唐)  70.喻旧部曲(作者:元结朝代:唐)  71.登白云亭(作者:元结朝代:唐)  73.潓阳亭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73.引东泉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74.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作者:元结朝代:唐)  75.寄源休(作者:元结朝代:唐)  76.酬裴云客(作者:元结朝代:唐)  77.无为洞口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78.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79.欸乃曲五首(作者:元结朝代:唐)  80.石鱼湖上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81.与党评事(作者:元结朝代:唐)  82.引东泉作(作者:元结朝代:唐)  83.闵荒诗(作者:元结朝代:唐)  84.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作者:元结朝代:唐)  85.演兴四首·初祀(作者:元结朝代:唐)  86.漫问相里黄州(作者:元结朝代:唐)  87.忝官引(作者:元结朝代:唐)  88.喻瀼溪乡旧游(作者:元结朝代:唐)  89.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作者:元结朝代:唐)  90.朝阳岩下歌(作者:元结朝代:唐)  91.引极三首·怀潜君(作者:元结朝代:唐)  92.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作者:元结朝代: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