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最新幼儿舞蹈教学设计.docx
18页幼儿舞蹈教学设计 幼儿舞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舞蹈教学设计1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1)、绷脚要求: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2)、 压腿: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新内容:波浪手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波浪手 动作:以肩带动肘、腕稍屈,手指放松下垂,接着肩膀稍稍下压,肘、腕、指关节依次伸直至恻举 要领:由肩部开始发力,使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配乐练习 4、开胯练习:青蛙趴 目标: 1、复习手臂波浪 2、学习劈叉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1) 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 劈叉 动作规格:两腿伸直完全至支撑地面,成一字形 保护与帮助:1)、握住幼儿上举的手臂或肩部,帮助下滑成叉 2)、在幼儿的臀部或髋关节处稍加力下压 3、复习波浪手 目标: 1、学习仰卧起坐 2、复习劈叉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2)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仰卧起坐 动作要领:身体平卧地上,两手上举贴地,上体收腹上立,成直角坐 常见错误:屈膝,上体不直,借助两手向前挥力上立上体 辅助练习动作:两手抱头,由同伴固定下肢做仰卧起坐 3、复习劈叉 目标: 1、学习新动作“桥形” 2、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准备: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配乐练习“站立姿势、手位练习”,活动各关节。
2、学习新内容:桥形的辅助动作 1)动作规格:手与腿尽量靠近,两臂与两腿完全伸直 2)肩、胸柔韧性练习:手握把杆直臂压肩、胸;背靠把杆两臂上举下腰 3)保护与帮助:教师两手扶住幼儿腰、髋两侧 3、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压腿、波浪手、踢腿及桥形辅助动作练习 2、继续感受体操的乐趣 准备: 过程: 1、开始部分:活动各关节,头、颈、肩、腿,配乐练习 2、复习 1)压腿:重点是要直腿 2)波浪手:重点是肩部发力,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踢腿:重点是直腿,突然发力 4)桥形辅助动作练习:仰卧在垫上,两手撑在头两侧,抬头,挺胸、髋,同时手臂推直,腿逐渐伸直,并缩短手与腿之间的距离,成桥形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 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 1)、绷脚 要求: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
2)、 压腿: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继续巩固正确的站姿,学习颈部动作 2、学习手位动作五位手——八位手 3、学习踢腿 准备:磁带 过程: 1、复习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手位练习5——8位手 3、学习踢腿 动作要领:左脚尖放在右脚膝盖旁,向上踢出三步一踢 4、配乐练习 幼儿舞蹈教学设计2 目标: 1、初步学会舞蹈,激发幼儿对跳舞的兴趣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准备:1、布置环境:小树林2、老虎头饰两个,音乐《两只老虎》 活动指导: 一、幼儿学小鸟飞律动入室 二、练声曲:师生问好,要求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三、复习歌曲:小兔与狼,要求有表情地演唱,并大胆表演 四、幼儿学习舞蹈:两只老虎1、欣赏音乐,学唱歌曲 师:我们大家来听一首歌,看看你们有没有听过(播放歌曲)第一遍:幼儿听后,提问:这首歌里面唱到了谁?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第二遍:幼儿整首跟唱歌曲。
2、以情景"两只老虎在树林里跳舞"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小树林) 听说,这个树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老虎,我们来看看它们正在做什么? (1)播放音乐,"两只老虎"在跳舞、(由两名教师表演)(2)幼儿欣赏后,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两只老虎在干什么呀?(它们在跳舞)它们是怎样跳的?(幼儿自由模仿动作)3、教师有表情地示范舞蹈、师:老师也来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们先坐着看看伍老师学得像不像,好吗? 4、引导幼儿学习舞蹈、师:小朋友,老师跳得像不像啊?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 你们要先学会一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重点指导幼儿左脚脚跟点地,右脚膝盖弯曲,上身挺直 (3)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跟跳舞蹈动作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地完整跳一遍舞蹈 (5)分弟弟妹妹请幼儿表演舞蹈 (6)让幼儿邀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随音乐舞蹈 五、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律动出室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开火车把老虎送回家吧! 幼儿舞蹈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内容 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2、现代舞:街舞 三、教学对象: 水平四(八年级) 四、教材分析 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六、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八、教学设想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动作,掌握技术,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些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又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渐进,整体、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与自评,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九、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法、激励法、合作法、 尝试法、 体验法、 讨论法和互评法 (二)学法设计: 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加强对学生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 十、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导入---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展示--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体验、实践、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当中 十一、教学过程 (一)收心引趣 课堂常规,提出“云南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同学们了解的少数民族健身和娱乐项目有哪些”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愉悦身心 结合黎、(苗)族舞蹈《竹竿舞》进行拉伸操帮助学生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伤病的发生。
(三)合作学习,掌握技能 1、教师讲解示范竹竿舞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小组进行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练习和串连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 4、游戏:喊数抱团游戏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陶冶情操,整理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