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实施方案.docx
7页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实施方案一、 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财税支持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更好以投资带消费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研究进一步降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优化金融服务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探索将真实银行流水、第三方平台收款数据、预订派单数据等作为无抵押贷款授信审批参考依据,提高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可得性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县域银行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和居民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消费领域提供保险服务规范互联网平台等涉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的收费行为强化用地用房保障加大土地、房屋节约集约和复合利用力度,鼓励经营困难的百货店、老旧厂区等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
鼓励通过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为快递物流企业提供土地适应乡村旅游、民宿、户外运动营地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小规模用地需要,积极探索适宜供地方式,鼓励相关设施融合集聚建设优化国有物业资源出租管理,适当延长租赁期限,更好满足超市、便利店等消费场所用地用房需求支持利用社区存量房产、闲置房屋等建设便民网点允许有条件的社区利用周边空闲土地或划定的特定空间有序发展旧货市场二、 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接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三、 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
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零售、餐饮等行业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措施,对特困行业实行用电阶段性优惠、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等政策,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资保障体系,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物流通道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持续做好日常监测和动态调控,落实好粮油肉蛋奶果蔬和大宗商品等保供稳价措施。
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有序引导网络直播等规范发展深入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深化服务领域东西协作,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助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和消费水平四、 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强农业和制造业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支持研发生产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科技和消费潮流、应用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新设备畅通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商贸流通企业产销对接,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管理和保护,培育更多本土特色品牌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深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等服务,促进医疗健康消费和防护用品消费提质升级。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产品开发,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健康咨询、生活照护、慢性病管理等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规范化托育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安全健康的国产婴幼儿用品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等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促进非遗主题旅游发展组织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引导公园、景区、体育场馆、文博场馆等改善设施和服务条件、结合实际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城市群、都市圈等开发跨区域的文化和旅游年票、联票等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带薪休假与法定节假日、周休日合理分布、均衡配置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行占比,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
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适当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推进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开展促进绿色消费试点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进一步盘活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促进渠道和服务下沉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民宿经济、户外运动等服务环境和品质资料整理来源: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