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公路现状调查报告3篇.docx
8页农村公路现状调查报告3篇农村公路现状调查报告第1篇一、基本情况及农村公路现状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
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
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
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四是积极建立公路建设质量检查制度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是工程施工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建立“企业自检、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四级保证制度在竣工时应实行“项目法人初验和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的验收方法凡是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安排资金,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是农村公路要建养并重要想农村公路长期保持良好的公路环境和技术状态,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经济,要做的事很多,首先要认真贯彻学习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应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专业养护队伍,专门的养护经费,三是要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真正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放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农村公路现状调查报告第2篇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按照省交通厅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公路网络,有效推动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于交通发展的适度超前要求,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市将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适度超前,优先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行保障能力。
一、路网现状我市现有农村公路道路类型分为县道、乡道、村道,按道路等级分为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农村公路桥梁类型分为县道桥梁、乡道桥梁和村道桥梁,按跨径分为大桥、中桥和小桥截止2019年底,xx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488.337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99.951公里、三级公路308.174公里、四级公路1989.522公里,等外公路90.69公里;按公路等级分县道194.531公里、乡道587.837公里、村道1705.969公里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91座7365.06延米按跨径分,其中,大桥7座904延米、中桥81座4160.47延米、小桥103座2300.59延米二、2019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项目2019年省下达我市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为30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30.1公里其中,精品线路前石线完成3.5公里;靳马线(大峪高速出口-g207)项目完成4公里;靳马线(山汝线-候饭线)项目完成4.5公里;小屯镇黄洼-前张庄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7公里;精品线路大北线(核桃园-戎观线)改建工程完成2.35公里;xx市蟒川镇任庄-枣园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9公里;精品线路山汝线石槽王-东关庙道路改建工程完成3.4公里;xx市蟒川镇小北线- 陈沟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8公里;xx市大峪镇玉皇村、青山后村道路硬化项目完成3.95公里,伴随着一个个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完成,一条条狭窄、坑洼的乡村小道都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沥青路、水泥路,不仅让当地村民出行更为便捷,也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百县通村入组”工程项目2019年我市通村入组工程建设目标为1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实际完成10个自然村11.6公里通硬化路项目,并完成465个建制村1561个自然村2800余公里道路的“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信息普查,调查统计出xx市通村入组拟建里程规模570余公里三、农村公路现状及问题分析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全力“打造平安交通、便捷交通、生态交通”,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实现交通历史性新跨越但随着交通“瓶颈制约”矛盾的根本解决,交通建设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情况,筹资难、审批难已成为交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一)经济发展对交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建设要求、建设标准、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建设程序不能到位,导致工程造价上升,项目前期工作反复一是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凭借直管县的优势,我市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县级市之一,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交通发挥更大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迫切需要建成对外辐射通道工程;建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城乡交通网络工程,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二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随着建设档次的提升,选用的技术标准、配套设施和绿化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逐步运用,如沥青路面的大量采用、水泥路面设计要求提升,原材料、环保要求提高,国省道、县乡道普遍要求建设生态廊道,追求行车安全舒适以上原因再加上原材料费用的大幅提高,造成工程造价步步攀升,居高不下 二)建设重点发生了新变化,交通“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沿线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热情下降各级领导不遗余力,广泛发动,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争取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支持,推动了建设顺利进行随着交通网络的改善,农村公路沿线乡(镇)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工程的支持和热情已明显下降产生对交通建设不理解,不支持,认为修建道路是交通部门自己的事于是,“万众一心、大干交通”的场面少了,“政府为主牵头、部门协作配合”的场面少了,全社会对交通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明显下降项目前期手续审批难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都需发改委立项,用地手续需要由市自然资源局批准但因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用地情况复杂,占地标准不统一,近年来由于新政策才开始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各方面原因导致审批工作放缓由此,导致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三)建设融投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融投资能力下降,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负债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市交通建设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我市建设了一批自立项目,提升了xx市农村公路路域交通环境,其中大部分工程项目,依靠交投融资筹集建设资金负债建设高负债的情况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困难,再融资能力下降,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四、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分析(一)建设管理体制要改革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建设实施单位转向行业管理单位;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今后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投资招商制、建设代建制、政府质量监管制等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资、建设、管理体制2.建立监管体系,实施政府“监管”制建立市,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监管体系,实行分级管理监管”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进行项目前期、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进度及工程资金进行监管二)项目前期要深入1.坚持既科学又经济的规划思路发展规划的制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