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培训之《航空气象》课件.pptx
100页航空气象东海气象团队培训简介 本培训为依照飞行签派员训练大纲制定的气象知识培训,按照专业知识的互相印证关系、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应用等分类方式对签派员培训大纲中的科目顺序进行了调整,重新划分为气象学概论、天气分析和预报、危害航空器的天气共三个部分,本课件详细讲解天气分析和预报、危害航空器的天气课件维护:喻侨 气象学概论目录目录第一节 地球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全球气候特点全球气候特点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特点大气特点第四节第四节 气压和风气压和风第五节第五节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第六节第六节 常见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系统气象学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民航地面观测民航地面观测气象学概论民航地面观测定义民航地面观测定义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是由气象观测员在地面通过人工方式或利用设备对本机场及其跑道、进近着陆及起飞爬升地带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过程所进行的系统、连续地观察和测定的活动概念观测记录要求观测记录要求代表性观测记录要反映观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比较性气象要素能反应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要求观测种类观测种类按指定的时间、次数和项目对有关气象要素进行的观测。
通常每小时或每半小时观测一次在两次例行观测之间,一种或几种气象要素达到规定的标准时进行的观测指当本机场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飞行事故后所进行的观测例行观测自动观测事故观测观测项目观测项目云、垂直能见度、主导能见度、跑道视程、气象光学视程、天气现象、地面风、气压、气温、湿度,16时例行观测后进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积雪深度的观测云、垂直能见度、主导能见度、跑道视程、气象光学视程、天气现象、地面风、气压、气温和湿度云、垂直能见度、主导能见度、气象光学视程、跑道视程、天气现象、地面风、气压、气温和湿度等例行观测自动观测事故观测观测程序观测程序整点观测自50分开始,00分采集数据,03分前发出报文;半点观测自20分开始,30分采集数据,33分前发出报文在规定的气象要素达到特殊观测标准时立即进行观测,最迟发布时间为自特殊观测开始后的第5分钟得知发生飞行事故后,应当立即按规定项目进行事故观测,事故观测时段不大于5分钟例行观测自动观测事故观测气象观测人员应按照先室外后室内、先目测后气象观测人员应按照先室外后室内、先目测后器测的程序进行观测器测的程序进行观测基本原则观测日界观测日界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中采用的是协调世界时(简称UTC)时制。
观测记录及资料统计采用UTC的16时为日界(即北京时间的00时);观测报告采用UTC的24时为日界(即北京时间的08时)观测时制记录日界报告日界观测基准点观测基准点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应当结合本机场运行情况选定任一沿跑道安装的自动气象站所在的位置作为基准观测点,该点的自动气象站用于观测代表机场综合天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其观测到的除云、能见度、天气现象以外的数据用于电码格式的机场天气报告和机场气候资料统计观测基准点云的观测云的观测按云底高度把云分为低、中、高三族,按云状分为十四类分类气象学概论低云低云(2500m)中云中云(2500-6000m)高云高云(6000m)积雨云积雨云CbCb高层云高层云AcAc卷云卷云CiCi浓积云浓积云TcuTcu高积云高积云AsAs卷层云卷层云CsCs淡积云淡积云CuCu卷积云卷积云CcCc碎积云碎积云FcFc层云层云StSt碎层云碎层云FsFs层积云层积云ScSc雨层云雨层云NsNs碎雨云碎雨云FnFn云的分类云的分类云的记录云的记录云量按八分量制记录云量,天空无云或总云量不足1/8 时,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高云量记“0”;云层布满全天但有一些缝隙时云量记“7”;云层布满全天无缝隙时云量记“8”。
首字母大写,后续小写云高记录单位为“米”云量云状云高云的记录举例云的记录举例云的报告云的报告云量使用FEW、SCT、BKN和OVC编报,分别为少云(云量为1/8-2/8)、疏云(云量为3/8-4/8)、多云(云量为5/8-7/8)和阴天(云量为8/8)云状 除强对流云外,其它云不需说明云状当观测到强对流云时,应在云组之后附加简语CB或TCU云高以30米为增量等级换算为电码在hshshs组报告云高垂直能见度当天空状况不明且有垂直能见度的情报时,应当以30米为增量编报垂直能见度VVhshshs组,若天空状况不明且没有垂直能见度的情报时,则本组编报为VV/云的报告云的报告如果天空无云,或者没有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云,并且垂直能见度不受限制,简语CAVOK不适用时,应使用简语NSCa.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000 米;b.没有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云;c.无4678 电码表中所列的重要天气现象在观测时间内同时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编报简语CAVOK代替能见度、天气现象以及云电码组:云的报告云的报告云组编报一般不超过三组,除非观测到一定要编报的强对流云,按云高从低到高的顺序编报各层云的云量和云高a.最低的云层或云块,云量为1/8 或以上,应当相应地编报FEW、SCT、BKN 或OVC;b.较高一层的云层或云块,云量为3/8 或以上,应当相应地编报SCT、BKN 或OVC;c.更高一层的云层或云块,云量为5/8 或以上,应当相应地编报BKN 或OVC;d.附加组:当观测到强对流云(CB或TCU),且未在上述3组中编报时,应当按云高顺序在相应位置加报本组;云量不足1/8时,报告FEW。
符合下列要求报告:云的报告实例云的报告实例记录记录:1Cu7003Cb12003Sc12007Ac4000编报:编报:FEW023 SCT040CB SCT040 记录记录:能见度:10000天气:-RA云:7Ci9000编报:编报:NSC记录记录:能见度:10000天气:无云:7Ci9000编报:编报:CAVOK能见度的观测能见度的观测主导能见度、气象光学视程、跑道视程、垂直能见度、最小能见度、飞行能见度、倾斜能见度分类主导能见度主导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或以上的视野范围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这些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定义能见度为7千米的角度范围有100,5千米的有70,3千米的有10,2千米的有60,1千米的有120主导能见度应当为3千米例气象光学视程气象光学视程(MOR)指色温度为2700K时白炽灯发出的平行光束被大气吸收和散射后,光束通量衰减至5%时所通过的距离这个数值就是能见度的物理学的表示方式定义跑道视程跑道视程(RVR)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的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定义能见度的编报能见度的编报编报000050m当能见度小于800 米时,以50 米为等级报告当能见度大于或等于800 米且小于5000 米时,以100 米为等级报告;当能见度大于或等于5000 米且小于10000 米时,以1000 米为等级报告;5010000编报9999或CAVOK10000RVR的编报的编报编报M00502000当主导能见度或正在使用的跑道接地地带的RVR小于1500米时,RVR编报“RDRDR/VRVRVRVRi 或RDRDR/VRVRVRVRVVRVRVRVRi”跑道编号RVR数值RVR趋势RVR变量例:R36L/0325V1400N 天气现象的观测天气现象的观测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所产生的除云以外的各种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地面凝结现象和其他现象等定义降水现象降水现象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外形特征及着地特征外形特征及着地特征 一般降自云层一般降自云层 雨干地面有湿斑,水面起波纹,雨滴可辨,下降如线,强度变化较缓 Ns,As,Sc,Ac 阵雨干地面有湿斑,水面起波纹,雨滴较大,骤降骤停,强度变化大,有时伴有雷暴 Cb,Tcu,Cu,毛毛雨干地面无湿斑,慢慢均匀湿润,水面无波纹,稠密飘浮,雨滴难辨 St,Fs,FG 雪白色不透明六角或片状结晶,固体降水,强度变化较缓 Ns,Sc,As,Ac,Ci 阵雪同上,飘落,强度变化较大,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Cb,Tcu,Cu,Sc 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Ns,Sc,As,Ac 降水现象降水现象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外形特征及着地特征外形特征及着地特征 一般降自云层一般降自云层 阵性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强度变化大,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Cb,Tcu,Cu,Sc 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或球形颗粒,固态降水,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常呈阵性 Cb,Tcu,Sc 米雪 白色不透明,扁长小颗粒,固态降水,着地不反跳,均匀、缓慢、稀疏St,Fs,FG 冰粒 透明丸状或不规则固态降水,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着地常反跳,有时打碎只剩冰壳,常呈间歇性,有时与雨伴见 Ns,As,Sc 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常不透明,外包透明冰层或层层相间,大的着地反跳,坚硬不易碎,阵性明显,常伴随雷阵雨出现 Cb 降水现象降水现象强度强度天气现天气现象象强度判断原则强度判断原则小中大雨、阵雨、冻雨 雨滴清晰可辨,雨声细弱,水洼形成慢或形成不了水洼;或降雨强度2.5毫米/小时。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水洼形成较快;或降雨强度为2.6毫米/小时8.0毫米/小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或降雨强度8.1毫米/小时毛毛雨、冻毛毛雨、雪、阵雪 由于该天气现象影响,主导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00米由于该天气现象影响,主导能见度大于或等于500米小于1000米由于该天气现象影响,主导能见度小于500米霰、冰粒、米雪、小冰雹、冰雹 下降量少,散落于地,无明显累积现象下降量一般,累积缓慢下降量大,累积迅速雾雾现象现象天气现象天气现象特征描述特征描述雾(FG)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使主导能见度降低到小于1000米的现象轻雾(BR)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使主导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含)至小于10000米的现象,湿度75%浅雾(MIFG)弥漫在近地面层,上限高度不超过米,多呈不连续的带状或片状冻雾(FZFG)主导能见度1000米,且温度低于0碎雾(BCFG)即碎片状雾,在雾中能见度1000米,雾外能见度1000米,雾扩展到离地米高度部分雾(PRFG)覆盖机场重要部分的雾,其余部分是晴空,多指影响机场局部区域的平流雾雾中能见度1000米,雾扩散到离地米高度。
风沙现象风沙现象天气现象天气现象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扬沙(SA)由于较大的风将大量的沙粒、尘土从地面吹起,使主导能见度下降到1000米至小于10000米的现象高吹沙(BLSA)观测时测站或其附近细小沙粒被风吹起,吹沙高度米,使主导能见度下降到1000米至小于10000米的现象低吹沙(DRSA)观测时测站或其附近细小沙粒被风吹起,吹沙高度小于米沙暴(SS)强风或强烈的扰动气流将地面大量沙粒猛烈地卷入空中,使空气非常混浊的现象主导能见度1000米高吹尘(BLDU)观测时测站或其附近尘土被风吹起,吹尘高度米,使主导能见度下降到1000米至小于10000米的现象低吹尘(DRDU)观测时测站或其附近尘土被风吹起,吹尘高度小于米的现象尘暴(DS)灰尘微粒被混乱狂风猛烈地卷起的现象主导能见度1000米风沙风沙现象现象强度强度天气现天气现象象强度判断原则强度判断原则小中大沙暴尘暴无主导能见度500米1000米主导能见度500米低吹尘、低吹沙、高吹尘、高吹沙不判定强度烟、尘、霾现象烟、尘、霾现象天气现象天气现象特征描述特征描述烟(FU)大量细小的烟粒浮游于近地面空气层中,使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出现时天空呈黑色、灰色或褐色,太阳呈红色或淡红色,浓时可闻到烟味。
浮尘(DU)大量的尘土末均匀地浮游于空中,使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有浮尘时,远处景物呈土黄色或褐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霾(HZ)大量的极细小的盐末、烟末均匀浮游于空中,使空气混浊,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远山、森林等深色物体呈浅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