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 语文必修五 《渔父》课件.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0701074
  • 上传时间:2018-08-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25.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 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 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碎的时刻,你接受了雨 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 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 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名族的灵魂!拨开历史 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 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 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 患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 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 位“身之察察”“皓皓之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渔 父《楚辞》解题:一、《渔父》 1、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选自 《楚辞》 2、渔父fǔ:渔翁,“父”同“甫”,古代对 老年男子的尊称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人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体”、“骚体” •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等 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二、《楚辞》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 人,政治家名平,字 原;又自称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 初任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推行“美政”,改 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 言攻击,被迫去官。

      楚 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 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 ,遂投汨罗江自杀一、语言文字二、文学文化• 文言文有哪些学习价值?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 枯槁(gǎo) 三闾(lǘ) • 凝滞(zhì) 淈(gǔ)其泥 • 餔(bū)其糟 歠(chuò)其醨(lí) • 弹冠 (tán guān) 物之汶(mén)汶 • 莞(wǎn)尔而笑 鼓枻(yì) • 濯(zhuó)吾足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第1段重点字词:屈原既放行吟(于)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何故至于斯 举世 是以见放“已经”,或“以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脸色(古今异义)形体、容貌(古今异义)到(古今异义)全,整个被第1段翻译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 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 ,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 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了这个 地步?”屈原回答说:“普天之 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 人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 放逐第2段重点字词:圣人不凝滞于物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介词,对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今异义 )自令-令自,宾语前置,让自 己、使自己。

      放-被放逐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第2段翻译:渔翁劝他说:“圣人 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 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 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为 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 呢?既然大家都醉了,为 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 为什么要忧国忧民,行为 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 逐呢?”第3段重点字词:新沐者、新浴者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 汶者乎?新:刚 沐:洗头浴:洗身安:怎么 身之察察 :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安能以皓皓之白皓皓之白:洁白纯净的东西第3段翻译:屈原回答说:“我听 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 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 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 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 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 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 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 ,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可以濯我缨 第4段重点字词 : 微笑的样子敲打(名词活用作动词)离开洗第4段翻译:渔翁微微一笑,敲着 他的船桨离开,口中唱到 :“沧浪的水啊清又清, 可以洗一洗我的帽缨沧 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 洗一洗我的双脚便离 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 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表达情意的工具 ,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 文学。

      ——胡适文学文化走进文本,问题探究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 原怎样的人格?2、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 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 一形象?文学文化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 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 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 形象•他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 义,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伟大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 ,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 造这一形象? 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 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 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 衬托的作用返回首页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屈原:渔父: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比喻,通俗易懂) →一场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思想交锋→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与渔父的 对话,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面 对 生 存1、Hamlet: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2、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 辱负重,选择了生存4、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屈原 渔父司马迁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 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 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请同学们各自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写出你的理由 结合文本,拓展延伸文学文化屈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每一种选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都 从内心深处作出了对人生极度负责的抉择, 以此提升了他们生命的价值,这三种情怀构 成了中华民族深沉饱满的精神财富,源远流 长,至今不息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渔 父——超然的活:隐忍守志--自由的灵魂 文天祥、闻一多、老舍…… 韩 信、勾 践、鲁迅…… 张志和、陶渊明……作业• 渔父最后是遂去,不复与言,假如说渔父当时拼命死劝, 想方设法挽留屈原的生命, • 比如现在的拨打110,叫一帮人来劝解,劝解还不成,在 旁边守侯,屈原一跳下去,就把他打捞起来,不让他死, 你说屈原被救以后,他还会选择死亡吗?我们来设想屈原 的人生道路: •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 • 1、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在自己的后半生实现他的理 想; • 2、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形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 • 3、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另谋高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