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
7页设备根底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围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根底工程2 施工准备2.1 原材料要求2.1.1 水泥:宜采用32.5级以上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4cm,含泥量不大于2%2.1.4 水:宜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5 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与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2 主要工机具2.2.1 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插入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2.2.2 施工工具铁锹〔尖、平头〕、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磅秤、线坠、手推车、钢卷尺等2.3 作业条件2.3.1 根底定位放线、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蔽手续2.3.2 安装的模板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2.3.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根底或阶梯形根底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3.4 埋在根底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蔽手续2.3.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检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进展技术交底和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摸2.4 作业人员 主要作业人员:混凝土工、运转工、壮工已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承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拌制预埋件安装清 理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振捣3.2 操作工艺3.2.1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去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枯燥土应用水湿润,外表不得有积水去除模板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洒水湿润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3.2.2 预埋件与螺栓套的固定对小型预埋螺栓,下部用钢筋框固定并与根底钢筋焊接,上口用架管固定对带有定位板的大型螺栓,下部设钢筋马凳或用架管支撑,保证支撑的刚度、稳定型预留孔一般采用方木留设;对深度大于1m的螺栓孔,应用铁皮制孔或直接预埋钢管留设对承受同一机构的设备根底群〔如罐根底、塔根底、火炬根底等〕,应对称设置沉降观测点3.2.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次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和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并测其坍落度,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雨期施工时,要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以此调整用水量冬期施工时,骨料中不得含有冰雪冻块钢筋混凝土掺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且不得采用蒸气养护3.2.4 混凝土浇筑3.2.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外表高度不得超过2m,假设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3.2.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展,振捣密实设备根底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不允许留施工缝3.2.4.3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埋件、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走动情况,四周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与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外表用木抹搓平3.2.5 施工缝留置 设备根底浇筑时,如因突然性停水、停电、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生故障、运输道路等原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的留设必须符合以下规定:3.2.5.1 受动力作用的设备根底互不相依的设备与机组之间,输送辊道与主根底之间,可留垂直施工缝,但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50mm,并且不小于五倍螺栓直径;伸入相邻根底块体的钢筋必须留出。
3.2.5.2 在地脚螺栓底部以下150~200mm处,或能包住螺栓1/3L或3/4L〔L-地脚螺栓埋入深度〕以上部位,或根底底板与上部块体或沟槽交界处,可留水平施工缝3.2.5.3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上下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3.2.6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好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期不少于7天3.2.7 冬季施工 3.2.7.1 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得有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损失等现象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严禁使用有冻结现象的混凝土罐车必须装上保温套,3.2.7.2 遇下雪天气浇筑混凝土前与时将模板上的冰、雪清理干净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泵体料斗、塔吊吊斗、混凝土泵管上包裹阻燃草帘被3.2.7.3 入模温度的控制:塔吊浇筑时每车首吊、末吊、中间吊各测一次;地泵浇筑时每车测一次,用小桶在吊斗下、泵管端部接混凝土测温测定数据填入冬期混凝土入模温度统计表3.2.7.4 混凝土养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蓄热法养护和综合蓄热法养护等方法可采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草帘养护,防止受冻并控制混凝土外表和部温差。
综合蓄热法即采用少量防冻剂与蓄热保温相结合4 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4.1.1原材料4.1.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展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与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展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展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4.1.1.2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与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4.1.2 混凝土搅拌与浇灌4.1.2.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与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1.2.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4.1.2.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4.1.3 混凝土运输、浇筑与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展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2 一般项目4.2.1 原材料4.2.1.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4.2.1.2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注: 1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2 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4.2.1.3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4.2.2混凝土施工4.2.2.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2.2.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2.2.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与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一样;〔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外表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有凝结水;〔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与支架注: 1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3 混凝土外表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4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2.3 允许偏差项目混凝土根底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根底15钢尺检查独立根底102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3标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根底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5外表平整度8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6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7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4.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序号关键控制点控 制 措 施1施工缝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