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1】地图与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含答案解析.doc
11页专练一 地图与等值线的判读规律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4·九江高三检测)下面的图甲是某同学到野外旅游时绘制的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是他沿图甲中某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据图回答1~3题1.图甲的比例尺为( )A.1:10 000 B.1:30 000C.1:100 000 D.1:300 000解析 由材料可知,图中A1B1、A2B2、A3B3、A4B4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经测量图上距离均为2厘米,由比例尺计算公式可知:比例尺====,即图甲的比例尺为1:300 000(注意:千米换成厘米时后面加5个0)答案 D2.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A1B1 东北方向 B.A2B2 西南方向C.A3B3 东南方向 D.A4B4 东北方向解析 该同学0—1.5千米距离内行走时速度基本不变且保持在3千米/小时左右,由此可判断最初线路较平坦;之后行走速度骤降,说明在走上坡路之后速度又有起伏;最后速度一直增大,说明在走下坡路由此可判断出该同学行走的路线是图甲中的A1B1,且是从A1向B1方向行走的;结合图中的指向标便可判断出该同学是向东北方向行走的。
答案 A3.当该同学走到图乙中的M点时,其出发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A.190米 B.140米C.120米 D.100米解析 由上题结论可知出发点为A1,由图中可直接读出其海拔范围为180—200千米(注意等高距为20米),由图乙可知M点距出发点A1的实地距离约为4.5千米,对应到图上距离A1处大致为1.5厘米处,经过测量可直接从图上读出M点的海拔在320—340米之间,由此可计算出出发点A1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120—160米之间,答案选B答案 B(2014·专家原创五)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回答4~6题4.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南向东北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解析 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等高线和指向标可直接得出答案答案 B5.图中②③④⑤处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A.②处 B.③处C.④处 D.⑤处解析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季,⑤处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且海拔较高,地形抬升的作用明显,降水丰富答案 D6.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解析 ①②之间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易发生滑坡。
答案 A(2014·乌鲁木齐一诊)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7~8题7.甲处属于(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解析 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答案 C8.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是深度是( )A.25 m B.35 m C.55 m D.65 m解析 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 m,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130—140 mY4的海拔为180—190 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55 m答案 C(2014·专家原创一)下图示意某区域等值线组合,XY线为锋面,读后回答9~11题9.根据图中信息可判定( )①af ③e>d ④d>e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锋面常与低压相伴生,故cf;地球上除极点外,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快,而图中两条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线经山脉时向东南弯曲,即向低速度方向弯曲,说明d>e。
答案 D10.影响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线d、e向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C.地形 D.人类活动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等规律,可以判定图中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线呈东西延伸是受纬度影响的结果答案 A11.下列关于锋面XY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锋面XY西北侧B.为暖锋,雨区位于锋面XY东南侧C.为冷锋,雨区位于锋面XY东南侧D.为暖锋,雨区位于锋面XY西北侧解析 结合第9题解析,线速度从北向南递减,由此可判断图示区域处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气候呈顺时针方向辐合,图中锋面向北移动 ,为冷锋,降水在锋后,即雨区位于锋面XY东南侧答案 C(2014·浙江五校联考)盛行风向转变指数公式:Is=(F1-F7)+(F′7-F′1),其中F1与F7分别表示1月盛行风向频率和该风向在7月的频率,F′7与F′1分别表示7月盛行风向频率和该风向在1月的频率下图示意中国近地层盛行风向转变指数(Is)最大值的分布,据此回答12~13题12.图中a地北部闭合等值线内的Is最大值可能为( )A.25 B.0 C.-15 D.-25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地北部闭合等值线内的Is最大值小于0大于-20,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 C13.关于a、b、c、d四地Is最大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四周地形封闭,冬夏季风不能到达,因此Is最大值很小B.b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明显,因此Is最大值很大C.c地Is最大值较同纬度东部小,主因是植被茂密阻挡了季风D.d地Is最大值较同经度北部大,主因是地形阻挡了东南季风解析 虽然a地四周地形较封闭,但夏季风能到达;b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明显,因此Is最大值很大;c地Is最大值较同纬度东部小,主要与地形相关;d地Is最大值较同经度北部大,主因是d地夏季时受季风影响更明显答案 B(2014·济南模拟)下图是2014年1月6日12时和18时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14.下列关于2014年1月6日12时四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信的是( )A.甲地风速最大 B.乙地比丙地气温高C.丙地比丁地气压高 D.甲地比丁地云量大解析 据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丙地纬度较乙地低、气压较乙地低,故气温高于乙地;丁地气压高于丙地;甲地受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丁地受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故甲地比丁地云量大答案 D15.2014年1月6日12时到18时,下列四地风向变化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 据图可知,12时至18时,甲地由位于低压槽的东侧变为位于低压槽的西侧,风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 A二、综合题(40分)16.(2014·浙江名校第一次联考)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3)题1)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观景台M、N之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与Ⅰ线路相比,简述Ⅱ线路的优缺点3)据图分析图中别墅度假村的区位优势解析 第(1)问,地形特征要从地势、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等方面作答第(2)问,Ⅱ线路的优缺点可从路程的长短、地势的起伏、施工的难易度、工程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第(3)问,应主要从地形、环境等方面回答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侧以山地为主、东南侧以平原为主(2)优点:地势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缺点:路程较长,施工量较大3)地势平坦;临近湖泊,风景秀丽;靠近山地森林,空气清新17.(2014·太原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米2)分布材料二 下表示意成都和延安气候资料 (1)材料一图中等值线M的值为________,请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与成都相比,延安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 (1)3 500 理由: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图中等值距为500(兆焦耳/米2),所以等值线M的值为3 500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不利条件: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或土壤贫瘠);冬季气温低;年降水量小(或灌溉水源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