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10页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除 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3.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4.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5.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课时分配1 分桃子 1课时2 分橘子 1课时3 商是几位数 1课时4 猴子的烦恼 1课时5 节 约 1课时6 集 邮 1课时7 买新书 1课时8 讲故事 1课时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样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因此,教学时,应通过具体情境理解计算方法和算理2.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的教学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的计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解释——归纳——应用——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教材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的轴对称,以及利用轴对称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在对平移和旋转进行教学时,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普遍存在性由于是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图形运动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感知身边图形的运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能够应用所学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发现并判断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课时分配1 轴对称(一) 1课时2 轴对称(二) 1课时3 平移和旋转 1课时教学建议1.注意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新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平移、旋转”这样复杂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实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此外,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从初步认识、初步理解到能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使用好术语,切不可操之过急,脱离学生的水平2.发挥动手操作在本单元中的作用,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技能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等,使学生体验到与图形运动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鼓励学生在欣赏、收集图案中发现美,在举办、参与图案展览中展示美,在设计、绘画图案中创造美,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与引导,使学生获得创作的初步经验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三单元 乘 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算法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4.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1 找规律 1课时2 队列表演(一) 1课时3 队列表演(二) 1课时4 电影院 1课时教学建议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挥出具体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2.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计算结合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知识的迁移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基本的技能。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中的质量单位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在学习第一课时“有多重”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了解1克、1千克和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和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时分配1 有多重 1课时2 1吨有多重 1课时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都是学生能接触或者是看到的教材通过测量小朋友和小鸡的体重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所有物体都有轻重之分,如果想要知道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要用秤来称一称,以此来引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1克、1千克及1吨多一些切身感受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教材还适当地安排了多种活动,以体验和应用质量单位例如,教材第46页第4题,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实际称一称,并将估计结果和称量结果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质量单位第五单元 面 积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3.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4.使学生能用自选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5.使学生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时分配1 什么是面积 1课时2 面积单位 1课时3 长方形的面积 1课时4 面积单位的换算 1课时教学建议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扩展,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别长度和面积单位,在此基础上学习、探索新知识2.变被动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与其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地接受式学习,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应有较多反映,如计算面积的练习,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后计算出面积数学好玩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三个内容,它们都是通过一些有趣的、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思考,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才能既减轻负担,又提高学习质量本单元在内容上着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思维能力;在体例上注意多样性、启发性和层次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好玩,领悟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形式上直观形象,富有童趣,有想想、猜猜、画画、拼拼、算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学数学的“乐”,一般不作考试要求教学目标1.利用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来设计图形,体验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2.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讨租车、购买纪念品的最优方案,体会数学中的优化思想3.和同学积极主动地探讨简单的推理问题,体会推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课时分配1 小小设计师 1课时2 我们一起去游园 1课时3 有趣的推理 1课时教学建议1.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实践活动内容的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