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EFP战斗部穿甲威力对末敏弹作战效能影响分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xg****9
  • 文档编号:346169142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EFP战斗部穿甲威力对末敏弹作战效能影响分析  郑 斌,尚 勇,程丽丽,魏 琳,李蓓蓓  (1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西安 710065;2 32381部队,北京 100072)  末敏弹打击的主要目标类型是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及装甲运输车等地面装甲车辆末敏弹属于攻顶弹药,采用EFP战斗部技术攻击装甲车辆的顶部装甲来实现对目标的毁伤EFP战斗部穿甲威力小无法对目标实现有效毁伤,穿甲威力大将对设计、制造带来一系列的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合理提出EFP战斗部穿甲威力的技术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殷希梅等通过总结国内外现役末敏弹装备,对末敏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当前EFP战斗部常见的技术指标武天宇等对EFP战斗部毁伤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EFP侵彻深度的变化规律谢文等研究了末敏弹射击效能,建立了射击效能计算模型刘文举等建立了命中与毁伤目标模型,考虑了命中装甲目标不同区域后的毁伤效果然而目前探讨EFP战斗部穿甲威力、末敏弹作战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针对EFP战斗部穿甲威力、末敏弹作战效能之间关系的问题,建立顶部毁伤区域模型和命中率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不同EFP战斗部穿深对毁伤概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主要对相对防护较强、装甲较厚的主战坦克进行目标特性分析,建立用于末敏弹效能评估的主战坦克顶部毁伤区域模型着重对德国豹2,美国M1系列、苏联T-72、T-80,日本90式和中国99式坦克主战坦克的结构尺寸特征和装甲厚度进行分析  1) 德国豹2主战坦克  德国豹2坦克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车体长7.7 m,车宽3.7 m,车体首上和炮塔前部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形状,防护能力相当于700~850 mm均质装甲;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能好,待发弹位于炮塔尾舱,用气密隔板与战斗舱隔离炮塔顶部装甲厚度为40 mm,车体尾部发动机区域装甲厚度为20 mm,德国豹2坦克三视图如图1所示    图1 德国豹2坦克三视图  2) 美国M1A1主战坦克及改进型  美国M1A1主战坦克属于战后的第3代坦克,车体长7.9 m,车宽3.7 m,车体前部和炮塔采用了贫铀装甲,防破甲弹能力相当于均质装甲的3~5倍该坦克现已成为美陆军的主力坦克,美国M1A2是M1A1改进型坦克,车体长7.9 m,车宽3.6 m,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 mm和700 mm的均质装甲  3) 俄罗斯T-72坦克  T-72坦克为苏联研制的第3代主战坦克,车体长6.4 m,车宽3.4 m,车体首上装甲采用复合装甲,共3层,外层为80 mm厚的钢质装甲,中间层位为104 mm厚的玻璃纤维,内层为20 mm厚的钢甲,为大倾角构形,相当于500~600 mm的均质装甲防护能力;车体顶部装甲10 mm厚的钢板。

      炮塔为铸造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顶部装甲厚度为45 mm  4)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车体长7.5 m,车宽3.4 m,车体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其它部位采用了间隙装甲,炮塔内部有防火板间隔,有三防装置,炮塔前的复合装甲厚度550 mm,该坦克没有对付顶部攻击的特殊装甲防护  5) 中国99式主战坦克  99式坦克是目前我军研制的最新型的第4代主战坦克,车体长7.6 m,车宽3.5 m,炮塔采用焊接结构,防护能力相当于700 mm均质装甲,车体正面和侧面采用复合装甲,并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反应附加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600 mm均质装甲,车体和炮塔顶部装甲厚度为30 mm  综合上述典型主战坦克结构尺寸和装甲特性数据,按照功能和装甲厚度划分主战坦克顶部区域,统计各区域装甲厚度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主战坦克各区域装甲厚度  由表1可知,主战坦克炮塔正面和首上装甲最厚且采用复合装甲,防护能力最强;炮塔两侧一般加装模块装甲,防护能力较强;炮塔顶部和尾部,车体顶部和尾部及两侧履带为坦克装甲最薄弱部位  根据EFP战斗部威力指标及其技术水平,可得出:  1)炮塔顶部和尾部,车体顶部和尾部及两侧履带钢板厚度小于60 mm,EFP战斗部可穿透;  2)炮塔正面和首上抗穿甲厚度大于400 mm,EFP战斗部无法穿透;  3)炮塔两侧钢板厚度60~120 mm之间,EFP存在一定的概率能被穿透。

        若EFP战斗部穿深在80~130 mm之间,只是对炮塔两侧区域的毁伤效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用毁伤概率表征,因为毁伤概率与命中率密切相关,因此首先用计算机仿真计算命中率,然后再分析EFP战斗部穿甲威力对末敏弹作战效能的影响  建立以功能和装甲厚度划分区域的主战坦克顶部毁伤区域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末敏弹射击过程,统计末敏弹命中目标各区域的概率  主战坦克主要尺寸为:  1)车体:7.5 m×3.5 m;  2)炮塔顶部:3.2 m×2.4 m;  3)履带宽:0.6 m;  4)首上区域:1.4 m×2.3 m;  5)车体尾部发动机部位:1.8 m×2.3 m  主战坦克顶部毁伤区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主战坦克顶部毁伤区域模型示意图  图中绿色部分为EFP可穿透区域,红色部分为EFP不能穿透区域,黄色部分为EFP介于穿透和穿不透之间的区域  建立末敏弹母弹运动模型,末敏子弹减速减旋运动模型、稳态扫描运动模型、捕获目标模型、命中目标模型,并考虑各作用环节的参数误差,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射击过程,逐发判断子弹EFP是否命中目标及命中目标区域,统计得出末敏弹对目标顶部各区域的命中率  3.1 末敏子弹扫描运动模型末敏子弹扫描轨迹方程是在扫描坐标系下得出的,当末敏子弹进入稳态扫描后,子弹以稳定的落速、转速和扫描角运动,敏感轴与水平面的交点(即扫描点)的轨迹如图3所示。

          图3 末敏子弹与水平面的交点轨迹  图中为子弹匀速下落速度,为子弹绕铅直轴匀速旋转的转速,为子弹弹轴与铅直轴的夹角(即扫描角),为起始扫描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子弹起始扫描高度,为子弹最大扫描半径,为子弹最大作用距离  末敏子弹敏感轴与威力轴在扫描坐标系内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敏感轴与威力轴在扫描坐标系内的位置关系  末敏子弹敏感轴扫描轨迹的极坐标表示为:    (1)  式中:为敏感轴在-平面的投影长;,m为子弹敏感轴与铅直轴的夹角;为末敏子弹扫描时敏感轴在-平面的投影与轴的夹角;为末敏子弹起始扫描时威力轴在-平面的投影与轴的夹角;为动态补偿角在地面的投影角  末敏子弹威力轴扫描轨迹的极坐标为:    (2)  式中:为威力轴在-平面的投影长;,w为子弹威力轴与铅直轴的夹角;为末敏子弹扫描时威力轴在-平面的投影与轴的夹角  动态补偿角沿扫描圆锥母线设置,m=,w=,其中:  =+sin (2π+)  (3)  式中:为扫描角的期望值;为摆动幅值;为摆动频率;为扫描角的初始相位  在扫描坐标系中,敏感轴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  威力轴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5)  3.2 弹目交会和目标识别模型设定位系数为,目标识别区域为,则    (6)  式中:,分别为目标区的长和宽,当敏感轴的扫描轨迹(,)进入目标识别区时,则认为弹目发生交会。

        假设敏感器识别目标的概率为,抽取[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当弹目发生交会时:  若,认为末敏子弹未识别目标  3.3 命中目标模型末敏子弹捕获目标后,设进入目标识别区的时刻为,扫出目标识别区的时刻为,则理想瞄准点的时刻=(+)2考虑切向定位精度、EFP飞行时间和EFP密集度后即可模拟出末敏子弹命中点坐标,判断目标是否被命中设末敏子弹命中点坐标为(,),目标命中区域为,在这里是取目标全部面积的区域满足(,)∈,则末敏子弹命中目标,否则末敏子弹没有命中目标目标分目标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  1)目标尺寸:7.0 m(长)×3.5 m(宽)×1.5 m(高);  2)子弹参数:可靠性为0.92,落速为16 m/s;转速为6.5 rad/s;扫描角为30°;识别概率为0.9;密集度×:0.2 m×0.2 m  末敏弹命中主战坦克顶部各区域的概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目标各区域的命中概率  假定末敏弹对装甲目标命中并穿透,目标即毁伤,则末敏子弹的毁伤概率为:    (7)  式中:为毁伤概率;,m为命中概率;,c为穿透概率  根据EFP战斗部威力指标及其技术水平,分析得出末敏弹对坦克各区域的穿透概率,c:  1)EFP战斗部可穿透区域,穿透概率为1;  2)EFP不能穿透区域,穿透概率为0;  3)EFP介于穿透与穿不透之间区域(炮塔两侧钢板),能否穿透是存在一定概率的。

        若EFP不能穿透炮塔两侧区域,穿透概率为0,则对静止目标或运动目标,毁伤概率分别为0.696,0.591;若EFP能穿透炮塔两侧区域,穿透概率为1,则对静止目标或运动目标,毁伤概率分别为0.732,0.617  因此,EFP能否穿透炮塔两侧区域,末敏弹的毁伤概率相差4%左右  分析当EFP穿深在80~130 mm时,能否穿透炮塔两侧区域,对末敏弹的毁伤概率影响  不考虑弹着角等因素,假设EFP穿深大于120 mm,能够穿透炮塔两侧区域,穿透概率为1;EFP穿深在100~120 mm,穿透炮塔两侧区域的概率为0.5;EFP穿深小于100 mm,则不能穿透炮塔两侧区域,穿透概率为0,则仿真计算得出:  1)EFP垂直穿深在120~130 mm时,对静止或运动的单目标,毁伤概率分别为0.732,0.617;  2)EFP垂直穿深在100~120 mm时,对静止的或运动的单目标,毁伤概率分别为0.714,0.604;  3)EFP垂直穿深在80~100 mm时,对静止的或运动的单目标,毁伤概率分别为0.696,0.591  EFP穿深与毁伤概率的关系如图5所示  由以上分析并结合图5可知,EFP穿深在80~130 mm变化时,虽然毁伤概率会随着EFP穿深增加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程度很小,无论对静止目标还是运动目标其毁伤概率的变化范围均在4%以内。

          图5 EFP穿深与毁伤概率的关系图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EFP穿深在80~130 mm变化时,对装甲目标(静止、运动)毁伤概率的变化范围均在4%以内该研究结果表明,EFP穿深在80~130 mm变化时,对末敏弹作战效能影响很小文中研究揭示了EFP战斗部穿甲威力和末敏弹作战效能之间的规律,可为末敏弹EFP战斗部的论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战斗部炮塔车体 浅析地铁车辆车体材料选择科学与生活(2021年24期)2021-12-06阅读理解专练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5期)2020-09-10基于Unity引擎制作塔防游戏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8年5期)2018-10-20莱茵金属公司将扩展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性能现代兵器(2017年9期)2017-09-28电磁发射战斗部抗大过载设计与分析科学与财富(2017年24期)2017-09-06浅谈武器战斗部的未来发展方向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4期)2017-05-16伊朗新型“克拉尔”KARRAR主战坦克在当地电视台出现现代兵器(2016年10期)2016-10-26战斗部动爆破片仿真及特性分析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22期)2015-12-02战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