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学案初中语文:第18课《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85433297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8课《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学案【教师寄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劫(  )难   蟾蜍(          )陨(     )石  携(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                              追溯_________________ 天衣无缝                          致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作者阿莫西夫是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三、整体感知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四、自主学习(一)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二)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6.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五、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4.即非常纯的沙子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六、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七、课堂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八、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指出下列各句画线词语的词性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6.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7.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8.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9.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其依据分别是 。

        10.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11.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2.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18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答案预习检测:1、骸 骼 褶 溯 jié chán yǔn xié2、劫难 :灾难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3、美 科学幻想整体感知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自主学习(一)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略(二)4.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5.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6、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合作探究: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3、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