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立西北工学院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探析.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949319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22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立西:l t工学院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探析在西北联大的办学历史中,国立西北工学院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在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背景下,工科人才的培养尤为紧迫1938年7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丙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私立焦作 工学院合并改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即体现了战时政府对高等工程教育和 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国立西北工学院成立后,在极为艰苦的办学条件K坚持办学,为发展 战时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培养出一大批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取得了独特的办学成就,成为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 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一、抗战爆发前中国工程教育的基本情况 中国近代工程教育,发韧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的失败, 割地赔款的耻辱,使一批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工程教育与西方发达 国家的差距,纷纷呼吁进行教育改革、要求废除科举制度,提倡实用科学; 停办书院,改为学堂【1】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 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就必须效法俄国 彼得大帝向外国学习的精神:提倡科学技术,开设工厂,建立新式交通工 业,制造器械,等等他与龚自珍一样,反对当时那种崇尚训诂考据、脱 离现实的“古文经学”,主张学习有实用的学问。

      他驳斥顽固派把一切丙 学都说成是“奇技淫巧"的谬论,明确地指出:“奇技而非淫巧”,要努 力学习这些“奇技”,则是为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批具有鲜明工程教育特点的学校得以设立, 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等但这些学堂并不是近 代西方意义上真正的、具有较为完整工科教育体系的“大学”,而是以传 授“技艺”为主、培养掌握初步操作技术的工匠为宗旨的“工艺培训所” 直到1895年,由盛宣怀奏办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乂称北洋西 学堂),才是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该学堂开设了工程、采矿、 机械、法律四科,学制为四年,开创了我国近现代工程教育的先河之后, 经历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一批人学得以设立,如南洋公学(1896年 成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私立焦作工学院(1909年成立) 等,工程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大学教育存在着重文轻实、 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3】,高等工程教育总体上仍然存在专业设置少、 专业的行业性过强过细等弊端,未能形成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国内工程 技术高级人方严重匮乏经历民国初期的社会动荡,1927年之后,南京政府对全国的控制进一 步加强,进入相对平稳的经济建设阶段(1928年一1937年),史称“黄 金十年”。

      这一吋期,在国家建设急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的背景下,国民 政府于1929年7月26日颁布《人学组织法》,规定“人学应遵照十八年 四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公布之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研究高深学 术养成专门人才”,“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 “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称大学,不合上项条件者为独立学院,得分两科” 【4】同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规范大学标准、条件等具体事项的《大学 规程》,规定“大学至少须具备三学院,并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 施方针,大学教育注重实用科学之原则,必须包含理学院或农、工、商、 医各学院之一”【5】,在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注重实科建设的指导方针,并整顿高等教育,推行“抑文重实”政策,积极发展和充实理、 工、农、医等实科类大学教育,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3】在高 等教育稳步发展中,工程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在国立大学增设工科 院系、扩大招生人数、鼓励私立大学增设工科院系等方面,均有进步;工 科院系和工科大学的办学规模获得较快发展,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根据 1936年统计,在全国108所专科以上学校中,设工学院的有36所,占 33. 3%: 36所院校共设工科系91个【3】。

      在政府倡导下,一批有留学海外经历的学人,为加快中国高等工科教 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教育理论有一种通 病,“认定工为不入流的东西,工的地位江河日下,故工科学校未见有完 整系统的建设,吾辈当前最急需者亦当为此也”【6】他们认为,要实 现国家的工业化,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在 这一思想指导下,作为后来国立西北工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私立焦作工 学院等不少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进行了讨贵的探索和实践1931年(民国二十年)4月,曾留学美国的张仲鲁第二次担任焦作工 学院院长(1931年4月一1933年7月),同年8月,由他主持正式颁布 了《私立焦作工学院组织大纲》,其中规定“本学院以教授工程学术,养 成建设人冰,而应社会之需要为宗旨”1933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 究生学成归国的张清涟,担任了院长(1933年7月一1938年7月),在就 职演说中,他强调“本校拟向完整的工程科学之方向发展”,乂曾在通信 中对美国密西根人学地质硕士毕业归国时任地质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的张 赓虞指出“本校既拥有省内别所大学不具备的较多公司基金来提供科研 设备,亦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员队伍,我们理应把它办成一所著名的工科学 府。

      我们有责任这样做7】在张仲鲁、张清涟主校期间,学习美国大学模式,在改科为系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本校的工程教育体系,并利用 社会关系广泛筹募经费,扩充校舍和设备学院原设采矿冶金、土木工程 两科,在张清涟主持下,1936年将科改系,设采矿、冶金、路工、水利四 系通过此次改革,焦作工学院“四科并立;设备可以互相利用;教员可 以专授所长,学生可以发展个性,蔚为国器,远仿欧美之成规,近应社会 之需要”【7】学校还创办了《焦作工学生》《焦作工学院院刊》《焦 作工学院周刊》等学术刊物,并设立“张仲鲁先生工程论文奖金”,“以 鼓励在院正式学生研究工程学术,发表有条理之思想或有根据之调查为宗 旨”【8】,这些措施在当吋国内工科院校为一个少见的创举,对于倡导 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工程学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张清涟在担任院讼期间,始终把延聘教师作为至关重要的大事来抓, 曾耍求本校教员非博士不聘,为学校延聘汇集了任殿元、张伯声等一大批 学贯中西的学界名流同时,时任学校常务校董的孙越崎也利用担任中福 煤矿公司总经理的身份,积极支持学校办学,为学校新建校舍,增添图书、 设备,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在工程教育办学实践中,私立焦作工学院以养成矿务专门人XI•为宗 旨,借鉴西方教学体系,形成了学用结合、尤重达用的办学思想,重视提 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校坚持“重质不重量,贵精不贵多”的原则, 录取新生时,不以事先规定的名额定标准,而是根据考生水准定名额,即 以考生成绩优劣确定录取人数,而且数理化试卷均为英文出题英文答卷, 录取标准很高《焦作工学院学则》则从学生入校后的日常生活到教学管 理,从学习成绩到升留级,从奖励到惩罚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促 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丝不苟学校还通过进行频度不同的考试、学期 结束后张榜公布成绩等-•系列方法激励学生竞争,从而鞭策落后者抗战爆发前私立焦作工学院的结业淘汰率曾高达30%-40 %,日常学期淘汰 率也在10 %左右在课程设置上,显著增加实践和实习学时,使讲授和 实习之比相差无几【9】焦工学生除在校内实习和实验外,一般从三、 四年级开始,每年春假或暑假,或安排参观、地质调查、实地测量,或安 排到工厂、社会进行实习实习往返舟车费、行李费等均由学校负担,并 供给每人每日饭费补助学生的实习报告、记录本经考核,作为该科目成 绩的一部分,如不及格则随下一班重修这些措施的落实,对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起到了极大作用,形成了矿业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体系和较高的办 学质量,被誉为“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颃”、“东方的科罗拉多”和“海 内办学成绩较良的工校之一”。

      私立焦作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还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1935年 6月1日张清涟院长在校庆纪念日讲话中回顾了学校重建20年来的艰难 办学历程、形成的独立精祌与所养成的“真实学问及吃苦耐劳之习惯”, 指出这种精神和习惯“使本院在吾国学术及工程上更有贡献”,“庶能教 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向此努力迈 进,本院之使命已”【10】当时国内的其他高校,包括作为国立西北工学院组成部分的北平大学 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等也都对工程教育进行了积极 的探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东北大学工学院非常注重“学以致用”,并 按这一思想指导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能源勘探与开采、飞机 制造、用于军队服装透气吸汗特质的亚麻布料研制,给予特别的关注在 从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时期的工程教育渐成体系,培养了大批国家 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也为后来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工程教育奠定了基 础0二、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工程教育实践国立西北工学院成立后,汇集了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主要由北平大 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组成)、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的主要 力量,设立了矿冶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化工工程学 系、航空工程系和工科研究所、学术推广部、矿冶研究部等教学科研机构, 并于1938年10月招收首批学生,成为战时国内办学实力最强、学科设置 最全、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工科大学。

      特别是焦作工学院在常务校董孙越 崎的全力支持下,整体西迁,教学设备、图书与办公用品总量达160余吨, 成为国立西北工学院重要的办学资源对此,孙越崎曾回忆说:“由于焦 作工学院是完整西迁的,图书和教学用具、实习工厂设备齐全,这为流亡 到陕西的北洋、平大和东大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学院创造了条件11】 回顾西北工学院的工程教育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 通专并重西北工学院在工程教育实践中通专并重,既是为了 适应抗战时期对工程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有深刻的办学传统的传承1939年,国立西北工学院三位教授合作撰写的《吾国工业化的前景与 人才关系之探讨》一文,探讨了发展战时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路他们认为, 根据国民政府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计划,欲适应战争时期西南、西北 大后方工业建设的需求,有三个要素即资源、资本、人才应当作为国家战 时建设计划整体考虑的前提,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国家要实现战时 大后方工业建设的新目标,急需两类不可或缺的人才:一是某一行业的专 业技术人才;二是具有宽广思维和通盘协调能力的组织人才,两者都须均 衡培养,因为“吾辈从事工业建设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使轻重工业样样具 备,而工科学生责任的重大也可想而知了。

      吾辈设若只靠培养技术人才是 不足以成事的,组织人才养成的重要性当放置于技术人才之上他们指出,根据现代工业化的实际要求,“大学工学教育毕竟与其他程度的学校 教育不同,他的最大的目的在于培植通才应该如“如美国工科学校一 般,培养有血肉有灵魂的工程师,即对于此-工程与彼一工程之间,对于 工的理论与工的技术之间,对于物的道理与人的道理之间,都应当充分了 解惟有这种分子才能有组织工业的力量,才能成为国家当前最迫切需要 的工业建设领袖,而除了大学工学院以外,更没有别的教育机关可以提供 这一类的人才1943年,曾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学士、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 学研究员,吋任学校化学教授的唐仰虞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出了 “造就通 才”的具体思路,文章认为此种战时之“通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 工科加人文知识的“博学人才”,而是特指战争期间工业建设需要的高素 质、复合型的工程技术的组织者,“而决非只会做一些具体的、技术性的 设计或操作的技术工匠”他提出,“须添设有关通识的课程,而减少专 攻技术的课程 “吾辈所指称之工业组织人才,除却专业技能之掌握, 对于旁及的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与工科有关联的人文科学、文 化背景、历史地理等,都该有一定的了解。

      战吋高等工科教育培养学生 总的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