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一节2蒸馏和萃取(人教版).ppt
49页第2课时 蒸馏和萃取,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一、蒸馏 1.原理 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 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沸点,2.装置及主要仪器,圆底烧瓶,石棉网,冷凝管,牛角管,沸石,3.蒸馏水①的制取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____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_____,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4.Cl-的检验 (1)自来水 白色沉淀②,说明自来水中_____ (2)蒸馏水 无白色沉淀,说明蒸馏水中_______1/3,沸石,含Cl-,不含Cl-,二、萃取和分液 1.萃取 (1)依据: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里_______不同 (2)过程:物质从_________的溶剂进入_________的溶剂 (3)仪器:_________ 2.分液 用于分离_________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溶解度,溶解度大,溶解度小,分液漏斗,互不相溶,3.萃取分液的案例——从碘水中提取碘③,使碘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变紫色,,上口,【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体中。
) 分析:温度计测的是蒸气的温度,故其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 支管口处 (2)检验自来水中的Cl-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 液 ) 分析:因稀盐酸中含Cl-,干扰了自来水中Cl-的检验×,×,(3)用酒精作萃取剂萃取溴水中的溴 ) 分析: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 (4)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端倒出 ) 分析: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 从上端倒出,不能都从下端放出,否则会使上层液体不纯×,√,2.问题思考 (1)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为了平衡分液漏斗内外的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2)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 Cl-吗? 分析:不一定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 等杂质离子知识链接】 ①蒸馏水 蒸馏水的成分是H2O,无其他物质,为中性,不导电 ②白色沉淀 中学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和硫酸钡 ③碘 碘是一种卤素单质,分子式是I2,微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 剂,如四氯化碳、苯、汽油等 ④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一、蒸馏的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及仪器 仪器主要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2.仪器安装顺序 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3.蒸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热蒸馏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2)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3)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1/3~2/3之间,不可将溶液蒸干 (4)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气温度 (5)冷凝管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后加热蒸馏瓶知识备选】 (1)蒸馏之前,必须了解被蒸馏的物质及其杂质的沸点,以决定何时(即在什么温度)收集馏分 (2)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①蒸馏适用于分离互溶且沸点不同的液体,可从液体混合物中得到沸点较低的液体蒸馏包括加热蒸发和冷凝 ②蒸发适用于分离液体和可溶性固体溶质,通常是为获取固体溶质 ③举例将NaCl溶液蒸发可得NaCl晶体,若是蒸馏则可得蒸馏水学而后思】 (1)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时,不用蒸馏烧瓶而用圆底烧瓶, 且不用温度计,为什么? 提示: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无需温度计,将水加热沸 腾即可,因此用圆底烧瓶而不用蒸馏烧瓶。
一般的蒸馏需得到 多种馏分,故要用蒸馏烧瓶且使用温度计2)冷凝管的冷却水为什么一定要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提示: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是为了把冷凝管 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冷凝水能够充满整个冷凝管,这样才能 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如果上进下出的话,水流根本不会贮存 并充满冷凝管,起不到冷凝效果,也容易损坏仪器,使局部忽 冷忽热而造成冷凝管破裂二、萃取、分液的注意事项 1.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选择的“三原则”: 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2)常见的三种萃取剂:,2.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3.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项,【学而后思】 (1)为什么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提示:①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 ②四氯化碳和碘不发生反应; ③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充分振荡后,再如何操作? 提示:充分振荡后,应将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分 层,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类型 一 蒸馏 【典例】(2013·株洲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蒸馏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必须垫石棉网加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烧瓶中的液面以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3点: (1)烧瓶加热需垫石棉网,烧瓶中需放碎瓷片 (2)明确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 (3)知道温度计测的是蒸气的温度 【解析】选D烧瓶加热需垫石棉网,且烧瓶中需放碎瓷片, A、C正确;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B正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误 【误区警示】有关蒸馏装置的常见错误 (1)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易搞错,应是下进上出 (2)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易出错,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变式训练】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其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蒸馏时,蒸馏烧瓶A中除加液体外,还应加入沸石(碎 瓷片),以防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不能插入液体中冷凝管B中冷却水的方向应是下口进,上口 出,以增强冷凝效果 答案:(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在支管口附近 冷凝管进水方向 应是下口进,上口出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碎瓷片) 防止暴沸,【变式备选】(2013·琼海高一检测)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解析】选B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蒸馏烧瓶的2/3,加沸石(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A正确;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气温度,B错误;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应与蒸气流向相反,C正确;因容器中可能有杂质,故开始馏出的部分应弃去,D正确类型 二 萃取分液 【典例】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
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 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A→H→____→E→F (2)D步骤为什么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_________3)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 (4)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 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3点: (1)明确实验原理,搞清实验步骤; (2)分液时漏斗下端位置要求及漏斗中液体要“下走下,上走 上”; (3)萃取剂选择要遵循三原则解析】(1)题中给出了八个步骤,后五个步骤的顺序也已给出了其中四个:A→H→( )→E→F,只要考虑到静置、分层后才能分液,操作顺序应为A→H→(G)→E→F前三个步骤应为查漏→装液→振荡,即C→B→D (2)振荡分液漏斗时,会产生气体,导致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操作时要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4)为保证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应注 意漏斗内部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5)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应是两种溶剂不互溶,且要提取的物质 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答案:(1)C B D G (2)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 止上层液体流出,(4)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 (5)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6)不能 酒精和水可以互溶,碘溶于酒精中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离,【互动探究】(1)静置、分层后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提示:上层是水层,接近无色;下层是油层,呈紫色。
(2)若放出下层液体时,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出,该怎么 办? 提示:应重新分液变式训练】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 上口倒出 【解析】选D因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萃取静 止分层后上层为水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分液时,碘的四氯 化碳溶液从下口流出,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变式备选】下列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且橙红色液体在下层的是 ( ) A.苯 B.汽油 C.酒精 D.四氯化碳 【解析】选D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苯、汽油、四 氯化碳均难溶于水,但苯、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 度比水大,故选D类型 三 离子的检验 【典例】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正误: (1)原溶液一定含 ( ) (2)原溶液一定含 ( ) (3)原溶液一定含Cl-(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3点: (1)硫酸钡和碳酸钡均是白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