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58598764
  • 上传时间:2022-0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6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理论出发,明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因素,论述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只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一些表面现象进行描述,针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宏观的对策和建议,未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应提出切实可行对策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政策的附属实践,要求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对05年以来我国研究学者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展开综述,探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就,存在的不足,提出应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特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梳理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理论上把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寻求研究新视点,为选题提供依据。

      一、相关重要概念与研究历程(一)相关概念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题主动发展的过程成为教师是人生的一次旅途,而不是目的地,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生涯中,在自身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逐步成为一名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二)研究历程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开始于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薛博,董玉琦,刘琳(2005)“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一项质的研究”,探寻信息技术教师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新的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及学习资源、工作环境等外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随之信息技术专业发展方面研究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相关因素(校本培训、培训需求课程开发)为主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提高自身专业学科发展,也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发展的标准。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知识研究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将信息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国内很多学者也做了研究:詹青龙(2007)“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提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理解成熟度,一般教育教学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该研究涉及到的知识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实践知识,但是其中关于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等条件性知识尚不完善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能力研究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具有特殊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运用、加工、解释、评价信息的,即具备信息素养,能在工作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和解决问题姜春霄,林刚(200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刍议”提出教师的知识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般能力(人际交往、参与角色计划的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陈梅,李龙(2009)“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养的思考”提出教师的知识能力包括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媒体与资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该研究涉及到的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能力与应用能力,但是其中关于信息技术教师加工、运用、评价信息的能力系统研究缺乏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理念研究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能力和整合意识但是国内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非常缺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4.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情意研究信息技术教师的情意特点研究中,情意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教师的情绪情感以及意志信念等意义,研究内容关注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课程认同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刘斌(2010)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认同方面指出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受到教龄以及月收入水平的显著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之情意方面涉及广泛,多数以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为个案进行调查,理论知识内涵研究尚有不足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刘敏在(201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一文中主要从内部因素(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分析总结概括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相对落后及其影响因素。

      刘赣洪、贺伟荣(200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分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标准,总结影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主要因素为领导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成为形式教育通过分析我国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阐述:  (1)个人因素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因素即为个人因素(主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入职动机差异、专业精神和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都会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求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2)学校因素学校的专业发展氛围,信息技术教师同伴学习,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教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以及酬薪制度,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与促进3)环境因素新课程改革下基础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地位,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和价值认识和看法,社会宏观的政策制度保障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要提高认识,明确专业发展的提高是教学需要;从个人角度,要立足课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施课程,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学会自主发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不断的反思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从学校的角度,要合理的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完善设备,提高师资力量,对教师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课程培训,提供适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要有宏观的政策保障,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地位,激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热情,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发展要求朱燕(2007)“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指出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完善设备配备,打造标准的硬件环境;提高师资力量,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减轻工作负担,构建专业的资源等方面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林万新(2010)“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中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提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重视继续教育,注重培训效果,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创新,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等方面三、研究反思与展望(一)研究反思我国研究者从多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在今后相关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只关注他们现状的一些表面现象进行描述,然后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根本原因,尚未构建完整的体系,具体实施办法未做深入和充分的论述二)研究展望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在理论不断探索的同时,借鉴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积累的经验,结合具体地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不断的实践研究,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相关联学科的知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主要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研究,切实地针对这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因素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作者简介:王雪,性别:女,出生日期:1988年1月18日,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教育学硕士2013级硕士研究生金哲华,性别:女,出生日期:1965年09月,单位:延边大学,职称:教授,职位:小学教育专业主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