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污水顶管施工方案改.doc
70页顶管专项施工方案1污水管网完善工程(一期)污水管网完善工程(一期)顶管专项施工方案顶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编制: 审核:审核: 批准:批准: 二二 OO 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顶管专项施工方案2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一:工程简况一:工程简况桓谭路(张寨路~任圩泵站)污水管道工程,主管(d400)长 400m,支管(d400 管 30m,d300 管 30m)检查井 12 座,采用开挖法施工,管材采用 PE 双壁波纹管相山南路(相阳路~沱河路)污水管道工程,主管(d300)长 600m,检查井 15 座,采用开挖法施工,管材采用 PE 双壁波纹管相山南路污水管道及泵站出水压力管道工程,主管全长 2511.9m,其中 d800 主管长 1931.7m,d1200 主管长 580.2m,管材选用 F 型钢筋混凝土顶管,均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进法施工钢管(d800 压力管)长1065.8m,d300PE 管长 696.5m,采用开挖法施工,检查井 69 座,污水提升泵站 1 座。
二:场地地形地貌二: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处于淮北冲积平原区,管线及附近场地平坦、开阔,地面标高为 31.2—32.5 米,区域地形、地貌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三: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三: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基岩土的构成根据本次外业钻探、原位测试、土试资料成果及场地附近有关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地基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顶管专项施工方案3①第一层:填土:大部分管线段为路基填土,层厚 1.0~1.5m,在西流河南、17 号钻坑至 24 号钻坑有填埋深坑,深达 4-6 米,填筑料为块石、碎石宿丁路至相阳路段的田地为耕土,松散②第二层:粘土:该层呈棕、棕黄,青灰色,可塑至硬塑状,中压缩性 ,结构性差,本层夹粉土,浅黄稍密至中密层底约 20—60 厘米为青灰色粘土,偶含青瓦碎块本层物理性质指标:孔隙比:e=1.06,天然重度 r=18.5KN/㎡,平均液性指数 IL=0.22,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5 击,层位稳定,全场分布③第三层粉质粘土:该层呈青黄杂色,褐黄色,硬塑状,中压缩性,有一定的结构性,含钙质结核,含量一般 10—20%,中下部部分分段含量稍多,层底以上 0.5—1.0 米含大量粉土。
本层土基本物理性质:孔隙比e=0.705,天然重度 r=19.9KN/㎡,平均液性指数 IL=0.08,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9 击,层位稳定,全场分布④第四层粉砂:本层呈浅黄色,中密状,砂粒均匀,低压缩性,扰动稳定性差,易塌孔,易沉砂2 、地下水据勘探报告看,地下水位埋深约 1.5 米—2.5 米即标高 29.6---30米,据各层土结构构造判断该水位属地下潜水位不具承压性,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受天气、季节影响较明显根据周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砼等建材及钢管有微弱腐蚀性以上各层土的分布规律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四、基坑开挖与支护四、基坑开挖与支护顶管专项施工方案4拟建场地工作坑开挖深度相对较大,采用沉井施工工艺,(1)抗浮设计水位综合场地地形、地貌及补给排泄条件,本工程地下防水设计及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各段场地地表高程考虑第二章第二章 施工施工方案方案一、总体施工方案一、总体施工方案1、 、总体施工方案按施工图纸要求,东污 2#~东污 36#均采用机械顶管施 工工艺,管材采用 F 型砼管顶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顶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顶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明埋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明埋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工工 作作 井井管材临时堆放区土石方、泥浆 临时堆放区高压油泵顶管专项施工方案5二、二、 顶管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采用机械式顶进工艺施工。
工作井与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施工,在每个工作井与接收井旁设深井降水1、排水管材顶管段重力管道选用 Φ800~1200㎜F 型钢承口承插式钢筋砼管(Ⅲ级)2、工作井与接收井的布置平面示意图见下页 顶管工程共设沉井式顶管工作井 13 座,沉井式顶管接收井 9 座顶管专项施工方案6污水管线工作井 东污 4#东污 5#东污 6#东污 7#工作井 东污 8#东污 9#东污 10#东污 11#工作井 东污 12#东污 13#东污 14#工作井 东污 16#东污 15#东污 19#工作井 东污 20#东污 21#东污 22#东污 23#工作井 东污 24#东污 25#东污 26#东污 27#工作井 东污 28#东污 29#东污 30#东污 31#工作井 东污 32#东污 35#工作井 污 36#顶管专项施工方案73、工作井与接收井的结构形式以及施工方法工作井与接收井均采用钢筋砼沉井方法施工,在工作井及接收井四周进行帷幕加固处理,每个工作井与接收井旁设两口深井,用来降低工作井与接收井的水位一、深层搅拌桩截渗施工根据工程设计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程工作井及接收井沉井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桩形成连续帷幕进行截渗。
截渗帷幕底高程低于沉井刃脚底高程 4m1) 、施工准备1、深层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 42.5 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记录仪,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跟踪记录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5、施工工艺流程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8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1)设计参数及要求水泥掺入比>12%;室内配合比设计7d 无侧限抗压强度:qu≥0.8MPa,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qu≥1.6MPa,90d 无侧限抗压强度:qu≥2.4MPa;(2) 施工控制a、项目经理部指派专人负责水泥搅桩的施工,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
应将现场技术员、钻机长、现场负责人、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制成标牌悬挂于钻机明显处,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b、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c、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d、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e、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f、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 0.45~0.50、 、每米掺灰量 80kg、顶管专项施工方案9g、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三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 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 40 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 0.4MPah、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 30 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 30 秒。
i、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 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j、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 12 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 100cm,超过 12 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k、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1 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2 喷浆深度、停浆标高;3 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4 钻机转速;5 钻进速度、提升速度;6 浆液流量;7 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8 复搅深度m、 搅拌桩的搭接方法本工程桩直径 600mm,桩间搭接 200mm,搅拌桩的搭接以及成形搅拌桩的垂直度补正是依靠搅拌桩单孔重复套钻来实现的,以确保搅拌桩的隔水帷幕作用顶管专项施工方案10二、工作坑深井降水1、地下水分布情况场地地下水总体较为丰富,地下水位属潜水,第二、第三层旱裂发育,一般裂割成块状,裂隙连通较好,透水性较强,地下水不具承压性,第二、第三层渗透系数 K 为 6.00E-05㎝/S 较大。
粉砂层渗透系数 K 为 1.00E-05㎝/S.水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2、基坑降水方案鉴于本工程的水文地质特点土质含水量丰富地质勘察报告显示该第二、第三层渗透系数 K 为 6.00E-05㎝/S,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该渗透系数值偏大,现场施工时建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该土层的渗透系数进行原状土测定实验以确保降水设备能力准确确定为保证基础工程干地施工和基坑的稳定,采用以下降水措施:(1)考虑第三层含水,基坑开挖穿过第二、第三层,进入第四层拟用深井降低该层的含水和地下水位,以保护基坑开挖和正常施工,确保基坑稳定;(2)对于其他土层渗透性大的区域,深井在穿过这些土层时,全部采用无砂管,以利于这些土层中的水渗入深井3、深井降水设施的布置(1) 、深井降水设施平面布置根据现有水文地质情况和现场情况,采用深井降低基坑地下水位,其布置方案为:在距每个沉井外壁 4m 处对称布置两口深井,见下图井底进入第四层中粉砂层不小于 9m,井深为 20m配 4JD-10×2 深井泵抽水深井布置在原地面顶管专项施工方案11深井污水管道轴线4m 深井 (2)深井井管高程布置和结构为提前完成深井,尽快降低地下水位,为顶管工作坑施工创造条件,工程开工后尽快实施深井工程,因此,深井从地面开始施工。
深井必须穿透第四层,透水层顶高程约为 29.5.0 m,勘察报告未确定透水层底高程,平均井底高程确定为▽22m,水泵高程确定在▽21m,抽水顶高程▽23m透水过滤管采用水泥无砂管,内径 0.4m 透水管,水泥与碎石比例1:5,碎石粒径 5~10mm,孔隙率约为 20%左右,水泥标号为 32.5 级,水灰比为 0.4,每 1 节管长 1.0m,(3)基坑总涌水量本工程地面高程平均约▽30.5m,污水管道中心降低后的水位拟定为10.5m(管道最低高程 21.32)高程,考虑降水的漏斗效应,井底高程设计为▽10.5m 高程,井深为 20mXa=0.2m降水深度 S=29.5-23=6.5m沉井顶管专项施工方案12滤管长度 L=29.5-23=6.5ms/(s+L)=6/(6.5+6.5)=0.5,取 а=1.7含水层有效深度 Ha=a*(s+L)=1.7*(6.5+6.5)=22.1m影响半径 R=1.95*s*(Ha*K)0.5=1.95*6*(22.1*2.592)0.5=88.552m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 X0=(7.8+4+4)/2=7.9 m基坑总涌水量按无压非完整井进行计算0lglg)2(366. 1XRSSHKQoo =1.366*3*10-3*10-2*(2*22.1-6)*6/(lg88.552-lg7.9)=777.60m3/ d(4)管井滤水管的滤水量井管采用直径为 0.4m 的透水管,井管出水量为:q=65ЛdLK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