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幕,别样的精彩教育教学论文.doc
2页落幕,别样的精彩_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 语文教学的开头十分重要,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和讲究但课堂要完整而且精彩,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这就要求结尾要比开头更具有吸引力,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浅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 结尾艺术 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就像戏剧、电影、相声等艺术一样都注重结尾,希望所表演的内容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要求结尾能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和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归”升华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运用 (一)巧用媒体,冶情励志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例如在结束曹操的《短歌行》时,一位教师用美轮美奂的画面配以或昂扬激越的音乐,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抒情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是啊,人生苦短,韵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絢丽辉煌的人生‘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种结尾方式水到渠成,撩拨起了学生的心潮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设置悬念,余音绕梁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如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结束时,给学生留下问题:“真相大白之后,皇帝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假如你是作者,你又会如何续这个结尾?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这方面内容这些发散性很强的题目,会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浪,促使他们根据授课内容作出种种联想,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三)概括总结,钩玄提要 在一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老师把所教授内容提纲挈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配合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有条理,既有系统性,又不遗漏知识要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分散的感性认识升华到条理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学习《童趣》一文后,笔者总结:“本文围绕‘闲、情、趣’三字,步步启发,让人顿悟作者闲处落笔的写法;观日、察物、嬉文、听鹤、观虫斗,鞭驱癞蛤蟆处处写闲,轻松愉快流之笔端;处处有情,神游其中,想象虫烟飞鸣,鞭打蛤蟆之景,让人犹如重温孩提之趣总之,常用总结归纳式进行结尾教学,也会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四)拓展延伸,活水注塘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中林斤澜的《春》,并进行阅读赏析比较又如一教师讲《夏》结束时这样设计:夏天,有人赞美它,也有人痛恨它;有人认为它是紧张的,也有人认为它是安逸的老师这里有三首关于夏的诗歌《观刈麦》、《苦行》、《山亭夏日》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三首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诗歌作者对夏天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了本课的教学 (五)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就一堂课而言,课的开始与结尾,素有“黄金环节”的美称。
所谓“凤头”、“豹尾”,就是说“头”与“尾”要在新奇别致、引人入胜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的设计,必须在统观全文,照顾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例如教学《百合花》一文,我作了如下总结:文中四次提到了那床新被子上的“百合花”,并且“百合花”作为题目,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百合花”既是通讯员和新媳妇优美品质的一种映衬,又是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纯洁友谊的象征;那条枣红底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是两个主人公感情交流的纽结物,而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灵又像白色“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这样的结尾,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又前后照应,单一集中,完善并升华了主题 三、课堂结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无论以哪种方式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都应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的探索、研究和讨论上,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其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结尾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设计课堂结尾时,既要考虑到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课堂类型,又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差异,千方百计、精心设计,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利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 参考文献: [1]何成相.也谈凤头与豹尾─语文课堂教学开头与结尾艺术初探[J].广西教育,1999,Z1. [2]刘小成等;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文学教育,2008,10. [3]李中禄;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课的艺术[J].考试(教研版),2008,04. [4]黎荣梅;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尾设计艺术[J].广西教育,2007,11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