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拉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8.2.docx
78页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1第二章 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述 22.2相关单位情况 62.3项目主要施工条件 72.4工程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8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置 93.1施工现场布置 93.2施工工期 13.3资源配置 1第四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 34.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34.2总体施工方案 34.3沉井施工 44.4拉管施工 214.5过路支管施工 28第五章 安全保证措施 305.1安全生产目标 305.2安全生产方针 305.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305.4 安全保证体系 315.5安全生产责任制 325.6安全措施 35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376.1质量总体目标 376.2质量保证体系 376.3质量领导小组 386.4质量标准及施工质量要求 386.5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96.6检验与试验 426.7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436.8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控制 44第七章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477.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477.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477.3 环境保护措施 48第八章 文明保证措施 518.1 文明施工方针、目标 518.2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518.3 文明施工措施 52第九章 预案措施 559.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559.2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559.3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559.4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589.5应急救援资源配备情况 599.6应急响应 599.7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619.8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619.10预防及应急措施 619.11媒体机构、信息发布管理 63 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S1 拉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1.1编制目的为加强保证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S1拉管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方案编制、论证及审查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现场情况,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施工,预防重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2) 《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 382-2014);(3) 《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GB 50202-2002);(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图纸;(5) 《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 S1路》图纸;(6) 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 S1路施工组织设计;(7) 中交二航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办法(二航安监【2015】811号文件;(8) 中交二航局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及应急反馈管理办法(二航安监【2016】5号文件;(9) 中交二航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二航总工【2015】175号文件;(10) 国家、地方和行业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1.3适用范围本方案为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S1拉管的安全施工,主要内容为污水管道的拉管施工和沉井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2.1.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老路改造工程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起于沿江市政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与现有兴业路、创业路、施沙路、迎宾南路、迎宾路、三星路相交,终点与拟建安圩路相交,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宽度30m,路线全长1.935km,全线污水管主管采用拉管进行施工,全长2072m,检查井45个,倒虹吸井8座。
2.1.2结构形式污水管道拉管施工总长2072m,采用HDPE实壁管,管径DN600,深度4.6m~6.2m检查井共分为3类:1.25*1.5m(内径)检查井28座,壁厚0.3m,高度4.5/5.5m,其中因施工工艺需要拉管交叉井尺寸增大为3*1.25m(内径)壁厚0.3m,高度4.5/5.5m;1.65*1.65m(内径)三通检查井5座,壁厚0.3m,高度4.5/5.5m;1.65*1.65m(内径)四通检查井12座,壁厚0.3m,高度4.5/5.5m;倒虹吸井4.76*2.6m(内径)8座,壁厚0.4m,高度7~8m图2.1-1 1.25*1.5m检查井结构图图2.1-2 3*1.25m交叉井结构图图2.1-3 三通、四通检查井结构图图2.1-4 倒虹吸井结构图2.2相关单位情况建设单位:扬州鼎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扬州市金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审计:南京永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2.3项目主要施工条件2.3.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情况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2.3.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地质条件场地位于扬州市沙头镇,场地地貌分区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新三角洲平原,场地地势较平坦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所揭示的土层可分为7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层(Q4ml):黄灰、灰色粉质粘土、粘土,杂粉土、粉砂,上部为路基、路面,杂碎石、植物根茎等,土质软硬不均,为人工填土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90~3.30m①'层(Q4ml):灰黄、灰色粉土、粉砂,杂粉质粘土,为人工填土零星分布,仅在J1、J2、J20、J21、J22号钻孔可见,层厚1.20~2.20m②层(Q4al-pl):灰、灰黄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薄层,局部互层,局部含腐殖质场地大部分布,层厚2.40~5.45m③层(Q4al-pl):青灰、灰色粉砂、粉土、细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薄层,局部互层,含云母片场地普遍分布,层厚4.10~12.70m④层(Q4al-pl):青灰、灰色粉砂、细砂、粉土,夹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薄层,含云母片场地普遍分布,层厚4.10~12.70m④'层(Q4al-pl):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薄层,局部互层。
场地普遍分布,层厚4.20~12.80m⑤层(Q4al-pl):青灰、灰色粉砂、细砂、粉土,夹粉质粘土、粘土薄层,局部互层含云母片场地局部揭示,最大揭示厚度为15.30m土的物理力学性质①层(Q4ml) :粉质粘土、粘土,杂粉土、粉砂,为人工填土,土质软硬不均②层(Q4al-pl):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③层(Q4al-pl):粉砂、粉土、细砂,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一般④层(Q4al-pl):粉砂、细砂、粉土,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中等④'层(Q4al-pl):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压缩性,力学强度较低⑤层(Q4al-pl):粉砂、细砂、粉土,密实状态,中压缩性,力学强度较高2)水文条件1)地下水类型及补排条件查《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图集》,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及地下迳流补给蒸发、地下迳流和人工开采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2)含水层①层填土受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裂隙、空隙、孔洞等,具有一定的透、含水性;②层、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多夹粉土、粉砂薄层或与粉土、粉砂互层,具一定透水性;③层、④层、⑤层均为粉土、粉砂、细砂,具中等透水性,上述各土层共同构成场地潜水含水层。
3)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对部分钻孔地下水位进行了观测,初见水位为 2.3m~3.5m,稳定水位为 2.1m~3.3m,根据扬州市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最大为 2.15m,最小为 0.84m,高值一般出现在 7~9 月汛期,低值多出现在 11~12 月旱季降水量的不均衡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及近 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可达地表2.4工程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本工程地下水水量较大、水位较高,约为+2.5m,沉井下沉及底板浇筑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需进行降水施工,但同时部分路段周边分布有较多建筑物,降水施工会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开裂相应对策:在降水施工的同时,在建筑物周边设置回灌井及相应水位观测井,回灌井深度及滤水管长度均大于降水井,通过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控建筑物土体水位,控制回灌量,确保建筑物土体水位保持原状,保证其稳定性,避免沉降开裂2)本工程总体施工顺序为先沉井后拉管,钻头、管道穿越井体时如何保证其导向为本工程的一个重点①沉井施工完成后及时复测预留孔洞标高及轴线,作为后续钻进的依据②钻孔入井前预先在井内灌注泥浆保持孔内内外压力,同时在井内浇筑流槽,流槽顶标高同预留孔洞底标高,进行辅助导向,确保钻头、管道顺利穿越井体。
3)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可知本工程拉管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为粉砂层,成孔性能较差,易抱钻具及管道,扩孔时易出现走孔现象相应对策:①对于长距离的施工可分别在导向和扩孔合理配置泥浆,在满足回拖要求时,适当减少清孔次数②施工中注意结合钻机性能合理配置泥浆,并注意钻机扭矩及回扩清孔情况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置3.1施工现场布置本工程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现场布设泥浆池、沉淀池及钻杆堆放场地,泥浆池及沉淀池长6m,宽4m,深1.5m,靠近钻机布设,其中沉淀池在穿越段的两侧各设1个,沉淀池内泥浆废液采用泥浆车外运处理;检查井、倒虹吸井钢筋及砼总量较小,在后方钢筋、木工加工场地内统一加工制作倒运至现场进行施工具体见“图3.1-1拉管施工平面布置图、图3.1-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图3.1-1 拉管施工平面布置图9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S1 拉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S1路S1路图3.1-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交智能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S1 拉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2施工工期本工程污水管道施工计划总工期86天,(2017年8月5日至2017年10月29日)。
3.3资源配置具体资源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增加3.3.1劳动力配置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数量(人)备注1管理人员6项目部管理人员2班组长1/3钻机操作员4操作导向钻机4控向员2负责导向5泥浆工3负责泥浆配制6机械维修工2负责维修使机械正常运转7管工3管道焊接施工等8电工1现场接电及用电管理9司机3吊车、平板车、挖机操作10木工、混凝土工12沉井施工11钢筋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