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化市榆林第二实验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8页黑龙江省绥化市榆林第二实验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蛋白质、核酸、糖类、细胞参考答案:C2. 关于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元素的组成及含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玉米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 人体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 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 P和S 分别是人体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参考答案: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详解】A、玉米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B、人体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D、P和S都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3.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Na、K、O、S B.B、Mo、Fe、Zn、Cu C.N、H、O、P、C D.Fe、Ca、Cu、Mg参考答案:B4.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参考答案:C5. 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D. 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参考答案:C6. 已知某女孩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同学对其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调査后,记录如下:祖父祖母姑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父亲母亲弟弟-+-+--++-(“+”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遗传病有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调査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査计算C. 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D. 该遗传病有可能属于细胞质遗传病参考答案:D7. 对人类来说,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它能阻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最可能作用于细胞中的 (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参考答案:D8. 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参考答案:C9. 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 复制、转录、翻译 B. 转录、复制、翻译C. 转录、翻译、复制 D. 翻译、复制、转录参考答案:A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DNA复制、转录、翻译。
10.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B.3:1、4:1和1:3C.1:2:1、4:1和3:1D.3:1、3:1和1:4参考答案:A11.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主要是因为( )A.细胞呈球形 B.细胞增殖能力强C.细胞代谢旺盛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参考答案:D略12. 在幼儿成长为健康的青年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是 A.无关 B.拮抗作用 C.协同作用 D.反馈调节参考答案:C13. 下列不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参考答案:D14. 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在所结的30粒种子中,表现A性状的有13粒,表现a性状的有17粒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 配子的形成不正常B. 获得的种子太少C. 部分 Aa 的种子未表现出 A 的性状D. 这一比例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参考答案:B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表现出A性状:表现出a性状=3:1,且该结果应是在统计一定数量的后代后得出的。
本题只涉及一棵植株,统计的种子数量太少,可能偏离该分离比例,而不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不正常,所以A错误、B正确;Aa种子应都表现出A的性状,C错误;一棵植株统计的结果可能偏离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但仍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15. 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参考答案:A16.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参考答案:C17. 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证明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参考答案:D18. 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其细胞中的染色体状况可能是( ) A.22条常染色体+XY B.44条常染色体+XYC.44条常染色体+XX D.22条常染色体+Y参考答案:C19. 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蓝藻和大肠杆菌 B.葡萄球菌和酵母菌C.衣藻和变形虫 D.流感病毒和天花病毒参考答案:A20. 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
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0306090120150180血糖浓度(mg/dL)7512511090757575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参考答案:D21. 如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参考答案:B22. 在其他条件具备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X是DNA,Y是RNA,则Z是逆转录酶B.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脱氧核苷酸C.若X是RNA,Y是DNA,则Z是限制性内切酶D.若X是mRNA,Y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参考答案:D23.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后,换成高倍物镜观察,视野会变暗,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参考答案:A24. 关于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提取目的基因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A. ③①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参考答案:D25. 某一多肽键内共有肽键109个,则其含有-NH2和-COOH数至少为( )A、110,110 B、109,109 C、9,9 D、1,1参考答案:D26. 下列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大肠杆菌 B.蓝藻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脊髓灰质炎病毒参考答案:D略27. 下列哪些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 )①属于二糖且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糖类;②存在于DNA中而不存在于RNA中的糖类;③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类.A. 乳糖、核糖、纤维素 B. 麦芽糖、脱氧核糖、淀粉C. 麦芽糖、核糖、淀粉 D.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参考答案:B①属于二糖且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糖类为麦芽糖和乳糖,属于单糖且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糖类为葡萄糖、果糖;②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是核糖;③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类:单糖有果糖,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
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28. 下列为与显微镜操作相关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参考答案:C29.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B.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来自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来自水D.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参考答案:C【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史:1.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这一观点统治西方将近2000年.2.1648年【比】赫尔蒙德的柳苗实验: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H2O),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物质.3.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实验: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污浊的空气.4.1779年【荷】英格豪斯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污浊的空气.5.1782年【瑞士】谢尼伯实验:在阳光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营养,排出氧气.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