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六里屯事件想到的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之我见.ppt
8页由北京六里屯事件想到的——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之我见朱光2010.01.22 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九宗“最”(罪):北京规模最大,距市中心最近,距居民区最近,距高科技园区最近,距重要军事单位最近,距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最近,距重点保护的京密引水渠最近,距地下水源头最近,距近期活动的地震断裂带最近 垃圾填埋场京密引水渠西山风景区颐和园中关村颐和山庄政府群众各执一词政府政府公众公众风向问题:行政批复中称盛行东北风风玫瑰北风;政府网站上公布为西北风;生活中感受为西北风技术质疑:投资10个亿,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实时检测相关专家称技术手段不成熟,无法运用于实际项目公众调查结果:项目评价期间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85份据统计,同意焚烧项目的占71%向周边居民发放了400份问卷结果与环评报告差异较大我国现行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规定p《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p《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p《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有: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和论证会;听证会。
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历史遗迹保护方面的法律文件为零矛盾的缘由p邢海峰认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基本上处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的初级状态,规划制定过程中群众参与很少,或者仅有极少数的专家参与了制定过程导致出现问题后,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上访告状的“被迫参与”公众公众政府政府主体性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认知立法不完善,且对于公众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够,官本位思想严重容易被政府及开发商所提供的眼前利益所迷惑信息宣传透明度不够,夸大城市开发的正面效应,规避负面影响对与城市发展长远利益相关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还未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规划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公众的参与度不够,以致“事后参与”群众调查手段和内容单一论文的构建p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理论(国外为主)p分析国外成功案例p结合上述事件分析我国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和不足p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提出相对合理的公众参与途径(规划师与社区居民的联合组织;居民和媒体共同参与方式;交互式群众调查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