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惠子的历物十事.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379719
  • 上传时间:2018-08-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惠子的历物十事惠施,战国时代宋国人,曾经做过魏惠王的相,与公孙龙并称为名家学派的代表 其生平行事散见于 《庄子》 《国策》 《吕氏春秋》 等书中 《庄子〃 天下篇》保存了惠子的十个命题,是现存探索惠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庄子〃天下篇》 ,有所谓的“历物”十事,即十个主要的论点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 “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给无限大、 无限小下了准确的定义大一”与“小一”的概念是惠施从宇宙构成论的角度立论,简言之,宇宙的全体谓之“大一”,构成万物乃至整个宇窗的谓之“小一”惠施认为,宇宙的全体是无限大的“大一”,而构成宇宙 中 的 万 物 乃 至 整 个 宇 宙 的 , 则 是 无 限 小 的 “ 小 一 ”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是前一命题在几何平面上的运用 “无厚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 ”“无厚”即“无内”、“无形”,是指“小一”所谓“无厚不可积也”,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东西相加, 仍然等于“无厚”、“无内”、“无形”,此为避辑上的“不可积”;所谓“其大千里”,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小一”事实上积成了“其大千里”,然而又不止千里,宇宙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大一”)都是“小一”积成的( 《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苟其可积,何但千里乎”) 。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经典释文》引李颐云: “以地比天,则地卑于天,若宇宙之高,则天地皆卑;天地皆卑,则山与泽平矣 ”其说至确这个命题是以至大无外的“大一”作为前提的,在无限的“大一”即宇宙面前,天(假定有一个有限的空间)和地一样低,山与泽一样平用无限大除任何数都等于零,在无限的宇宙下面,一般的差距自然就看不见了这个命题带有诡辩的性质在无限的空间,可以“略掉”天地山泽之间的差距;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天毕竟比地高,山并不与泽平,这种差距还是不能抹杀的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 , 《墨子〃经上》说: “平,同高也 ”而惠施反驳说: “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 ”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宇宙是无所谓中心的,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上空最高,而四周都低,不过是一种错觉宇宙没有中心,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说太阳当中,也可以说太阳已经斜了世间万物无时不处在变化之中所谓“物”的“生死”并非单指生物的生和死,而一切“物”的生存与灭亡,即物的转化任何物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向灭亡转化的过程,所以说“物方生方死。

      ”五、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异” ,此之谓“大同异”“同”就是事物的共性,统一性: “异”就是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大同”和“小同”是属与种的关系,同属事物有其共性,同种事物也有其共性,两者不一样, 惠子谓之“小同异” 即小的同和异 世间万物有其统一的共性,这就是“毕同” ,又有其各不相同的个性,那就是“毕异” ,惠子谓之“大同异”即大的同和异按照惠子的观点, 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殊的个性,是 “毕异”的一树的叶子似乎每片都一样,其实没有两片是完全相同的世界万物又有其统一的共性,所以又是“毕同”的我们用“物方生方死”来理解“毕同” ,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一方面在“生” ,另一方面又在“死” 用“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与“天地一体也”来理解“毕同” ,则是说世间的一切, 都存在一个统一的空间, 且都由某种统一的物质所形成六、南方无穷而有穷这个命题应联系“至大无外”的空间来理解地分南北,是就我们所处的位置相对而言,在有限范围内,南方是“有穷”的而在无限的空间内,无所谓南北,因而又是“无穷”的七、今日适越而昔来参照李颐对“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的解释来理解。

      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从任何地方到达越的距离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今日适越”也可以说“昔来” 《荀子〃不苟篇》 : “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 ” “齐秦袭”正是“今日适越而昔来”的意思袭,合也在无限的宇宙空间,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所以齐和秦是叠合的同样的道理,燕和越也是叠合的,故“今日适越”也是“昔来” 八、连环可解此论点为最难解之问题,章太炎引《国策》解连环法,认为解连环是用铁锤敲碎(章太炎《诸子略说》 ) ,这种解释毫无深义,所以胡适也认为“关于连环可能是最没意义的”(胡适《中国名学史》 )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这种解连环的只是一种“辩解”(杨俊光《惠施评传》 ) 最合理的说法来自郭沫若:“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连环如各得环中以运,则彼此不相拘束,是不解而自解了郭沫若《十批判书》 )但后来郭沫若写的《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中,又否认这种提法连环各是独立的,在空间上是可分的,而不是相连的,举例说明,人有连体儿,这就存在“解”的问题,如若是两个人手挽手,则不存在“解”的问题,为何?我为我,彼为彼,自身是独立,哪有什么要“解”。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按照有限范围的概念,天下是在中央的,无疑在燕之南越之北无限的宇宙是没有中央的,也就随处可以称为中央司马彪云: “燕之云越有数,而南北之远无穷,由无穷观有数,则燕越之间未始有分也天下无分,故所在为中;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 ”其说近是前解“今日适越而昔来” ,与司马解释此题道理正同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体:它共存于一个“至大无外”的“大一” ,它共属于一种“至小无内”的“小一” 惠子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统一性,又注意到世间万物的特殊性,他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万物的规律在先秦思想家中,以“物”为研究对象的,惠子是突出的一个;因而他具有“泛爱万物”的感情惠施的历物十事,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有系统的,而且也是有目的先举宇宙原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基本空间观念,引出“无厚”的概念,既然无厚,自然“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进而包含对贵贱天定理论的抨击继空间阐述后,进而举时间原理“日方中方睨”,由时间的流动不居引出事物的变迁不定,所以有“同异”之说至此前五点为基本原理部分,以下为四个例证,“南方无穷有穷”证空间原理;“今日适越昔来”证时间原理;“连环可解”证“同异”原理;“天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突兀其平等、去尊的核心理念。

      最后以“泛爱万物,天地一体”总结其为学的精髓所在,义理所归本文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常把惠施命题称为诡辩,其实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不能简单地以诡辩加以否定;二是许多学者常用庄子思想来解释惠子,其实惠庄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以庄解惠惠子的命题形式恢宏诡谲,思路恣纵开阔,广及太空之外,细入毫末之微,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极其广阔的认识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星天上倏忽飞驰的彗星,它的光芒将长远地给人启发然而惠子终究未能形成一个具有足够规模的学派他的著作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究其原委大概惠子哲学中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体,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还很低,他的“万物说”免不了掺有怪诞的成分,也未能摆脱诡辩的形式,这都妨碍了他的学说的发扬保存惠子命题的《天下篇》的作者对惠子采取否定态度,后世注家又反过来把惠子思想纳入庄学的轨道,如此惠子思想就变得神秘而不可理解了我们必须把惠子思想从历史加给它的深尘积垢中发掘出来,使之重新放出它原有的光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