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石小学双案教学六年级语文29课导学案.doc
4页盘石小学双案教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导学案课题29、《古文两篇》主备六年级组课型讲读课文时 间组长邱琼课时学生姓名_班___审核导学内容:29、《古文两篇》导学目标:1、交流搜集的有关司马光的资料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习的重、难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导学过程: 一、预学成果展示1、 小组交流,评出最佳预习案2、 展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司马光救友》(一) 自主学习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把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二)合作探究1、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2、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3、司马光做“持”“击”这个动作时有什么要求?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的?5.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6.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7、从司马光砸缸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矛盾》(一)自主学习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二) 合作探究1、 我知道这些词的意思:(1) 鬻___________________(2) 誉___________________(3) 陷___________________(4) 俄尔___________________(5) 子____________________(6) 其人__________________(7) 应____________________2、 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3、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4、 谈谈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三、释疑点拨与展示交流:1、全班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发言要踊跃、大胆、声音洪亮、有序)2、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做好点拨,补充、升华,适时指导读书四、 反馈练习与巩固提升:《古文两篇》(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ěi mò足跌没( )水中 没( )有 沉没( ) yìng yīng 其人弗能应( )也 答应( ) 应( )该(二)、辨字组词。
瓮( ) 迸( ) 矛( ) 弗( ) 翁( ) 拼( ) 柔( ) 佛( )(三)、古字今义连一连) 瓮 小孩 誉 回答 没 水缸 利 攻破(四)、解释加点字,再写出句意 1.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迸: 句意: 2.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何如: 句意:(五)、课文理解与回顾1. 《司马光救友》文题可换为___________,通过这件事反映了司马光的______________2. 《矛盾》的故事,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能力展示台郑人置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 日:“宁信度,无自信也 1. 数数短文当中有几个“之”字,标上记号并试着解释以下几个“之”的意思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3)反归取之( ) (4)试之以足( ) 2. 先解释句子中的加点字,再解释句子 (1)郑人有且置履者置: 履:(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其:(3)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 市:(4)何之试之以足? 何不: 以:(5)守信度,无申傅也宁: 自信:(七)、读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文 子①日:“知②者不惑3,仁①者不忧勇者不惧固 【注释】①子:孔子②知:聪明,有智慧的③惑:迷惑④仁:有道德的⑤忧:忧愁,忧虑⑥惧:怕1.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后,你认为一个人应具备哪些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