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免疫学复习.ppt
23页第二篇p113•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微生物的概念、分类• •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第十三章Introduction of Bacterology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 构比较细菌的营养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发酵和呼吸的概念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基本概念 1.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用于消毒的化学剂称消毒剂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3.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剂称防腐剂 4.无菌:物体中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污染 物品的操作技术 6.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137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基本概念 1.致病性:指微生物能引起疾病的性质 2.病原微生物(病原菌):指具有致病性 的微生物(细菌) 3.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不同程度 的病理过程 4.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大小 5.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在体 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148* *6、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 ID50,毒力的单位):指在规定时间内, 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 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 。
7、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毒力或毒素的单位):指在规定时间内 ,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 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的最小 细菌数或毒素量 *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G+菌和部分G–菌 为G–菌细胞壁组分,产生方式 多为活菌分泌出来 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稳定性 不稳定,易被热、 稳定,耐热酸及消化酶破坏毒性作用 强,有组织选择性 弱,毒性大致相同引起特殊病型 发热、WBC变化、休克、DIC等免疫原性 强,可制成类毒素 弱,不能制成类毒素150150•菌血症:指病原菌由局部暂时或一过 性进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而是随 血流到达适宜部位后再繁殖致病。
•败血症:指病原菌入血并在其中大量繁 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 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的其他组 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3、感染的类型1.带菌状态 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3.显性感染(感染病): • 据时间分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 • 据部位分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又分为: •毒血症: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 ,不侵入血流,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到 达特定部位而致病151* *形态特征主要种类主要致 病物质所致主 要疾病葡萄球菌G+,葡萄串 状排列金葡菌凝固酶,肠毒 素化脓性感染 ,食物中毒链球菌G+,链状排 列A群:甲、乙链溶血素,致热 外毒素,侵袭 性酶类化脓性感染 、超敏反应 性疾病肺炎链球菌G+,矛头状 成双排列1、2、3型荚膜大叶性肺炎脑膜炎奈瑟菌G-,肾形, 成双排列A群荚膜、菌毛、 内毒素流脑淋病奈瑟菌菌毛淋病病原性球菌* *主要特性主要种类致病物 质所致疾病E.coliIMViC呈+、+ 、–、–产毒、致病 、侵袭、出 血、粘附粘附素、 肠毒素等腹泻、化脓 性感染沙门菌Salmonella不分解乳糖 、多数产生 H2S伤寒、副伤 寒侵袭力、 内毒素、 肠毒素肠热症、食 物中毒、败 血症 志贺菌 Shigella无鞭毛、不 分解乳糖、 对酸敏感痢、福、鲍 、宋志贺菌菌毛、K抗 原、内毒 素、志贺 毒素细菌性痢疾肠道杆菌* *厌氧芽胞杆菌形态特征感染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破伤风 梭菌G+b,呈 鼓槌状伤口厌氧 微环境破伤风痉 挛毒素破伤风 tetanus清创扩创 抗毒素 抗生素产气荚 膜梭菌G+b,芽 胞位于次 极端且不 比菌体大外毒素和 毒性酶类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清创扩创 抗生素 隔离治疗肉毒 梭菌G+b,呈 汤匙状或 网球拍状肉毒毒素食物中毒加强食品卫 生管理和监 督* *菌名主要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空肠弯曲菌G,海鸥状细胞毒素、肠毒素急性肠炎注意卫生幽门螺 杆菌G-,呈S形鞭毛、外毒素、内 毒素等慢性胃炎 、消化性 溃疡和胃 癌抗生素绿脓杆菌G-,需氧多种毒素和酶类化脓性感染注意卫生, 抗生素炭疽芽 胞杆菌G+b,竹节 状荚膜、炭疽毒素炭疽病畜管理, 人工免疫鼠疫耶尔森 菌G-b,短小F1抗原、VW抗 原、外膜蛋白、内 毒素鼠疫灭鼠灭蚤, 加强检疫布鲁菌G-b,短小内毒素、荚膜与侵 袭性酶波浪热人工免疫其它细菌•病毒的概念、特点 •基本结构 •增殖周期(复制周期) •传播方式 •感染类型 •IFN的概念、分类、作用广西中医学院 王坤两对半的概念 HBV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理、防治原则; ADIS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理、防治原则; 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理、防治原则; 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脑炎病毒:致病性与 免疫性、致病机理、防治原则;* *广西中医学院 王坤* *核酸类型 病毒科 病毒和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RNARNA 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副粘病毒 副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支气管炎、肺炎麻疹病毒 麻疹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小RNA病毒 鼻病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披盖病毒 风疹病毒 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冠状病毒 人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咽炎、慢支SARS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DNADNA 腺病毒 人腺病毒 扁桃腺炎、咽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普通感冒呼吸道病毒 Respirovirus 230* *人疱疹病毒病毒病毒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年龄年龄 潜伏部位潜伏部位HSV 1型 龈口炎、 幼儿 三叉神经节唇疱疹、 角膜炎、 和疱疹性脑炎、 任何年龄 颈上神经节脑膜炎HSV 2型 新生儿疱疹 新生儿 腰、骶或腰生殖器疱疹 >15岁 背神经节VZV 水痘 幼儿 胸、颈或腰带状疱疹 成人 腰背神经节252* *病毒病毒常见疾病常见疾病年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部位EBV伯基特淋巴瘤 鼻咽癌(NPC)青少年 成人B细胞CMV先天性巨细胞包 涵体病 单核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任何年龄淋巴细胞6型 7型 8型急性玫瑰疹 急性玫瑰疹? Kaposi 肉瘤幼儿 幼儿 成人CD4 T细胞 CD4 T细胞 B细胞人疱疹病毒(续)* * 第七节 其他病毒狂犬病毒病犬等动物病犬咬等狂犬病人乳状瘤 病毒患者接触传播疣* *hydrophobia rabies* *1.真菌的概念 2.真菌的结构 3.真菌的培养特性 4.真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5.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