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v-led直下式.doc
4页直下式 LED 背光架构 TV 大规模发展尚需时日大尺寸液晶屏的背光技术分为侧下式(或边缘式)和直下式(或矩阵式)两种方式由于其低成本和简便的架构,侧下式背光占有 90%以上的大尺寸液晶屏背光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一线品牌如海信、海尔、康佳、创维、TCL、长虹等,皆致力于侧下式背光架构的 LED TV的开发不过,由于直下式架构具有更省电、散热简单、图像对比度更好、可局部调光等优势,关于改用直下式(或矩阵式)LED 背光架构的讨论也开始在业内兴起 据 Displaybank 分析,全球 LED 市场将会以每年 19%的增长率快速成长其中最主要的增长动力是来自于大尺寸液晶屏,包括液晶显示器和 LED 电视机的背光市场毫无疑问,如果 LED 背光架构从目前主流的边缘式大规模改为直下式(或矩阵式),业界对 LED 的需求量将会激增全球 LED 市场最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大尺寸液晶屏目前,日本 Sharp 公司一直力推直下式概念,并开发出 LED+LENS 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只有高端型号才采用直下式技术,国内各大厂家并未积极响应,因此该技术产品的出货量并不大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TV 项目经理杨志勇对此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成本问题,直下式成本现在还略高于侧下式;二是体积问题,相较侧下式,直下式的 TV 厚度增加较多;三是工艺问题,直下式(FULL LED &LENS)生产加工工艺较侧下式复杂。
考虑到导光板短缺的可能性和直下式具备局部调光的特色功能,瑞丰正在积极开发和储备此技术(COB、Full LED、Lens+LED 的模式)杨志勇透露,目前瑞丰光电已与康佳、创维、TCL 联合开发直下式项目 展望今年,直下式背光技术仍将保持弱势飞兆半导体韩国功率转换部门副总裁赵东辉表示,现在直下式(矩阵)LED 背光的占 LED TV 总体产量低于 5%,直下式 LED 背光的比例预计不会提升,因为今年 LED 在价格方面的调整较为缓慢,而液晶电视制造商正在集中精力降低 LED 背光模块(BLU Back Light Unit) TV 的成本,以替代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的 LCD TVTI 中国区电源产品业务拓展工程师吴涛则预估,2012 年市场上将会开发出更多型号的直下式背光技术产品因此,大规模采用直下式 LED 背光架构 TV 的现象至少在两年以后才会发生而在侧下式背光技术方面,随着海信、海尔、康佳、创维、TCL、长虹等国内一线品牌厂家的全力投入,侧下式背光架构的 LED TV 开发渐入佳境由于 LED 亮度提升,单灯价格大幅度降低,背光灯条也由之前的多边快速过渡到现在的窄单边,在整体成本上直逼CCFL。
目前各大厂家立项开发 LED TV 项目的数量也明显多余 CCFL芯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EO Kin Shum 认为,侧下式背光成本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可以在一个 LED 串里连接几十甚至更多的 LED 灯,从而减少系统的成本因此,高压 LED 驱动芯片将成为侧投式背光的主流驱动芯片芯凯电子科技 CEO Kin Shum 介绍,由于拥有领先的高压工艺,芯凯可以提供一系列的高压 LED 驱动芯片,可每串驱动多达 60 颗 LED相效而言,我们的竞争对手的 LED 驱动芯片只能单串驱动 10 到 15 颗 LED,因此使用我们的 LED 驱动芯片将大大降低系统成本他强调,系统成本高正是阻碍 LED 市场更快发展的瓶颈,因此随着 LED 本身生产成本的下降,芯凯特有的 LED 驱动芯片将具有不小的成本竞争力LED 背光驱动 IC 数量业界目前没有针对特定尺寸电视的标准 LED 芯片要求实际上,不同的 LED 电视背光方案所采用的 LED 数量也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其正向电流(Forward Current)和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等 LED 特性吴涛估计,大约 200 到 300 颗 LED 芯片可满足 42 英寸或 47 英寸 LED 电视的需求。
而赵东辉则认为,许多电视制造商在 42-49 英寸 LED 背光电视中仅需使用 70~140 颗 LED 芯片即可LED 驱动器的数量则取决于灯条配置,赵东辉表示,大多数电视机制造商在系统中使用 1-4 颗 LED 驱动 IC来自 TI 的吴涛则持不同意见,“我们通常选择对所有灯条采用一颗 LED 驱动器虽然有时也会使用 2 颗,但绝不会在同一台电视中使用 3 颗 LED 驱动器吴涛说道不同方案中 LED 灯条的配置也有很大差异,且客户可能对成本、调光要求或最大发光强度有不同的考虑吴涛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配置为 4 串 LED,每串采用 50 颗 LED在 LED 功率级别的选择方面,据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志勇介绍,侧下式 32"以上架构 LED TV 采用的 LED 功率主要以 0.4-0.8W 为主,32"以下主要以 0.06-0.2W为主;直下式架构目前只有 32"以上,其采用的 LED 功率主要以 0.06W 为主流他透露,在中 功率 LED 方面,目前各 TV 大厂还在评估中 目前,针对 LED 驱动器的关键性要求主要有五大方面,包括:1) 不同通道间的 LED 电流精度;2) 整体背光系统的效率;3) PWM 调光功能;4) LED 电流的线性度;5) LED 发生开路或短路时的保护功能。
提升散热性能、减少 EMI 问题、减少通道和 LED 灯条数量都是目前 LED 系统厂商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而在实现更低的 3D 模型设计的成本之余,同时保持视觉品质、更高的无源元件要求与其折衷平衡,也是一个主要的难题凹凸科技认为,未来 LED 驱动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多路均衡和区域调光两个方面多路均衡即指当多串 LED 并联时,若某串 LED 失效或损坏,为了保持其他串 LED 仍能正常运作,必须考虑电流匹配在多颗 LED 串中的应用,这包括串联和并联 LED 串凹凸的 LED驱动芯片,允许 3.1-3.5V 的 LEDs 正向电压范围(Tolerance in forward voltage of LEDs),且其一致性和效率均高于 CCFL区域调光技术是针对萤幕上特定区域的背光源部份来进行调光,或者是点亮不同的区域,让画面看起来更暗或更亮,而侧光式 LED 背光技术则只能全面性的调亮或调暗这种调光方式特别适合于高对比度电视的设计区域调光可节省使用光源的数量,并使画面区域看起来更真实凹凸科技可提供 global dimming 与 local dimming 的控制芯片,以支持市场需求。
上半年 LED 价格趋于平稳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正逐渐由 LED 所取代据拓扑产业研究所预估,2011 年 LED 的渗透率快速拉升,如 LED 显示器从 20%上升至 48%、LED TV 从 20.4%攀升至 50%,成为最主要带动 LED 应用的成长动力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吸引众多 LED 驱动、封装厂商纷纷加入其中目前比较活跃的 LED 背光驱动厂商包括:凹凸科技,MPS,AnalogicTech,TI,飞兆,立锜等,主要 LED 封装厂则有:亿光,德豪润达,瑞丰,佛山国星等凹凸科技的主要市场即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与笔记本电脑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国际电子商情记者表示,2010 年的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上述市场有经历一些存货调整的压力;然而,随着圣诞节以及中国春节的来临,近期市场上的供需已经趋近平衡随着以 LED 作为背光源的液晶电视比率提高、新型电视如 3D 电视与智能电视的出现、以及Intel 新平台的推出所拉动的 NB 新机需求,凹凸科技认为未来 6 个月 LED 驱动芯片的供需大致维持平衡态势瑞丰光电子 TV 项目经理杨志勇表示,瑞丰光电具有 10 年的封装工艺沉淀,对 TV 背光市场也非常关注。
该公司负责人对国际电子商情记者透露,目前康佳、创维、长虹等国内一线品牌皆是其重要客户,月出货量 10-15KK,交期一直比较正常据悉,瑞丰在 2010 年投入大量资金购进了相关设备,产能又有了更大发挥空间由于与众多包括 Cree、晶元、一诠等知名原材料厂家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瑞丰光电 TV 项目经理杨志勇预计,2011 年上半年,瑞丰光电的 5730、3020 产品价格趋于平稳此外,缘于 2009-2010 年韩系、台系及大陆的磊晶厂家大幅度新增的 MOVCD 设备,“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作为主料的 LED 芯片一定会降价,同时 LED TV 的需求量增加,以及照明市场的腾飞,LED 需求量整体大幅提升的时候,LED 价格势必下调,以更贴近老百姓的要求杨志勇说道由于 TV 品牌厂家高度关注 LED 芯片的可靠性,且 LED TV 推出市场才两年左右,因此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杨志勇说,瑞丰光电也因此一直采用台系芯片,同时与欧美系芯片厂商沟通合作事项至于为何不采用本土 LED 芯片的原因,杨志勇表示,本土厂商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才能达到 LED TV 客户的要求:1)可靠性;2)产能;3)亮度;4)专利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