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馆阁体的来历和发展历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9946046
  • 上传时间:2021-1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4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馆阁体的来历和发展历程馆阁体是什么?馆阁体的来历是什么?可能许多人都不了解,今天小 编就说一下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 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1]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一、馆阁体的来历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 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唐、宁已 有之: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内载有官楷手书沈括《笔谈》云: 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窃以为比 种楷法在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 ” [1]所谓“台阁”, 本指尚书,引伸为官府之代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自帖括之习 成,字法送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故“台阁体”是书法 品评时的一个贬词[1]二、馆阁体的发展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 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 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 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 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

      [1]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 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台阁体书法,对于有才华的书法家来说, 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是对书法抒发情性本质的悖反明初书法的繁荣, 以及台阁体的风行,是由于统治者大力干预的结果当这种干预日渐 削弱时,书法的发展局势便发生了变化一一进入了明代中期的阶段[1]到了成化、弘治时期,台阁书法已渐渐走向穷途末路,变得僵硬刻板, 毫无生命力;书法家们也认识到台阁体的危害,转而师法晋唐,以畅 情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又开始抬头,并逐渐成为明中 后期的主流这一时期的书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成化、弘治时期 台阁体渐次消弭、过渡、转变的阶段,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 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 法昌盛时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1]三、馆阁体的特点中国历史上从未把书法当作艺术看待,而是把她认定为是文化故宫、 颐和园里能看到的字迹,多数都是馆阁体,只是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至于清人写的小楷,基本都属于馆阁体一类,但也不尽然如清末状 元刘春霖的小楷,则更偏重唐人小楷的风格,但受时代的局限,也仍 有馆阁体的风貌。

      在田蕴章看来,一味地贬斥或褒扬馆阁体都有偏激 之嫌馆阁体作为官方使用的一种书体,强调共性,强调规范,本是 无可厚非的,以批评馆阁体缺乏个性为由而借机兜售今人丑怪的书 风,显然暴露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缺乏个性的 东西也是不完美的[4]从书法的大前提看,她必须具备共性和个性 的双重美,因此单从欣赏美的角度看,馆阁体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弊 病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因此常常流于俗馆阁体是以欧、赵两种 风格渐渐演变而形成的,因为欧与赵实在是太强大了,历代统治者都 视此为正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又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欧、赵的 个性今天看到报刊上的楷体字,也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很近似馆 阁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