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新年致辞中的政治隐喻用法.docx
9页探析“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新年致辞”中的政治隐喻用法 刘阳摘 要:目前学界对隐喻的研究越来越多,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隐喻通过激活人们在熟悉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而形成人们对不熟悉事物的理解把理解继而转变成一种态度,就达到了隐喻使用者的真正诉求事实上,概念隐喻与人们的思维密切相关,而政治隐喻已成为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隐喻Key:总理新年致辞 政治隐喻 政治诉求一、引言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meta和pherein,前者的意思是“同”(mit)或“随”(danach),后者的意思是“承”(tragen)或“携”(halten)因此,从词源上理解,隐喻是意义的迁移人们将这种意义的迁移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可以在日常生活,如讲话、行为和辩论中,又可以在文学作品、政论文章中见到他们的身影然而随着对隱喻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发现隐喻不单单是语言层面的现象,它属于更深层面:人类的认知领域人们发现隐喻是由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将其对比并找出,形成新的意义现在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语言使用、艺术创造等活动影响巨大而深远。
当代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Lakoff, G)和约翰逊(Johnson, M)的隐喻理论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并系统地阐述了它的工作机制,随后又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美国政治讲话的分析中,深刻揭示了隐喻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然而我们注意到上述对政治隐喻的研究仅是以英语为载体的,很明显缺乏对英语以外的外文文本的系统研究蓝纯(2005:129)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更多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来证明隐喻的主要论点;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涉及概念隐喻体系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根据隐喻理论,人的身体经验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德语政治话语中具有德国特色的隐喻系统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去研究德语新年政治致辞中概念隐喻的特点,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11年至2017年的七篇新年致辞为研究对象,探析隐喻在政治讲话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二、分析与讨论(一)语料中所有的概念隐喻政治讲话是用来表达讲话者的政治立场政治家们出于特定的政治环境需要或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而使用隐喻政治语言不可能完全忠实地表达现实情况,必然在表达层面进行过滤隐喻的说服、输送意识形态和评价功能都和政治密切相关。
在政治家们的隐喻体系中,对政治思想、政治主张和政治目隐喻化在致辞中,默克尔总理把党、国家和人民所关注的政治议题作为概念隐喻的目标域,主要涉及机遇、挑战和人民幸福为概念隐喻的目标域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本文归纳出预料中所有的概念隐喻类型、主要实现形式、次数和频率,详见下表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语料中主要包括七种隐喻模式,每种模式的使用次数各不相同,其中战争、人、家庭、旅程等隐喻使用频率较高二)语料中主要概念隐喻的分析根据经济原则,本文主要以上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四种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和认知基础,并由此推理出隐藏在政治讲话背后德国总理的政治诉求1.战争隐喻在默克尔的新年致词中,战争隐喻的出现最为频繁,即使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仍然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了解战争,因此演说者也习惯于运用军事行动去概念化他们所要表达的议题,例如:(1)Sie l?sst uns Krisen und Ver?nderunsprozesse besser meistern als jedes andere Wirtschaftssystem auf der Welt.(2)…so viele gro?e Herausforderungen gemeistert hat und noch immer an ihnen gewachsen ist.(3)…bei den olympischen und paralympischen Spielen um Medaille und pers?nlich Bestleistungen k?mpfen oder unsere Fu?ballweltmeister in Frankreich auch Europameister werden wollen.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致辞中使用战争隐喻描述工作,希望通过战争的话语来激励民众在新的一年积极投入工作中去,希望战争话语的张力能给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紧张感。
Krisen und Ver?nderunsprozesse(危机和改变)”要“meistern(克服)”;“Herausforderungen(挑战)”要“meistern(战胜)”;要为“Spielen um Medaille und pers?nlich Bestleistungen(争取奖牌和个人最佳成绩的比赛)”“k?mpfen(战斗)”这些所有事件的最终目的是赢得胜利,所以诸如“meistern(战胜)”、“k?mpfen(战斗)”等常在“困难是一场战争”中出现统计后发现,语料26处战争隐喻中,几乎全部都符合“困难是一场战争”这一战争隐喻战争隐喻建立了“战争”和“发展”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这表明,默克尔在新旧年交替之际,殷切希望全国上下各个部门和所有民众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环境,促进德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这样,默克尔就达到了她的政治目的,赢得支持,将自己的想法和持有的政治观念灌输给群众,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正如Black(2005:13)所说:“隐喻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劝说方式中协调,能在认知和情感中协调2.人隐喻人隐喻在进行研究的语料中出现频率在所有隐喻中的比重也非常高。
致辞中,默克尔惯于将一个机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划归为一个人,以此来陈述机构、社会、国家以及地区所持有的态度抑或所采取的行动,例如:(1)Oder gleich di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 die sich angeblich nicht um die Interessen der Bürger kümmere,sondern nur dem Nutzen einiger weniger diene.(2)Sie sind viele mehr machen unsere Gesellschaft menschlich und erfolgreich.(3)In der sozialen Marktwirtschaft ist der Staat der Hüter der Ordnung, darauf müssen die Menschen vertrauen k?nnen.将社会和国家等抽象宏观的形象类比为一个人,让“我们”自行代入,这是一种实现话语目的的有效形式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深入人心,使人们更易于理解国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信任国家。
上文中的“di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议会民主)”、“unsere Gesellschaft(我们的社会)”、和“der Staat(国家)”都可以视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我”或者“我们”,也就是“人”这一概念di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议会民主)”要“kümmere(关心)”公民的利益;“unsere Gesellschaft(我们的社会)”变得“menschlich und erfolgreich(充满人性并富有成就)”;以及“der Staat(国家)”是“der Hüter der Ordnung(秩序的守卫者)”当把主语都换成我或者我们,就有了强烈的代入感,会让“我们”产生心灵与情绪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概念隐喻中人隐喻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爱国热情敲到好处的连接政府与民众的心理桥梁,一次提高了政治话语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实现了意识形态的传播3.家庭隐喻“家庭”是普通大中非常熟悉的词汇,原意是指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在默克尔的新年致辞中形成了“国家是家庭”的概念隐喻,例如:(1)Liebe Mitbürgerinnen und Mitbürger, ...(2)Besonders wichtig ist mir, dass wir unsere Finanzen n?chsten Generation geordnet übergeben, dass…auch weil unsere Gesellschaft ?lter und vielf?ltiger wird.在概念隐喻“国家是一个家庭”的概念隐喻映射过程中,直接将源于中的“家庭”映射到目标域,进行整体的框架化,使这两个概念“国家”和“家庭”直接在话语中体现出来。
虽仅举出两个例子,但“Liebe Mitbürgerinnen und Mitbürger(同胞們)”却在研究材料中反复出现十二次之多,特别是出现于致辞起始与结束部分同胞”是指同父母所生,亦指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更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民在“家庭内部”类实现形式中,把“同胞”作为核心隐喻词的隐喻形式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映射到目标域中,“父母”对应于国家和民族,“子女”和“同胞”对应于公民和所有具有相同血缘的海外人士家庭”这一社会关系,其实是纳入到礼法制度的规范当中,在亲缘这一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确实是伦理等级与政治等级相通以此,大家的关系不再显得冰冰冷冷,而是充满了柔情蜜意,从意识层面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谐4.旅程隐喻(1)…einen Arbeitsplatz und damit einen guten Start ins Leben zu haben.(2)…eine glückliche Zukunft k?nnte je im nationalen Alleingang liegen.(3)…die zusammenhielt, um das gro?e Ziel zu erreichen.莱考夫(1993)提出了“事件结构”隐喻(the event structure metaphor)的概念,即我们可以用时间、空间、去隐喻诸如状态、过程、目的和行动等事件结构的各个方面。
事件隐喻”的一个下位隐喻类型类型就是“某种长期的有目的的行动是旅程”显而易见,“Start ins Leben(生命启程)”、“Alleingang(遥遥领先)”和“das gro?e Ziel zu erreichen(达成伟大目标)”等话语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和世界发展等有目的的活动,这些目的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符合这一隐喻致辞中善用“旅程”隐喻来解释说明所要表达的议题,进而传递出所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克服所有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终胜利三、结语政治家们为了实现政治诉求,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暴力手段,例如战争和殖民;二是非暴力手段——利用言论构建期望的意识形态,实现话语意图Thompson(1996:185)就指出:“政治的世界是复杂和充满价值观的,无论在认知上还是在感知上都远离人们即刻的日常经验因此,政治家们必须将不可感知转化为可感知,将抽象转化成具体,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政治隐喻通过激活人们非政治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人们对政治的理解把理解继而转变为人们的态度,是政治隐喻的真正诉求这些语篇是涉及政治的致辞,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也当然有一定的背景,才会产生文章的具体内容,听众能够接受到总理所传达的讯息,是由于我们的认知受具有各种感觉运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