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失去的日本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333258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失去的”日本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郝思瑗Summary:经历几次经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长跑中,其中日本在泡沫破裂后经历的“失去的二十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由人口问题的视角反思近几十年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分析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日本劳动力供给、储蓄率、社会支出负担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解释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长期低迷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在人口政策制定、经济增长潜力探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三个方面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Keys:日本经济 人口问题 长期低迷 老龄少子化日本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谓起伏不断,第一次石油危机与泡沫破裂之后几乎一蹶不振,积重难返这段时期被池田信夫形象地称为“失去的二十年”近二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失去的原因究竟在于何处?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日本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能以之为鉴审视当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为中国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结合多项数据资料与现有文献,基于人口因素的视角分析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探究为何泡沫后经济复苏的脚步缓慢而艰难人作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单位,参与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难发现,人口负增长、老龄少子化的现状影响日本劳动力的供给、储蓄量、政府支出等多个方面,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较大负面作用基于此,中国亟待结合自身条件,探寻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类似情况一、日本当前的社会人口现状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的人口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即是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少子化下文对于日本社会人口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与经济一)人口持续负增长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05 年,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自战后以来首次为负的局面,日本开始进入到人口减少阶段截止至平成25 年(公元2013 年),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达到23 万8620 人,创历史新高近十年来,随着日本青年人晚婚、不婚等意识的深化,几乎每一年人口数量均在大幅减少官方预计,这种现象还将持续数年至2060 年这一时点,现有1亿2730 万人也许会减至8670 万人左右究其原因,这与日本社会生育观和现有人口结构有较大关系1947 年,日本65 岁以上年龄段人口比率占总人口比率4.8%,14 岁以下则为35.5%至2013 年,日本65 岁以上年龄段人口比率跃升至25.1%,14 岁以下却仅为12.9%,达到了极低点。

      人口老龄化率较好衡量了一个社会老龄化的严重程度,该指标数据的上升充分表明了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深化人口数量的日益减少、年龄结构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给质量、创新动力、储蓄状况、政府财政等各个方面这对原本就屡受冲击,复苏艰难的日本经济提出了更大挑战,以下笔者就这几个方面做出简要分析,并说明这些因素对日本近十几年的发展所起到的负面影响二、人口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一)劳动力供给问题劳动要素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日本战后高速增长的人口曾保障了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转,配合以极富特色的终身雇佣制,发挥了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到了今天,不仅这一制度失去自身的活力,劳动力的供给问题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1、生产力下降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根据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减少造成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日益下降,从而单位劳动力均衡工资相对提高劳动力市场长期的均衡变动造成企业生产力下降,此外,也会提升劳动雇佣成本宏观层面来看,1992 至2012 年近二十年中,日本实际GDP 年均增长率仅为0.22%,社会恰处于重度老龄化时代说明劳动年龄人口的日益减少的确减少了社会生产劳动力队伍的年龄结构对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2、社会人才资源提供的创新潜能日益枯竭创新为一个社会提供了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日本一度依靠创新技术令电子、文化等诸多产业迅猛发展、走向世界现如今劳动力队伍结构不均,少子化程度严重加之部分企业至今仍然坚持终身雇佣制的管理制度,使得雇佣劳动力无法得到及时、高效的循环与更替日本社会的创新思维逐渐陷入僵化,令昔日的优势产业面临着动力不足、优势减退的危险3、劳动者的流动性偏好问题高龄劳动力的流动性偏好较低,阻碍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转移,这使得劳动要素难以实现最优配置,劳动力结构难以进一步匹配与完善同样阻碍了经济发展2013 年,为了应对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等问题,日本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65 岁,并辅之以相关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短期内缓解了劳动力供应方面的紧张局面但长期来看,日本社会年龄结构仍将沿着老龄少子化的轨迹向前发展下去由于人口因素不再支持日本的经济增长,人口条件越来越转向不利的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将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结构性因素二)储蓄率的降低储蓄,是产出或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根据索洛增长模型,长期中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影响其相应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均衡产出水平。

      储蓄率的提高,带动了资本存量与产出水平的上升上世纪的日本国民储蓄率曾达到35%的高点,帮助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与腾飞现在,日本的国民储蓄率处于一个逐渐下降的态势除了受居民收入水平、政府税收政策、利率等因素的作用,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曾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会在一个很长时间的跨度以内充分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从而实现消费在自身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佳配置退休之后,人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大于收入,构成负储蓄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情形的日益严重,获得收入的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依赖于储蓄消耗的人口不断增加,家庭储蓄水平因此下降日本内阁府2013 年12 月25 日发布了2013 年度国民经济计算确报,表示国内的家庭储蓄率为﹣1.3%政府针对高龄人口,也将产生一定比例的财政支出,减少公共储蓄,最终国民储蓄也会相应下降固定折旧水平下,储蓄的降低意味着资本存量的降低长期中日本社会的均衡产出同样会有所下降,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三)社会整体的支出负担在持续数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达到了成熟水平与完善体系,帮助其社会发展趋于稳定,也安定了人心。

      而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依赖于政府稳定的财政支出虽然日本自90 年代起已不断改革与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依然在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产生冲击当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国民年金制度难以维持原有的水平老年人的各项费用会随着人口数不断增长,从而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整个社会承担的保障费用增长速度已极大程度超过了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速同时,在经济增长迟缓的背景下,更有负增长情况的出现,日本政府更重视发挥对收入的再分配起到的作用,以面临财政方面的巨大挑战如果要增加对被抚养人群的投入,就需要减少对劳动力人口的分配数量这让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变得更重然而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巨大支出已超过了国民的负担能力,且还有增加的倾向这将间接减少国民可支配收入,严重影响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三、针对中国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反思探究与分析日本经济增长乏力,持续低迷的人口影响因素过后,中国应该对目前本国初露端倪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起高度重视目前日本所面临的现状,对我们出台相应的有效政策、探索和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动能和经济发展的出路探寻等方面都存在借鉴的价值1、人口政策制定首先,我们必须重视生育政策的有效把控,不能仅将目光放在总人口数的控制上,还要密切关注人口年龄结构,保证人才资源的供给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同时,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建设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如果我们参考日本经验筑牢养老保障这层社会服务网底,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2、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潜能宏观经济增长状况与一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联系密不可分由对日本经济状况的分析,我们已能看出:日本年龄结构老化与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严重制约着日本的经济增长回顾过去,中国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人口红利如今的中国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接近,现有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极易随着劳动队伍的变化丧失低成本优势与高生产力水平因此我们需尽早认清:中国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模式发展潜能总要面临逐渐消退的可能3、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逐步摆脱对固有模式的过度依赖,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动力不足与模式僵化问题产生的倒逼效应如对创新技术的探索与研发、对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积极扶持等良好的人口发展状况与健康、多元的发展模式可以为未来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四、总结本文结合了当下各类学术期刊、学者著作、数据报告、热点新闻报道,以人口问题的视角对日本近几十年经济长期低迷的现象作了简要分析。

      日本当前存在的人口负增长、老龄少子化的现状从人口数量和结构方面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负面冲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给、储蓄率、社会支出负担等三个方面其中,人口问题使得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出下降、人才资源创新性不足、结构不匹配;老龄少子化的加剧大幅降低了国民储蓄与家庭储蓄,减少了社会的均衡产出;政府与社会所要承担的养老负担也不断加重,甚至可能超出其承受范围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困住了日本泡沫破裂后的经济复苏步伐,也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增长潜能中国想要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与运行,亟待结合自身条件,探寻我国当前或即将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政府须目光长远,谨慎灵活实施有效政策工具,令经济发展免受人口问题的困扰与局限国家在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潜在状况时,须积极探寻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型模式当我们做足充分的准备以跨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可保持永久的活力,走在世界的前列Reference[1]陆旸,蔡昉. 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J]. 世界经济,2014,(1):3-29.[2]王晓峰,马学礼. 老龄化加速期人口因素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人口、经济的双重拐点为视角[J].[现代日本经济,2014,(5).[3]田香兰. 日本人口减少及老龄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兼论日本的人口政策及效果[J]. 日本学刊,2011,(5):107-121.[4]梁颖,陈佳鹏.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基于中日人口红利比较的视角[J]. 人口学刊,2013,35(4).[5]牟晓伟,张宇. 日本储蓄率的变动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2,(3).[6]张士斌. 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14,(1).(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市 10087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