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黑龙江省绥化市双录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56306241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8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龙江省绥化市双录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父亲的口琴        杨献平初夏山野,翠绿妖娆,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只口琴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我大为惊诧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能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母亲说,父亲给村里放羊的时候,时常带着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荡,辉映天空,群山连绵,犹如屏障可爱的羊似飘动的云朵,父亲的姿势像是一尊鲜活的雕塑琴声漫过岩石及其苔藓、草尖和悬崖下的阴影,乃至河谷间淙淙流水与鸟雀们的翅膀 然而,父亲坐在山坡上的样子未必具有美感,琴声未必那么轻盈那些羊只并非洁白,而是黧黑河谷间早就没有了流水,鸟雀们的飞翔是为了生存觅食而那时候的父亲,也不过是为了生计父亲吹着,儿子在一边听,一边跃跃欲试我在旁边看着,蓦然感觉到了父亲的丰富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竟然在无人处用一只口琴倾诉内心,排遣寂寞。

      父亲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儿子抢过来,呜呜地乱吹一会儿,又给了父亲父亲说,听爷爷给你吹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长期以来,在我心里,父亲只是一个木讷、本分、孤独、苦难的农民,一个在山野之间劳作大半生,在苦难的风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致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当吹奏之中,除了喂鸡的母亲,一家人都静默无声,站在院子里,父亲的远处和近处满脸的惊异、欣喜和感动一曲终了,妻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你吹得真好还让三岁的儿子鼓掌父亲听了,咧开嘴巴,抖着胡须,呵呵笑了出来瘦削的父亲看起来年轻了许多我请父亲再吹奏一曲父亲想了想,又甩了甩口琴,双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节,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再一次全场宁静,鸦雀无声,就连不停狂追母鸡的公鸡、苹果树和椿树上鼓噪的蝉、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静默如斯。

      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孩子也都学着我们的样子一时间,父亲被我们的掌声围着父亲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脑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摸出一根香烟点着,把口琴向他三岁的孙子递去儿子接住,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放在嘴巴上,鼓着腮帮,却吹不出声音父亲站起来,说这样那样才能吹出声音几天后,父亲的口琴一直被孩子当做玩具,想起来吹一下,想不起就当成了砸核桃的锤头父亲看着,也不说什么,咧嘴呵呵笑有时候帮着孩子们摘核桃和苹果,烧板栗,捉知了和刚出窝儿的小鸟父亲的口琴,有时候被放在泥地上、锅台边、院门外、门槛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我们就要返回西北的头天晚上,父亲坐在灯下,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用毛巾擦拭那把口琴夜深的时候,在妻子建议下,父亲又给我们吹了一曲,竟然是腾格尔的《父亲和我》这叫我们惊诧莫名父亲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动,像是舞蹈夜色浓郁的乡村黑夜,父亲的琴声悠扬散漫,洋溢着一种催人泪下的哀伤和亲情看着专注的父亲,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泪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父亲母亲送我们上车,我使劲抱了抱父亲父亲没吭声,也没回抱我车开走的时候,父亲只是脸色忧郁地看看我们,站在原地,哈着腰,不住地挥手。

      16.下列对作品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错项给0分)A.做农民的父亲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听着口琴声,“我”突然感受到了父亲的丰富   B.“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是说“我”被父亲内心深处的雅致感染,完全陶醉于父亲优美的口琴声中   C.大家都觉得父亲吹奏的《朝阳沟》片段很美,只有母亲只顾着喂鸡,以致未能产生同感   D.“只是脸色忧郁地看看我们,站在原地,哈着腰,不住地挥手”,父亲始终是木讷的,不善于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E.这篇散文主题丰富深刻,语言质朴但不失典雅,描写生动,细节传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7.本文描写音乐的文字很精彩,请任选两个角度对文中画线处的文字作简要赏析6分)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18.文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19.文章以“口琴”来写“做农民的父亲”,蕴涵了哪几层深意? (6分)参考答案:16.CD 17.示例:(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寸断柔肠”“惊雷横冲”“潮水奔淌”等,极写乐声传达出的悲怆、挚爱、绝望和生死离别相交织的强烈情感。

        (2)运用通感(或比喻),用“乘青草沿坡下滑”“泉水浸岸,风吹花开”的视觉形象写听觉上的音乐,传神地写出了音乐的平缓之状,形象可感  (3)句式整、散结合,在散句中运用“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如……,如……”整齐的句式,语言错落有致,生动典雅,具有韵律美答出两个角度即可如有其他角度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极广此语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意是指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以嵇康之子嵇绍为例,表面上批判的是魏晋人清谈亡天下,实际上是以史为鉴,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事清的愤懑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作了创造性地发挥,由于概括精炼且赋予新的内涵而得到广泛传播不同于顾炎武,梁启超这里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责任”是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当是从己做起、责任不诿他人的典型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时代在发展,人们可以,也应该赋予这一命题更宽广的含义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节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最早见于顾炎武的《日知录》,其本意是指,即便是普通民众,在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时也要奋起救赎B. 顾炎武把“亡国”和“亡天下”加以区分,认为“亡国”只是改朝换代,“亡天下”则意味着社会沦落到“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C. 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梁启超为了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的同时能作深入的自我检讨,写下《痛定罪言》一文D. 梁启超创造性地发挥了顾炎武的观点,赋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新的内涵,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深受影响并身体力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先秦典籍,在孟子学说中表现尤为集中B. 顾亭林、梁启超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直接引用了孟子的言论,体现出对孟子思想的尊崇,这绝不是巧合C. 孟子的“天下情怀”和“民本思想”,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能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D. 孟子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甚至提出尧舜和常人也没什么不同的看法,这体现了一种“主人意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含义B. 顾炎武、梁启超都非常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他们都能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做出富有积极意义的阐释C. 作者虽然认为古人不应把“普天之下”几乎等同于“四海之内”,但对先哲能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又予以肯定D. 梁启超和本文作者都赋予“天下”“兴亡”“匹夫”“责任”以新的内涵,将来人们还可能赋予这一命题更宽广的含义参考答案:1. D    2. C    3. C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D项,“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深受影响”的表述在文中没有依据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依据原文第四段,孟子的“天下情怀”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选项将二者杂糅,故错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作者虽然认为古人不应把‘普天之下’几乎等同于‘四海之内’”理解有误,作者在文中只是客观陈述“限于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古人认知,并没有“不应”这样的感情倾向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⑴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⑵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⑶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播,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