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岔基本知识》.ppt
50页第一章 道岔 第一节 道岔的作用与分类一、道岔的作用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的设备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的过渡设备二、道岔的分类道岔分为:单式道岔、复式道岔、交分道岔、渡线等(一)单式道岔使一条线路通向两条线路的道岔叫单式道岔1.普通单开道岔:这种道岔保持主线是直线,侧线在主线的左侧或右侧岔出2.对称道岔(又称双开道岔)(1)即自主线向左右两侧对称岔出两条线路的道岔,两辙叉角相等2)异侧不对称道岔(又称异向道岔):自主线向左右两侧不对称岔出两条线路的道岔(二)复式道岔把一组道岔缴入另一组道岔内,便形成复式道岔.1.复式对称道岔:有两对尖轨和三副辙叉主线ab2.复式异侧不对称道岔:是中间的一副辙叉位于主线的一侧,后面两副辙叉的辙叉角可相等也可不相等3.复式同侧不对称道岔:两条侧线从主线的一侧岔出三)交分道岔两条线路相互交叉,列车不仅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行,而且能够由一直线转入另一直线,这种道岔叫交分道岔1.单式交分道岔:两条线路相交,中间增添 两副转辙器和一副连接曲线,列车可沿某一侧由一条线路转入另一条线路2.复式交分道岔:两条线路相交,中间增添 四副转辙器和两副连接曲线,列车沿任何某一侧一条线路转入另一条线路。
第二节 普通单开道岔的构造一组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及岔枕组成转辙器部分辙叉及护轨部分连接部分一、转辙器组成部分:两根尖轨、两根基本轨、联结零件(如:滑床板、顶铁、拉杆、连接杆、跟端结构等)及转辙机械等一)基本轨1.道岔基本轨用12.5m或25.00mm的标准轨制成,有切底和不切底两种形式7.7米长的尖轨尖端轨距加宽10mm6.25米长轨尖尖端轨距加宽15mm2.尖轨各个断面的高度:由于尖轨尖端比较薄弱,要使车轮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尖轨而不损伤尖轨,必须使尖轨在顶宁20mm以前不受车轮压力,顶宽50mm以后才能全部承受车轮压力在尖轨顶宽20~30mm处,车轮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尖轨上,尖轨顶宽50mm处高出基本轨2mm,以后逐渐达到比基本轨高出6mm二)转辙器各部分间隔尺寸1.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在直线尖轨转辙器中,并使尖轨在左右开的道岔上都能使用 (1)尖轨跟端轮缘槽的宽度 ,应能保证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当轮对一侧车轮轮缘紧贴一股尖轨作用面时,另一侧车轮缘可以自由地通过而不冲击尖轨跟端t跟s跟拉杆W尖W拉(2)当尖轨扳开后,开口宽度应保证车轮对尖轨背面不产生侧向挤压力的现象,则:2.尖轨拉杆处动程在道岔拉杆中心处测量,则:《维规》规定,尖轨的最小动程,直尖轨应不少于142mm。
曲线尖轨不少于152mm3.尖轨跟端结构也称活接头,是转辙器中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它应保证尖轨由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时摆动灵活,列车通过时稳定而无纵向及横向移动,并要保证与基本轨的连接牢固可靠,其构造简单,维修方便目前我国的单开道岔所采用的尖轨跟端结构大多采用夹板式间隔铁夹板板基本基本轨尖尖轨间隔隔铁套管套管桥型型垫板板弯折弯折夹板板6mm套管套管锥形顶铁绝缘套筒套筒轨撑撑顶铁绝缘材料2道缝1道缝3道缝轨撑尖轨滑床板尖轨底与滑床板不密贴基本轨基本轨46有害空有害空间辙叉跟宽辙叉心轨理论尖端翼轨翼轨心轨二、辙叉及护轨(一)辙叉的构造 辙叉是轨道平面交叉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列车按确定的方向,通过平面交叉处 辙叉是由心轨、翼轨、护轨及其它零配件组成心轨与翼轨之间保持一定宽度的轮缘槽,使车轮轮缘能够顺利通过,两翼轨工作边相距最近处称为辙叉咽喉辙叉心轨工作边的延长线交点称为辙叉心轨理论尖端,由于制造工艺关系,实际上尖端有6~10mm的宽度,此处称为辙叉心轨尖端 从辙叉咽喉至辙叉心轨尖端之间钢轨工作边中断,称为“有害空间”1435+3t咽(1350-2)-22(二)辙叉各部分尺寸和间隔的计算1.辙叉咽喉轮缘槽辙叉咽喉轮缘槽宽度,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即轮对一侧车轮轮缘紧贴基本轨时,另一侧车轮轮缘能够顺利通过,而不冲击翼轨咽喉弯折点。
2.辙叉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 13481391(1)辙叉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称为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此间隔应保证车轮对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借护轮轨制约一侧车轮,而不使另一侧车轮冲击辙叉心辙叉查照间隔是辙叉与护轨相互间保持着一定距离的两个控制尺寸(2)辙叉翼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称为护背距离这一距离应保证车轮对在最不利条件下,不被翼轨和护轨卡住3.护轨的作用(1)护轮轨一般用与道岔同类型普通钢轨弯折制成,它的中间部分与基本轨平行,称为平直段2)主要作用在于制约车轮子走行方向,使之安全通过“有害空间”避免车轮走向异侧或碰撞心轨 因此,该平直段长度应于辙叉咽喉至心轨宽50mm范围对应为安全起见,其两端各延长150~300mm开口段开口段425046686890缓冲段冲段平直段平直段缓冲段冲段开口段开口段100~300为确保护轨与心轨作用边距离不小于1391mm,护轨平直段的轮缘槽宽度应按下式计算:《维规》规定,护轨轮缘槽平直段为42mm,如侧向轨距为1441mm时,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3、-1mm 为使车轮轮缘够顺利进入护轨轮槽内,在护轨平直段两端各设置了缓冲段,缓冲段的角度与尖轨冲击角相同。
缓冲段的末端轮缘槽与辙叉咽喉宽度相同,即我国标准9、12、18号单开道岔的护轨全长分别为3.9m、4.5m、及4.8mmn46有害空有害空间4.翼轨及辙叉轮缘槽辙叉轮缘槽,在护轮轨平直段轮缘槽 确定下,应能使具有最小轮背距的轮对自由地通过,以满足护轨距离 的要求 辙叉轮缘槽,在护轨平直段轮轨缘槽 考虑到制造时可能出现负公差,我国定型道岔采用46mm《维规》规定45~49mm 从辙叉心轨尖端至辙叉心轨宽50mm断面以后弯折成缓冲段,缓冲段外端设开中段,其长度、轮缘槽宽度与护轨完全相同 翼轨的作用是双重的,除引导车轮轮缘进入辙叉轮缘槽外,当车轮经由“有害空间”过渡到心轨全部承载车轮以前,还起支承车轮的作用三)辙叉号数 我国道岔号数是以辙叉号数N来表示的辙叉的号数是以辙叉角的大小来衡量的辙叉角愈大,辙叉号愈小 1.辙叉号数的计算方法 直线辙叉号数,如图所示道岔号91218 30辙叉角6°20′25″4°45′49″3°10′12.5″ 1°54′33″aACE2.辙叉角与道岔号码成反比,道岔号码愈大,辙叉角就愈小,连接部分的导曲线半径也愈大,允许列车侧向通过道岔的速度也愈高,列车通过道岔时就愈平稳、安全。
R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项目作业标准(mm)经常保养(mm)临时补修(mm)160≥V>120正线120≥V>100正线V≤100 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160≥V >120正线120≥V>100正线V≤100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160≥V>120正线120≥V>100正线V≤100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轨距3-23-23-23-24-25-35-35-36-26-36-36-3水平4446566888910高低4446566888910轨向直线4446566888910支距222233344444钢轨尖轨类型辙叉类型道岔号数912183043kg/m普通钢轨尖轨高锰钢整铸8595—50kg/m普通钢轨尖轨高锰钢整铸9011012050kg/mAT弹性可弯尖轨高锰钢整铸—120—50kg/mAT弹性可弯尖轨可动心轨—160—60kg/m普通钢轨尖轨高锰钢整铸100110—60kg/mAT弹性可弯尖轨高锰钢整铸—120—60kg/mAT弹性可弯尖轨高锰钢整铸(提速道岔)140160—60kg/mAT弹性可弯尖轨可动心轨 —160200160200直向直向过岔最高速度岔最高速度km/h尖轨类型道岔号数891011121830普通钢轨尖轨253035404580AT弹性可弯尖轨80140侧向过岔最高速度(km/h)道岔前长(a)道岔后长(b)道岔全长(L)道岔始端道岔终端OOqq尖轨尖端导曲线起点导曲线终点道岔中心nnmm普通单开道岔导曲曲线终点点导曲曲线起点起点12345678910171112131415163m4m1.5m12号道岔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mm 2.尖轨尖端1445 3.尖轨中部1442 4.尖轨跟端直股1439 5.尖轨跟端曲股1439 6.直线前部14357.导曲前部1445 8.导曲线中部1445 9.直股中部1435 10.直股后部1435 11.导曲线后部1445 12.辙叉曲股前143513.辙叉曲股中1435(量48.91) 14辙叉曲股后1435 15.辙叉直股后143516.辙叉直股中1435(量48.91) 17.辙叉曲直股前1435第三节 道岔附带曲线两条平行直线线路间距不大于5.2m时,道岔后方的连接曲线称为附带曲线。
一、技术要求1.半径: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不得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2.夹直线: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是非曲直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容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短于40mm,困难条件下不得短于25m;其他地段不得短于20m站线道岔与曲线道岔与其附带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一般不得短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得短于6.03.水平:连接曲线图外轨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4.轨距:连接曲线轨距,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轨距标准进行加宽加宽递减在下正常情况下应按1‰进行一般不得大于2 ‰,直线地段较短时不得大于3‰5.方向:附带曲线的圆度,用10m弦测量,连接正矢差正线、到发线上不得超过3mm,其他线不得超过4mm,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附带曲线辙叉尖至附带曲线终点横距线间距5m5m5m5m支距始点终点辙叉尖(尾)到附带曲线始点横距小于5m终点Sina×400a岔号附带曲线半径连接曲线各点支距(mm)曲线起、终点间的横距L曲线起点横距辙叉跟长终点支距自曲线终点至各点的支距起点支距自辙叉尖端计算自辙跟端计算5 m10m15m20m25m30m35m40m9200500049384751444040043775221722095318903205025050004950480045514202375434702769518200161503005000495849344626433539613504316633210154511340112350500049644957467944304109361833280281832547527084005000496948754719450142203877361833280261102340250050004975490047754600437541003775340032734158521965192571880050004984493848604750461044384235400137684441441940365403399354007947直股支距法连接曲线支距计算表013245678QZ(3.65)距辙叉尾2mZY(1.15)测测点点实量正实量正矢正累矢正累计计实量实量正矢正矢计划计划正矢正矢正正矢矢差差差累差累计计半拨半拨量量半拨半拨量修量修正正半拨量半拨量修正累修正累计计修正后修正后半拨量半拨量拨量拨量(1)(2)(3)(4)(5)(6)(7)(8)((9))((10))((11))01212012120000138261972912012242804251-910310316231234351-8241-104182417552520243-1428452053051-21-1945-14488623934331-1826-12550725112111-78-1714825870701-100计计1381258258-383845-44 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批评意见,给于指正。
谢谢! 本井线路车间 马根亮 2013年3月10日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温馨提示: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