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灭六国与人才因素.doc
31页秦灭六国与人才因素PS:对于古代历史故事差不多忘光之网友,此文章读起来有点有点咬文嚼字很吃力,不过仔细、耐心看些关键词就略知其内涵所在!出处:组织人事报时间:2005年1月10日 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上是秦霸诸侯而终制六合的历史对于秦灭六国,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终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认为秦之所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关键在于敢用人,善用人 按《史记》记载:秦乃颛顼之裔,其后人名皋陶……其后有非子者因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为秦之地当时秦地处偏僻,中原诸国以其为附庸,认为秦习于戎俗,非中国之属及至秦穆公,重用“五羊大夫”——原虞国大夫百里奚,制定“并西戎之地足以耕,籍西戎之民可以战……既全西陲,然后扼山川之险,以临中国,俟隙而进”之策后穆公又西取繇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遂成伯业商鞅原卫侯之友庶,因见卫弱,乃入魏国,但魏国不能用及入秦见孝公则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定都建县,劝战禁奸,于是“道不拾遗,国无盗贼,仓禀充足,勇于公战,而不敢私斗秦国富强,天下莫比及至苏秦合纵六国以对秦,魏人张仪因求事魏、楚不得乃辗转至秦,得惠王赏识,以“连横”而散六国之“合纵”。
又是魏国人范睢,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然在魏国,竟几被冤屈至死偷偷入秦后,被昭襄王拜为丞相,教秦王定远交近攻之谋,说秦王以纵横捭阖之计,遂获兼并之功及至秦王赢政,用楚人李斯为客卿,魏人尉缭为上客,乃次第灭韩、赵、魏、楚、燕、齐而其中不唯资历,不拘年龄,打破常规,任用十二岁甘罗为相,委以国事以出使赵国,更是用人的经典据说:六国有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有田单、吴起、孙膑、赵奢等将领,岂谓无人?然六国用人不专或用人有疑仅以赵为例:秦拔韩,发兵攻赵,然赵王听信谗臣郭开之言拒廉颇、杀李牧,而致宗庙毁,祭祀绝,为天下笑,岂非不善用人?苏洵说,假如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吾然其言 古人云:“人才兴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抢占人才方面,美国是好手据资料显示,2001年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中,有33%是外国人,在美留学的人数达到50万人,占全世界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3,留学生成了美国人才的一个重要资源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责无旁贷,我们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把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六国因无人才而为秦灭,已使后人哀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切不可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喜欢上文者_多点选社保网之赞助广告及购书路径,就是给予个人及社保网最好的奖励TOP matt111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att1111 当前离线 UID9399 帖子4537 精华3 积分3004 阅读权限80 来自江苏苏州 时间1316 小时 注册时间2008-4-15 最后登录2011-7-23 团队志愿者17# 发表于 2008-6-10 21:21 | 只看该作者 管理故事:鲁肃吟诗解危机出处:西北工业大学作者:任勇利时间:2005年1月24日 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
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丑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诗罢众人一齐喝彩 周瑜见有人从中和解,无奈只好收场 千年弹指已过,故人化为黄土,而鲁肃化干戈为玉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为了增强团结,“和事佬”有艺术,“打圆场”有方法,“调和谐”有批评,目标一致是求同存异的基础 二是非原则的“内耗”若不休止,势必亲痛仇快,两败俱伤,内部伤元气,外部损形象蛤蚌相争,渔翁得利家和万事兴! 三是形成合力,无往不胜《书经》有句话:和之弓。
指的是弯的弓和直的弦相协调,箭头才能准确有力射向靶林人和胜过天时地利两个文明建设“任务何等艰巨,发展才是硬道理,安定团结,兴旺发达是我们多年夙愿 虽然,我们今日赞赏鲁肃的“和为贵”,并非是不讲原则,不辩是非,重赴“中庸之道”后尘领导干部“将相和”,职工群众“同心圆”,上下齐声“大合唱”,团结奋进谋发展快加鞭 愿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鲁肃”喜欢上文者_多点选社保网之赞助广告及购书路径,就是给予个人及社保网最好的奖励TOP matt111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att1111 当前离线 UID9399 帖子4537 精华3 积分3004 阅读权限80 来自江苏苏州 时间1316 小时 注册时间2008-4-15 最后登录2011-7-23 团队志愿者18# 发表于 2008-6-10 21:29 | 只看该作者 “韩信跳槽”:人力资源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出处: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王剑东时间:2005年2月4日 汉朝首任CEO刘邦得天下后,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总结革命经验时,他坦诚己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善用人才,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补充,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此三人,皆人中豪杰,为我所用,是我取得天下的得力助手而项羽逞其匹夫之勇,刚愎自用,根本不懂用人之道他连自己的亚父范增都容不得,更不用说善用贤者,这就是项羽自取灭亡的深刻教训 作为中国一代古帝王级别的CEO,虽脱胎于纨绔子弟的刘邦,难得他在面对古汉国中层以上干部的讲话中,能够有如此清醒而又颇具现代化的头脑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诚如刘邦所言,韩信身为他的营销总监,在抢夺天下的激烈市场斗争中,他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果然是一代千古帅才 张良作为研发(或技术总监),专管创新,时时有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新奇古怪的“馊主意”冒出来,让匹夫之勇的项羽防不胜防,他的最大功绩便是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 而萧何乃杰出之人力资源总监,刘邦能得韩信这一奇伟帅才,就是这位人力总监成功运作战略人力资源的神来之笔 由于有三大总监的尽心辅助,项羽虽然勇贯三军,有万夫不挡之雄武,在你死我活的残酷市场竞争大潮中,即使一百个刘邦,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由于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用人,所以,在与刘邦的激烈市场角逐中,项羽落得个公司破产倒闭,自己众叛亲离,最后只得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究其根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追忆楚汉两家超级集团公司在市场上殊死搏斗的艰苦岁月,刘邦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战略管理目标,“务必夺得天下。
围绕着这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刘邦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大成功之作,就是得千古奇才韩信而用之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项羽却根本没有清晰的战略管理思维,并且,他在人力资源上的一个最大败笔,就是逼走出身低贱却才华横溢的人中豪杰韩信这比逼死他的常务副总裁范增,对其革命事业的伤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信自小父母双亡,生活几无着落,在人世间倍受凌辱,后世流传着的韩信忍跨下之辱,便是历史明证即使在这样非常艰难的历史逆境之中,韩信却身怀大志,他牺牲自己整个青春,学得有惊天纬地之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佩剑从军,投身在项梁军中项梁战死后,韩信继续跟随项羽,但未受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在这过程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 而才华横溢的韩信,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露面,应该是在鸿门宴的前夕,当时项羽四十万大军,驻扎于霸上,都是精兵良将而与项羽对峙的刘邦只有十万大军,且战斗力远远低于项羽此时,虽然刘邦先进咸阳,但他带领的大军一路所遭遇的对手,并非劲敌而项羽后入咸阳,却沿途所遇的都是秦军主力部队 尽管如此,但按约定,应该是刘邦先项羽称王但刘邦依手下谋士之言,没有自行屡约,是因为惧怕项羽的大军进攻。
这些局势,虽然韩信当时贱为持戟士,却了然于心中并以持的持戟士的低贱身份,奉劝项羽偷袭刘邦,以铲除后患 而刚愎自用的项羽竟然喝斥韩信,多亏有范增解劝,才没有降罪于韩信遗憾的是,范增虽有经世治国的雄才伟略,却没有伯乐知人善任的战略人力资源眼光才导致韩信洒泪、落恨而去 韩信怀着荒废了自己整个青春年华所学的卓越军事才华,去投身于项羽的军中,本想做一番大的事业没想到自己事业没做成,却差点把命都搭上了他非常伤心失望,然而,他没有放弃,转身投奔于项羽的直接劲敌刘邦去了 韩信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已从鸿门宴上脱险,被封汉王(中国古代政治高级别的CEO),状态良好他在面试韩信时,以堂堂汉王的高姿态居高临下,故意为难于这一在自己眼中“不忠贞于主公(项羽)”的持戟士,他告诉韩信,只要他在一方手帕上,能够画上多少个兵,就让他带多少兵韩信真不愧为人才,他在那方手帕上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其意是,韩信锋芒毕露地挑明,自己的才华并非仅带几个兵,只有在战场上撕杀的匹夫之勇,而是有能够带领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的擎天将帅之才 刘邦虽豪言壮语,“斩白蛇起义,以三尺剑定天下 但是这个纨绔子弟,除“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雅量”(这是做一个成功之CEO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外,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华,他在对韩信做过背景调查后(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法),得知韩信弃项羽来投他(“不忠”)又受过跨下之辱,便一笑置之。
但是为了掩天下来投奔他的英雄豪杰之耳目,刘邦还是勉为其难,给了韩信一个小官当 后来,刘邦的人力资源总监萧何听说韩信有才华,于是就注意上了他结果,这人力资源总监和韩信一接触,便发现他果然有才华这时,因刘邦所受封的汉国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很多人都开小差偷偷逃跑了 刘邦正为这件事情烦恼,有人报告说人力资源总监萧何不见了刘邦大吃一惊,险些没尿了裤子几天过后,萧何来见他的直接上司,刘邦见人力资源总监归来,悲喜交加,连忙扶他坐下,问他这几天去了哪萧何不敢隐瞒,把以往的经历一一向刘邦做了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