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7页小学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童话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是非常重大的,可是现阶段我们小学的童话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正视童话教学中的问题然后改进教学方法在童话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朦胧认识世界的满足感和愉悦的体验[6] 1. 教学时须解放思想 现阶段任然有不少老师在童话教学时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就以某一老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导入为例:孩子们,去年的除夕夜你们是怎么过的?(答略)大年除夕夜,正常情况下是和家人团员的日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山珍海味,聊聊家常,看看春晚,一起嬉笑……新时代的我们,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却过着非人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额过程中进行[7]基于童话自身的特征,我们教师教学时更加应该解放学生的思想,以此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的空间以酉阳县酉水河镇中心小学彭文贵老师设计的教学设计为例他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老师我小时候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学生猜想略),老师告诉你们,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只有过春节我才能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还可以吃到平常难得吃到的美味佳肴,并且还可以得到为数不少的压岁钱……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喜欢春节呢(学生会大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度过春节的呢(学生回答,借助多媒体展现出来)看样子你们的春节都过得很开心,可是在另外一个遥远的地方的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却有家难归,靠在凄寒的街上卖火柴来维持生计。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里看看……这两个例子初看貌似相差不大,可经细想,区别甚大前者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吃人本质,忽视了童话本身的意义和特征并且还忽视了童话的受课对象—小学生,在课文的导入阶段就给这篇童话的框架给定死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后者则不同,后者给了小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学生是自由的学生可以只是同情卖火柴的女孩而不批判资本主义,学生甚至可以觉得小女孩不可怜,她只不过是去美丽的天堂见奶奶去了……总而言之,在童话教学时切忌禁锢学生的思想,以教师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自由想象力,不解放学生的思想,一味的灌输所谓的知识的童话教学是失败的而要做到解放学生的思想,那么老师自己的思想也要解放出来,不要拘泥于文本,不要一味的应试2. 进行童话教学时要从童话自身的艺术特点出发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灌输文化知识和政治说教,忽略了童话的自身特点以某一篇《狐狸和乌鸦》的教学设计为例:“课文中狐狸和乌鸦的动作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学生自行找答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表现的,乌鸦又是怎么做的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再读课文,交流讨论)后来,狐狸和乌鸦的动作有何变化。
生自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加以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童话本身的幻想性特征,童话并非写实,更加不是纯粹的语言分析课,我们的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另外一遍《狐狸和乌鸦》的教学设计就坐的相当好:感悟寓意,想象创新:1. 你能够说说读完这篇课文后有何想法吗?2. 假如你就是乌鸦,你被骗走了肉,你会怎么想?3. 填一填:狐狸的表现 乌鸦的表现第一次 第二次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第三次 4. 你个人觉得乌鸦是怎样的一只乌鸦?笔者之所以认为这篇教学设计做的好,关键在于它的问题设计得好,让学生置身于这事件之中去,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并且又能够联系小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不像第一篇教学设计那样太过于注重现实,而忽视了童话自身的艺术特点3. 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多和小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小学阶段,有不少小学语文老师是把童话当做平常的语文课来讲的,很少有老师采取多种形式来讲童话课的当小学教师在教授童话时没有保持一颗童心,不能走进小学生的心里,自己也用心去领悟体验童话,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自己的知识与劝导,不去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思考兴趣,那么这样的童话教学就很难成功[8]。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是极善于模仿的,那么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当遇到有学生很喜欢的童话作品时,我们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童话的续写或者改编甚至我们老师也可以加入其中,与小学生比一比谁的更精彩,借此机会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3.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童话,在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简单、有趣、富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并且它所蕴含的道理也没有那么复杂,它可以自然而然的给小学生以美的熏陶可是,我们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似乎习惯了深入文本,习惯了微言大义甚至危言耸听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小题大做,没有根据的抓住童话作品中的某一话语来大做文章,强行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两句话的深刻道理如此断章取义,割裂文本,如何能让学生对童话产生兴趣学生本来是喜欢童话的,被老师这么一折腾,反而对童话不感兴趣了像这样割裂文本的童话教学是违背童话自身特征和创作意图的,是低效率的,而想要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杜绝以老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的教学形式,我们的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学生阅读童话,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童话,爱上童话,获得童话的美的熏陶。
有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愿意为它花功夫,花脑筋,这样就可以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小学生的思想单纯,天真可爱,不过却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想象力,那么我们的老师就需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心理小学生喜欢童话,他们希望能在童话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他们可以把自己幻想成勇敢的白马王子,把自己幻想成美丽的白雪公主,他们渴望拥有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而我们的老师为何不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把他们所想象的世界表演出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呢?如果我们的教师以这种形式来教授童话课文时,笔者相信,那些小学生会非常投入的小学生是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酷爱听故事因而我们的教师们在教授童话时为何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讲讲相关的故事呢?例如我们教师在讲《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何不先讲讲《聪敏的小裁缝》呢?这两个故事有个相同之处就是都有一个巨人《聪敏的小裁缝》里的巨人最终自食恶果,而《巨人的花园》的巨人又有何结局?这二者相比较,定能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这样课堂才能在孩子们的浓郁兴趣中展开总之,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纯粹的灌输学生文化知识更加重要参考文献[1]莫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3,11. [2]蒋风.儿童文学概论[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12. [3]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56. 第4页共4页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