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docx
5页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张玲迪摘要:數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一属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化解数学教学的抽象性、降低学习的复杂性,就至关重要多媒体、生活、动手操作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以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G4 :A引言小学低年级指的一般是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年级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都是六到九岁,性格也多是活泼好动,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跳动性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们根本无法在课堂学习中立刻集中起自身的注意力针对此种情况,作为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师,就需要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利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导入进课程,如情景导入法、微课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一、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和米》一课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多样化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长度单位,深化课堂功效。
如教师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下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像课桌的长和宽、铅笔的长等,从而充分感受厘米的存在和意义,初步感受1厘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画出指定厘米长的线段如3厘米长的选段、5厘米长的选段等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厘米这一长度概念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用建立起的厘米表象估一估生活物品的长度如文具盒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和宽等,并实际测量,提高估算的准确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对厘米的抽象认知转化为直观理解,产生有效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建立是一种“发明”的过程,他们是在认知的逐步升化中构造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必须建立在直观表象上,动手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提炼、分析、概括,形成表象,初步建立数学概念二、游戏导入任何时候,人们都会喜欢游戏,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游戏导入法作为一个具有新颖和直观特点的导入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活动参与,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下,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加强对游戏导入法的应用,利用游戏导入法来导入课程,加强对课程的讲解。
譬如,教师在展开二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折纸和剪纸游戏导入方式来导入进课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不同颜色的彩纸进行提前准备,教师要以此作为教学用具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说出彩纸的形状,当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手中不同颜色的彩纸来分别折出或者裁剪出其他形状的彩纸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等当学生们都折完或者裁剪完后,教师就可以选出折的最好、裁剪的最好的学生,将其作为折纸游戏和剪纸游戏的冠军,并奖励其一定的物质奖品同时,教师还可以让游戏冠军说出自己折纸和裁剪的方式,可以让其对自己的所悟进行分享此种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说,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胜负欲,从而能够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达到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薄弱,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真正投入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也要多表扬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和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5]。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拼搭”这一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形有深刻的认知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使其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这些形状的积木,以及多个不透明的袋子,并将这些图形分别装入其中,还要收集生活中这四种形状的影像或图片,将其制作成课件开始授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如球、楼宇等的画面,让学生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当学生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的小组,将不同的积木及袋子分给每个小组,并说明操作方法:“由小组内一名学生撑住袋口,另一名学生说出形状,再由第三名学生蒙着眼在袋子中摸出正确的图形之后,三名同学互换学习任务,重新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使其积极投入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束语不同课型的导入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相同的课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会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教材内容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之上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将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科学运用导入原则,提高导入语言的趣味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参考文献[1]高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新智慧,2019(28):97.[2]陶爱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9(27):59-61.[3]吴梦雅.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6):9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