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21553369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绪论1. 阐明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及其周边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2. 研究生态学采用的措施: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边一切的总和,涉及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多种因素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她生物等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均有一种耐受范畴,即有一种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畴,称为生态幅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畴内的特定栖息地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畴因素所决定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制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主线因素耐受性定律: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局限性或过多,级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3.生态因子互相联系体现哪些方面?1) 综合伙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她因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2) 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种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变化会引起其她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浮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4)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种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种因子来替代5)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使间接的有时还要通过几种中间因子二、能量环境1.概念与术语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内温动物: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

      异温动物: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驯化:内温动物通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会比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气候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适应性低体温: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醒来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致冻死,这是与外温动物冬眠的主线区别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显示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春化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春化:2.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①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及体色有明显的影响②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③生物对光照周期的适应:生物的昼夜节律;生物的光周期现象3.生物对极端的高温会产生哪些适应?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表目前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在形态上,有些植物油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些植物体色呈白色、银白色,叶片反光,可反射大部分阳光,减少植物的热能的吸取等。

      在生理适应方面,植物重要是减少细胞含水量,增长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助于减慢代谢率,增长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另一方面是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对高温适应的重要途径是合适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大幅度的波动沙漠中的啮齿类动物非常丰富,行为适应是重要的对策,它们采用“夜出加穴居式的适应方式”,避开沙漠白天炎热而干燥的气候4.物种的分布完全由温度决定吗? 还由光来决定5.简述火的生态作用火的有益作用:把枯枝叶烧成灰,形成物质再循环的无机肥料,成为新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火也可以减少与耐火树竞争的物种火的有害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生物群和它们错综复杂的关系6.简述风的生态作用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强风能减少植物的生长高度;强风还能使树木形成畸形树冠;影响了植物的形态构造;影响了鸟兽的体表形态特性风是传播运送工具风的破坏作用:风对植物的机械破坏作用——风折、风倒、风拔等,取决于风速、风的阵发性、环境的其她特点和植物种的特性三、物质环境1.概念与术语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抗旱能力小,不能忍受长时间缺水,但抗涝性很强,根部通过透气组织和茎叶的通气组织相连接,以保证根的供氧中生植物:由于环境中水分减少,而逐渐形成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构造与功能。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其抗旱能力极强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体化合物,重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土壤质地:构成土壤的多种大小颗粒按直径可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黏粒这些不同大小颗粒组合的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土壤构造: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构造盐碱土植物: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多种盐化、碱土化的统称1. 简述陆地上水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1) 降雨量:地球上的降雨量随着唯独发生很大变化在赤道南北两侧20范畴内,降雨量最大,再向南北扩展,维度为20~40地带,降雨量至少,大多为沙漠,40~60为中纬度湿润地带,极地降水很少,为干燥地带;陆地上的降雨量还受到海陆位置、地形及季节的影响2) 大气湿度: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低,相对湿度减少相对湿度随昼夜温差的变化,随解决位置而异2. 水生植物如何适应于水环境?水生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入压的能力水生植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互相连接的通气系统3. 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低盐度的环境?水生动物重要靠渗入调节来控制生活在高渗和低渗环境中的有机体体内水平衡及溶质平衡。

      淡水硬骨鱼血液渗入压高于水的渗入压,属于高渗性的海洋鱼类是低渗性的4. 水生植物对水的适应性表目前哪些方面?水生环境的盐度,使水生植物由于自动调节渗入压的能力水体中的氧浓度大大低于空气的氧浓度,水生植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互相连接的通气系统5.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于干旱环境?① 脊椎动物羊膜卵的产生使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中能制止水分的丢失,而容许脊椎动物区开拓陆地② 陆生动物通过直接饮水或从食物所含的水分中得到水③ 减少失水:减少蒸发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哺乳动物肾的保水能力),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排泄尿素与尿酸),行为变化6. 简述大气中CO2与O2浓度与生物的关系7. 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① 土壤质地影响生物的分布于活动② 团粒构造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使土壤中水、气、营养物处在协同状态,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动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③ 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吸取运用且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生存与分布④ 土壤空气影响植物与土壤动物的呼吸作用土壤通气限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状况,进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⑤ 土壤温度对植物的发育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土温的变化,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适应变化。

      8.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土壤酸度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还影响了土壤动物区系以及分布土壤有机质可增强植物代谢活动土壤腐殖质还是异养微生物的重要养料和能源,能活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代谢所需土壤的无机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数量也有影响9. 土壤动物如何适应于土壤中高CO2与缺氧的环境?地下兽对低O2的适应表目前血红蛋白的浓度增长,血红蛋白的氧结合能力增长,同步减少能量代谢,减少体温,以减少对氧的需求地下兽的脑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少,随着吸入气CO2浓度上升,呼吸通气量增长缓慢,地下兽会通过肾调节盐离子排泄速度,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对高CO2环境产生代偿性适应10. 土壤有那些生物学特性?活动于土壤中的动物、扎根于土壤中的植物与众多的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促成了成土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能,增长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四、种群及其基本特性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性?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体特性:①空间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数量特性,每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③遗传特性,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构成,即系一种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她物种,但基因构成同样是处在变动之中的。

      2.试阐明国内筹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本3.设在0.5Ml培养液中放5个草履虫,每天计数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其后4天的成果为20,137,319,369,请用逻辑曲线拟合,并求出增长方程4.1992年中国人口大概为12亿,出生率为22‰,死亡率为7‰,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多少?以该增长率增长,种群的加倍时间是何时?5.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非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觉得生物种群重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研究焦点在动物种群内部,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特别是各个体之间的互相关系在行为、生理和遗传特性上的反映涉及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6.什么是集合种群,集合种群与我们一般所说的种群有何区别?集合种群:是居于种群通过某种限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种种群的种群,即集合种群是种群的概念在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五、生物种及其变异与变化1.如何理解生物种的概念?① 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性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② 物种是一种可随时间进化变化的个体的集合③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2.为什么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亲代并不能把每一种体的基因型传递给子代,传给子代的只是不同频率的基因基因频率会受到突变、选择、漂变、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物种的进化过程,即体现为基因频率从一种世代到另一种世代的持续变化过程新物种形成是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阶段3.什么是多态现象?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型4.为了拟定某一物种在某些性状上的地理变异是由自然选择还是遗传漂变引起的,应当得到哪些证据?如果选择强度s不小于遗传漂变强度,且大10倍或更多,则在多数状况下,可对遗传漂变忽视不计,反之亦然5.经历过遗传瓶颈的种群有哪些特点?通过瓶颈后,如果种群始终很小,则由于遗传漂变作用,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