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山居秋暝》课件.pdf
5页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安艳薇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职业高中 学科:语文 2. 课时:1 课时 3.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王维(2)五言律诗的特点(3)朗诵诗歌 教学课题 山居秋暝 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选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选读第十六课,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作者从山居之景,山居之人两个角度诠释了令人向往的隐居生活,以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学情分析 职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导、“知”、“赏”、“练”、“评”相结合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学会鉴赏诗词,为本单元其他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掌握诵读要领,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
(2)体味诗歌意境,赏析 “诗中有诗,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辨析、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 目标 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诗文的朗读,结构,主题 解决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重点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意象,体味意境美 解决方法 教师利用图片、视频演示,让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 具 多媒体 课型与课时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媒体使用设计 一、情境导入 中学阶段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 自然环境幽美,民风纯朴,人民生活安乐富足的理想的 “世外桃源” ,王维的诗风是直接继承陶渊明的, 二人的共同特点是好隐 (引入) 二、整体感知 (一)诗人小传 教师补充: 30 岁后, 妻子亡故,独居 30 年,吃斋奉佛,40 岁后母亡故, 修别墅, 半官半隐 (二)了解律诗 (三)字词解析 暝: 夜晚, 日暮, 据诗文内容,日暮更确切 题目:作者于秋天的傍晚居于山中。
(四)朗读指导 1.出示诗文朗读要点 (多媒体) 2.听录音 3.生练读,齐读 三、精读赏析 苏轼曾赞叹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 ”赏析诗文关键要体味意境,我们先来赏画解决“境” 1. 首联: (1) 概括主要内容(时间、地点) (点题) (2) 赏第一幅画:“空山新雨”图,体味意境 2.颔联: (1)概括内容,抓物象,辨句式,找连接词 学生观看图片, 根据以前学习的《桃花源记》 《鸟鸣涧》等总结二人诗歌的风格 学生简介诗人王维、律诗特点、解题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练习朗读, 标注重音、停顿 学生分析概括出每一联的主要内容,理清文意,抓住意象,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分析主题 抓意象 要求学生概括每一联的内容, 找出每一联中的意象, 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对意象的把握, 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意象并翻译诗句 通过图片,对比二人诗风 通过课件介绍作者、律诗特点、解题,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又能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时间 导入赏析延伸作业感知诗人小传字词解析朗读指导了解律诗 如:王维( 701—761),字 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 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 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 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诗人小传 用课件的形式把精读赏析分为四个小环节,由表及里使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导入 感知延伸 作业抓意象想画面品意境析主题赏析 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宁静而又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2)讨论:明月若无松间的衬托,其画面效果如何? (3)讨论:夜色中什么情况下, 才能见到水中的石头?这样表达能让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4)画二(明月) 、画三(清泉) ,体味意境美生先用语言描绘,师补充…… (5)颔联目的是突出“静态美” ,为什么写动? 师引导: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蝉躁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揭示:写作手法——衬托,反衬 3.颈联(由自然景色转入写村民活动) (1)抓物象,辨句式,概括主要内容。
(2)体意境:女(纯朴开朗)舟(勤劳) 4.尾联 (1)内容(诗眼、愿望) (2)对“王孙”的理解?(泛指,包括王维) (3)诗意: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草如今已经衰谢了,由它去吧! (随意)王孙自可留居山中 5. 概括主题 四、拓展延伸 1.深探究 2. 练练习 3. 帮策划 (1)企业创意策划,给诗人选择职业 (2) 景点设计 (3 进行导游 (4)景点配备诗词 想画面 学生根据五幅图片, 通过诗中的意象想象描绘画面, 分别概括出空山新雨图、明月松间图、清泉石上图、竹林深深图、莲动渔舟图,培养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完成教学重点 品意境 选取最能表现雨后景象的水墨画视频动画, 将诗人描绘的五幅画面整合到一起, 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意境,通过诵读吟唱, 学生能够当堂成诵, 借助媒体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析主题 在理解诗歌内容, 把握意象意境的情况下, 学生自然会归纳出本诗的主题,感受诗人的感情 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设置景点,进行模拟导游, 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彰显职业学校特色 景点设计, 学生相互评价,结合自己的专长进行导游。
借助图片,想象画面 第一幅画:空山新雨图 第二幅画:明月松间图 第三幅画:清泉石上图 第四幅画:竹林深深图 第五幅画:莲动渔舟图 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诗歌的内容 导入 感知 赏析作业深探究练练习帮策划延伸 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宁静而又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五、布置作业 将《山居秋暝》改写成一篇借景抒情的小散文 要求: 触摸诗人的灵魂,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勿写成翻译式的文字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利用课件布置作业,清晰明了,节省时间 导入 感知 赏析 延伸将王维的 《山居秋暝 》改写成一篇借景抒情的小散文要求:触摸诗人的灵魂,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勿写成翻译式的文字作业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赏析和理解因一节课时间有限,今后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给学生时间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美好诗意的课堂,行云流水的笔触,刚柔并济的气势,沧海桑田的回味,是我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黑龙江省 学校全称:大庆市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 姓名:安艳薇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图强东街 9 号 邮编:163414 附: 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宁静而又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王维首联:(时、地)山、雨、秋月(照)松(静)自然景色反衬颔联 :高洁的品质泉(流)石(动)生动的风习画理想的生活颈联:竹…(纯朴开朗)(闻)倒装(动)村民莲…(勤劳)(见)活动尾联:诗眼,愿望板书设计 附: 【教学流程图】 (一)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诗风(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三)精读赏析理解文意、品意境(四)拓展延伸探究、练习、创意音乐、图片诗风对比进入情境,温故知新教学环节媒体应用达到效果说教学流程(五)布置作业再创意境文本、音频预习交流、指导朗读视听结合,把握要点图片、视频动画帮助体悟文本、图片鉴赏练习、进行导游文本写作训练调动兴趣,赏析意境领悟内涵,开拓创新明确要求,内化理解 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宁静而又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