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方案0919-删减版.doc
32页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建设方案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基于产教融合下的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合创业创新理念,为社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创业的实用型人才WANGRONG目录第一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背景- 14 -1.1政策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 - 14 -1.2学习借鉴国际双创教育经验 - 17 -1.2.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螺旋双创教育模型- 17 -1.2.1.1创新创业是个系统工程,复杂却有经验可循 - 17 -1.2.2 MIT成熟的生态系统释放特有创新能量 - 18 -1.2.3整合创业理论和实践的MIT双轨教育 - 19 -1.2.4打通科研创新与创业之间的通道 - 19 -1.2.2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20 -1.2.2.1明确的创业教育思想 - 20 -1.2.2.2较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 21 -1.2.3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2 -1.2.4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3 -第二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需求分析- 24 -2.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24 -2.2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 24 -2.2.1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25 -2.2.2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26 -2.3我国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 30 -2.3.1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能力- 31 -2.3.2现有教师队伍水平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不匹配- 31 -2.3.3"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程度不高- 32 -2.3.4"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 32 -2.3.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孤立- 32 -2.3.6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区域产业结构严重脱节- 33 -2.3.7缺乏持续的创业资金投入,不能持续发展- 33 -2.4双元教育探索破解之道 - 34 -2.4.1转变双创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为核心- 34 -2.4.2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34 -2.4.3构建系统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4 -2.4.4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全面支撑创新创业教育- 35 -2.4.5打造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系统- 35 -2.5建设的必要性 - 36 -2.5.1创新驱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助力引擎- 36 -2.5.2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36 -2.5.3创业孵化培养基地亟需资源整合和可持续性运营- 37 -2.5.4深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38 -2.5.5 "中国制造2025"亟需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38 -版权声明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元教育>对本建设方案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构思、设计理念、文字图片等>拥有完全及绝对的版权等知识产权,并受法律保护。
未经双元教育书面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对该解决方案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构思、设计理念、文字图片等>进行全部或部分地抄录、复制、修改、传播、销售或以其它任何方式使用凡侵犯前述知识产权的,双元教育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6.8 战略合作单位园区/协会/组织上海嘉定工业园区、XXXX产业园区、XX互联网协会、正和岛、萝卜社、亚杰商会、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投资公司葡萄创投、头狼资本、会、晨晖资本、胖猫基金、执一资本、青益众创、非资本部落、新加坡QUESTVC投资、天使街股权众筹平台、众筹博汇、明道资本、梧桐资本、云想创投、创新工场主要热词说明:1. 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设双创课程等,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双创教育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这三方面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协同与融通3. VR/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4. 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5. 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6、新媒体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狭小范围之内,已经超出了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原有的框架,而是在吸纳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之上,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媒体的概念——媒体不再局限于官方媒体机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自己信息发布与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培养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这种教育设置的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引发了新闻传播教学理念的革命与创新,创办新媒体传播与信息网络专业成为时代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校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起点7、STTC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及新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双元教育融合新技术+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性提出STTC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STTC取自学科subject、技术technology、跨界transboundary、复合composit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另外,通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模式、产业加速器模式、双创人才培训模式四大模式,汇聚双创人才、智力等相关资源,形成双创成果,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最终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
第一章 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背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从这一角度出发,"双创"能否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融合型双创人才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技术复合型双创"人才 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泛化特征愈加明显,每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来,进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社会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1.1政策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党中央和国务院、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双创工作早在 1999 年 1 月,国务院批发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008 年 9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从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2010 年 5 月 4 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等 17 项政策措施 2011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资金,探索财政资金、风险投资等与大学生创业赛事的对接模式,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2011 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课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20XX6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提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具体提出: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