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教学设计2.doc
4页第19课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课标内容】(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蒋个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等问题,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一目的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识读《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并结合地图讲述三路大军挺中原的经过,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图示法描述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战略态势,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动手和创新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基本史实,自己归纳有关知识要点,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并自己动手用简单的图示法描述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战略态势。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学会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初步掌握利用历史地图进行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认识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增强学生维护和平的自觉性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2)通过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军事行动及其取得的伟大胜利,让学生深切感知当年宏大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领导人机动灵活的战术与运筹帷幄的智慧,使学生确立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认识态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雪》”,并展示该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师说明: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提问: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干什么呢?是不是仅仅为了赠诗给柳亚子先生?由此导入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的相关片段,提问: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干什么?通过设疑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一、重庆谈判教师引导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由此判断,抗战胜利后中共最大的政治任务是什么?局势:当时中国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一是中共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极力追求和平、民主,避免内战中共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尽力避免内战2)蒋介石既然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 原因:①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了应付民意;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内战准备不足,为了拖延时间,准备内战。
(3)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原因:①如果不去,蒋介石就会给中国加上破坏和平的罪名,实施讨伐;②去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同时揭露美蒋阴谋,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 (4)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 (5)重庆谈判有何意义? (6)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否赢得这场战争?时间:1946年6月标志: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原因:虽然当时敌我力量比为:430万:130万,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我党我军进行的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得到了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解放军有中共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士气高,战斗力强;国民党处于孤立被动地位所以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的?(3)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4)陕北解放区是怎样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5)解放区军民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区?方向:大别山(中原地区)原因:(指导学生观察《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掌握大别山的地理位置)①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因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②该地区敌人力量薄弱;③解放该地区,还可以威胁南京和武汉,迫使国民党从陕北和山东撤军。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 (4)从地图上找出大别山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 (5)三路大军是怎样挺进中原的? [本课小结] 1945年8月 重庆谈判 ——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大量努力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2月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