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吹泡泡”.doc
3页不只是“吹泡泡”——《小螃蟹吹泡泡》观课后感三灶学校 王雅琴周五第一节课,雷打不动的行政听课今天,进一年级,小雪的课堂小雪,新教师,教龄一年有余走进课堂,大屏幕上呈现着几只可爱的大螃蟹;黑板上工工整整书写着三个大字:吹泡泡大螃蟹吹泡泡?一年级的课文不熟悉,信手翻开身边小朋友的课文,呵,很有意思的儿歌: 小螃蟹,吹泡泡轻轻吹,泡泡小,猛一吹,没泡泡不轻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满天飘默念了两遍,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螃蟹:举着胖胖的大钳子,憨憨地吹着泡泡,小心翼翼撅起嘴,吹,可是一个泡泡都没;深呼吸,卯足了劲,吹,还是一个泡泡都没……反反复复,数次失败,可是小螃蟹不以为意,吹吹吹,哈,不轻不重,力道恰好,泡泡出来啰!小螃蟹手舞足蹈掌握了窍门的小螃蟹鼓着腮帮子,吹啊,吹啊,五颜六色的泡泡,忽上忽下,漫天地飘……童趣盎然的课文,小雪能不能上出“趣”味来?之所以强调这个“趣”,因为多次走进她的课堂,学生坐着坐着就坐不住原因在哪里?低年级的孩子要想维持他的注意,那么教学就一定要有情有趣,这是一个新教师需要下工夫的关键所在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小雪“情趣”教学的进步,尤其是朗读教学在她的调动之下,小朋友把自己想象成了小螃蟹,欢天喜地念着课文,听,念到“轻轻吹,泡泡小”这一句,小家伙们都屏息凝神,把声音压得低低;念到“猛一吹,没泡泡”,呵,好有力;“不轻不重”这一句,果然是不轻不重……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旁边的我几次的忍俊不禁。
课后先是表扬,表扬之后是“不过”——每次听完她的课总是要“不过”的,有时会“不过”几下, 不过,今天就“不过”一下吧不过”的是课堂中的表演环节学完生字,研读好三句儿歌之后,小雪从抽屉里“变”出了一瓶泡泡水:“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吹泡泡啊?”小手举得高得来,有些小嘴巴里还伴着“我来我来”的呼喊最后,一个扎着两个小羊角的小姑娘被选中小姑娘拧开盖子,取出小棒棒,小嘴对准圆环,吹啊吹……吹好了,回座位,没了表演只是为了表演?纯粹的表演,在舞台上而不是课堂上,语文课堂上的表演应该是凸现“语文味”的表演我对小雪说,如果我来教,我会走这样5步完成这个环节的表演:1:小螃蟹吹泡泡,吹得多开心啊!(变出泡泡瓶,高高举起)哪只可爱的小螃蟹想来吹一吹?(指名一生上来吹泡泡,吹好后留住他)2:啊,好多的泡泡啊!看啊,有大有小,大的像?小的像?(启发学生用比喻句来形容大小)看啊,有个泡泡飞到了窗户上,有个泡泡……(启发学生描述泡泡的行踪)这么多的泡泡飘啊飘,这就是“满天飘”!3:小朋友,让我们采访一下这只“小螃蟹”,让她说说她吹泡泡的小窍门表演的小朋友介绍她吹泡泡的方法小螃蟹,你能不能再告诉大家这个窍门你是怎么得来的吗?(启发学生总结原来是在失败中掌握正确方法。
4:听了小螃蟹的介绍,你想怎么夸她啊?(聪明、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等等)5:让我们都来做聪明可爱的小螃蟹,撅起小嘴巴,一起吹泡泡!(配乐配画背诵)所以,语文课堂中的表演不只是指向“情趣”,“情趣”的背后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学语文具体点说,或者就这个环节来说,表演的功能有: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关键词句什么是“满天飘”?不用多费口舌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直观感知,表演是解词的妙法之一让想象表达长上“翅膀”小螃蟹吹出来的泡泡是怎样的?这个想象说话假如没有表演的参与,相信学生的表达会比较苍白干巴,但是有了表演,有了教师指向明确的引导,学生想像的翅膀就能畅意飞翔激活了学生思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前面环节的学习,重点在字词学习、在朗读训练,那么小螃蟹为什么最终能吹出满天的泡泡?这个关乎课文主旨的问题很有必要让学生思考,怎么思考?表演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润物无声的感悟先说这三点吧,已经足够了不知道小雪是否明白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方法要灵活,富有情趣,但是别忘了,无论哪一种方法手段,都有一个核心的宗旨——帮助学生“学语文”,也就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表演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