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市2015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76018387
  • 上传时间:2023-04-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市2015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一、选择题(30×2分)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选官制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4.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因亲疏而形成宗法等级 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②③④5.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6.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7.为统一岭南,加强军事运输,秦朝开凿( )A、五尺道 B、灵渠 C、直道 D、长城8.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朝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北击匈奴 C、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9.在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愚民政策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 颁布“挟书律” C.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D. 实行三公九卿制10.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可以有效地防止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D.造成君主独裁, 导致政治黑暗11.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①皇位继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14.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16.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17.假如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A.交给唐太宗裁定  B.交给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18.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19.西汉、唐朝、宋朝、元朝最高行政区划分别是( ) A 州、府、路、省 B 道、州、路、县C 州、道、路、行省 D 省、路、道、州20.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2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22.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2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实力的是(   )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唐代分封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臣作知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福建行省35.以下哪组地方在元朝和清朝都曾单独设立过(行)省( ) A.陕西、甘肃、云南 B.陕西、山西、江西 C.江西、山东、四川 D.江苏、江西、云南26.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2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 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皇权的不断加强28.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30.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 C.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 D.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二、非选择题(40分)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部 部 部 部 部 部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4分))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8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8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历史月考答案单项选择题(30×2分)313233343536373839404142BBBBADBCBBCB434445464748495051525354DBBCBCCACCDD555657585960ADDDDD材料题(40分)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