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DOC 7页).doc
7页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05年度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 一、听力(10%) (一)听读短文,照样子填表6%)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喇叭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二)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原因主要有两个:(2%)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花钟”的意思2%) 二、阅读(50%) (一)默写下列诗词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8%) 、《卜算子•咏梅》: 2、《长歌行》: 3、《示儿》: 4、《春夜喜雨》: (二)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罢了;……过去的日子如(),被()了,如(),被()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上,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 2、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4%) 3、想一想,“过去的日子”还好比什么,仿照文中的写法,再写一句2%) (三)□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的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手缩脚的程度□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1、在□里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4%) 2、结合自身体会,用一段简短的话说出你对“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感悟3%) &nb sp;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查阅资料时要明确查找的方面,学会浏览,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有的还可以摘抄、复印或剪贴下来另外,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也是收集资料的方法我们要提高这些方法,养成收集资料的能力,逐步学会注意收集资料的习惯 1、这段话讲了那几层意思?(2%) 2、文中列举了那些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你还用过什么方法?(4%) 3、找出最后一句话中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用钢笔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里4%) (五)走遍天下书为侣 [英]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会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你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有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2%)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给你什么启示?(2%) 3、把你从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列在下面:(3%) 4、“故地”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理解5%) 5、照样子,写句子3%)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 你总能(),不管() 三、习作(4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书写工整,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让大家读了你的,也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过动笔之前先想一想,这本书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我想按什么顺序来给大家介绍? (二)仿照剧本《奴隶英雄》,把课文《矛与盾》改编成一幕精彩的课本剧[附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应也]可别忘了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