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山东派古筝.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24292191
  • 上传时间:2022-07-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7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山东派古筝山东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在广泛流传中,由于受地区、环境、 文化、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东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山东筝的形成与山东地方戏曲、民间说唱音乐、山东琴书、尤其是山东 传统曲式结构"八板体〃密切相关,山东筝是我国古筝中重要一流派关键词:历史渊源流派技法特点创新发展引言山东派古筝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国古筝艺术九大流派 之一,在海内外乐坛上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它以刚劲内在、朴 实典雅、流畅且富于抒情的音乐气质享有盛名,是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 的流派之一它与当地风土习俗及曲式结构"八板体〃关系密切山东 传统筝乐反映了它特定的自然环境、物质文化及风俗习惯,是一种文化 精神的体现,并具有它特定的审美价值在世代的流传过程中,采取口 传心授或口领心授及心领神会传承方式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山东传统筝 乐,就必须首先认识山东古筝流派的风格、技法一、山东筝的基本概况词,是琴书的前奏曲或间奏曲,也就是戏曲音乐中通常所说的“过门"、 "过板"琴书牌子曲《风阳歌》与《风翔歌》对比唱腔调 03 35 | 67 65 | 67 65 | 53 2 |筝 63 55 | 36 55 | 5 61 65 3 | 2-2 22 |从中可以看到筝曲保留了唱腔的骨干音(终止音)。

      把旋律含有山东地方 方言的音调用滑音表现出来突出了唱腔曲牌为主的特点总体来讲, 小板曲没有大板曲的变化手法多,但小板曲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结构 自由,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音韵特点大板曲与小板曲是山东 筝的地方风格特色,而成为山东筝派乐曲的代表性作品4、山东筝老八板合奏套曲老八板又称"八板""大板",是民间乐曲的一种板式即每首乐曲都 由8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的典型长度为8板(8小节),唯第五乐句 是12板,这样全曲共68板,俗称"六八板"流传在鲁西南地区的 八板曲谱大约有五六十首之多,这些乐曲除在结构上为68板外,各曲 均以板序来标记速度如《汉宫秋月》标注为大板第一,即表示这是一 首慢板曲子大板第二的速度比大板第一稍快,而大板第三为中速,大 板第四则是快速鲁筝(山东筝)老八板合奏套曲是用筝、琵琶、奚琴、扬琴四件乐器演 奏的筝在合奏中始终处于突出的地位,故当地有〃无筝不成乐"之说合奏套曲是由数首"六八板〃体裁的乐曲联缀而成其音调古朴高雅清 亮浑厚,演奏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它的速度由慢渐快,按大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顺 序排列,直到最快之高潮处”刀截一声终”,令人叹绝鲁筝老八板合奏套曲中各乐器演奏的曲谱虽不相同,但由于各曲目都是 板序相同的“六八板",而且旋律骨架及各乐句的落音基本相同。

      所以, 尽管套曲本身是数首不同的独奏曲联缀而成,却能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山东筝的风格及演奏技法特点1、山东筝的风格音乐艺术的风格尤其是地方风格与当地经济、文化、环境、方言、习俗 有着密切关系流传山东筝的荷泽、聊城地区,一向是经济落后、交通 不便的穷乡僻壤但这里的民间音乐,却极其丰富多彩且保持着土生土 长的别致风味特别是著名的民间音乐之乡荷泽地区,它是中国戏曲中"四大声腔〃之一"梆子腔”的发源地,流行着以“梆子戏"、"大弦 子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近十种之多还有以山东琴书为代表的多种曲 艺音乐,"鲁西南鼓吹乐〃更是在全国享有盛名鼓吹乐健康、粗犷、 热情的音乐风格在各乐种中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当地劳动农民性格的 另一面和他们丰富的精神内涵琴书音乐转化来的筝曲,其中大部份都还没脱离对琴书音乐的依附和伴 奏性质优美、朴实往往带一点叙事性的琴书音乐风格,便同样是它们 的风格1)山东筝地方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装饰性的按滑音手法,在同一首曲调上进行技术和色彩性的加花变奏; 右手突出表现在一个“花〃字上;受唱腔的润腔影响,以使旋律具有地 方方言腔调把4按滑为5 ,把7按滑为1演奏风格粗犷、豪爽2)八板体的传统古曲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与独特的主体部分,其旋律与 节奏有三个特点:其一,以某一种节奏型贯穿全曲(通常为两小节),并在乐曲一开绐便显示 出来。

      其二,旋律中的大跳较多(特别是上、下四度大跳)这有活泼的快板 筝曲中更为明显其三,没有悠长、婉转的拖腔式乐句(有异于当地其 它民间音乐的族律特征)这与筝曲较为规整的"八板体”曲式结构有 关2、技法特点(1)右手手指触弦与运用:大指触弦多用指尖部分,靠小关节运动与河南派大指触弦也是用指尖, 但靠大关节运动山东派大指连续快速〃托劈"构成摇指,也是用小关 节托劈,节奏型为"X X X X X X X X 〃而山东筝摇指一般都先"劈" 后"托〃起强调作用大指"花奏〃指法使用频繁,大指奏旋律时常以 大指为主,中指构成快速勾、托、抹充当摇指中指的旋律感较强如《夜静銮铃》、《高山流水》中旋律由中指担任, 大指常奏"花奏〃食指中常出现挑的现象55 55 I风格刚健浑厚,音色清脆明快2)左手指法触弦与、"T音运用:”虚点实接、揉拈摄空〃,频繁使用小三度上下滑音,与当地的方言润 腔关系密切,常常把变徵音按滑为带装饰性的徵音,把变宫按滑为带装 饰性的宫音,与河南筝乐相比较,不同之处是,山东的“4、7"按下 去时不象河南派那么直接山东筝左手揉、按音无论是细腻的小颤音,或是滑音,激越的按音,都 细致地表现出不同作品的情绪特征。

      如《汉宫秋月》、《书韵》等,表现的形 象生动逼真、韵味淳厚、清远淡雅,有纤巧秀美的风格,也有浑厚淳朴 特色〃4、T音经装饰滑音后再发响左手按至"4〃或〃7"音位,弹 弦时略带呼吸,右手弹后左手马上在"4〃或"7"基础上按滑)"走指〃左手运用颤音,右手奏出连绵的托腔乐句,使施律曲调凄婉欲 绝"邻弦回音〃以加强力度总之山东筝以其"刚健浑厚、清脆明快”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山东人民 的性格和山东人民在生活经历中的深厚积淀三、山东派古筝的创新和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山东古筝艺术的发展应建立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的基础之上)山东派古筝的创新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各个古筝流派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其它音乐文化 的影响,就全国范围内,许多青、中年筝手的演奏和新作中,不再像五 十年代那样较多保留各流派在技法和单调上的特点,而趋向于合流各派 之长的“综合”型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借鉴于钢琴、竖琴的多声部织体 手法也在古筝上得到大量的运用以双手弹筝为特点的古筝新作《庆丰年》问世,使山东筝的面貌开始了 新的变化这首50年代代表性筝曲就是通过翻身后农民喜庆丰收的情 景来构思的止矽卜,同一时期由赵玉斋作曲的《新春》、《工人赞》等。

      由于50年代编创筝曲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六、七年代筝曲的创作都是 按这条路走下去的建国后各类艺术院校培养的古筝专业人材已成为这 一时期筝乐创作的主体当时创作的一些筝曲,如《战台风》、《东海 渔歌》、《丰收锣鼓》在今天仍广为流传,成为筝乐的保留佳作这时 作品大多限于对声乐曲的移植改编,正因如此他们大部分属于"歌唱性 器乐旋律〃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中国"新潮音乐”为龙头的通过全 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思维和发展手法而创作的筝独奏合奏音乐这类筝 作品往往是由专业作曲家特别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作曲家来完成的具 中《黔中赋》、《表情素描》等筝曲已成为〃新潮筝乐'’的代表这些作品的出现对后来专业和业余(主要指弹筝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80年代至现在“多元化"可谓这一时期筝乐创作的总体特点作品的"赞扬""赞扬"题材内容的选择已基本上摆脱了六、七十年代一味"歌颂〃、 为主的一种套路创作风格也一改以往的爆烈气势而转向侧重于委婉清 丽、深沉凝重的音乐表现在旋律进行上保持民族音乐内在本质基础上 采取近似纯器乐化旋律形态在调式和调性上,由于在筝的定弦、音乐 旋律的发展及和弦形态的构成上站在新的角度,这些都与筝曲在"调" 方面的变异发展相辅相成,使之打破了单纯的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的束 缚。

      在"有调”音乐中,作曲家在设计时已事先将古筝定弦作出统筹规 划,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音区不同"调〃的交替变化各种调性适 时转换导致调性中心音的削弱以至出现调性模糊进而产生一些“泛调性" 作品如《丝路情深》(焦金海曲)它是由D调的变化调和F调的变 化调交替变化的调80年代掘起的"新潮筝乐〃就根据创作需要使用了一些新的演奏技法如: 用手掌右,左边敲击 弦枕后演奏 在圆圈范围内拍 弦在琴码左侧弹弦敲击琴体等非常规演奏技法,另有扫弦、刮奏等技法 这些新技法的使用丰富了以往的演奏方法,增强了筝乐的表现力在演奏形式上,由古筝伴奏、合奏、独奏发展为现在出现的古筝重奏、 古筝协奏曲80年代初李焕之作的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想曲》打破了 多年来的沉寂局面乐曲以琴曲《离骚》为原型,用"幻想曲〃来体现 作曲家音乐思维特有的方式音乐结构上采取中西结合把主题呈示、发 展、再现的原则用多主题连缀结构揉合到一起,而没有受到西方〃协奏 曲’’的束缚近年代创作的《双筝回旋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等作品,在音响效果调性扩展有创新这一领域的筝乐创作正逐步走向 繁荣)山东派古筝的发展当前的〃多元化〃是筝乐发展的定势,是符合时代气息的顺势而为。

      这 种状况也是二十世纪末各主流艺术的终结点山东派古筝在许多方面都 打破了以前单一化的局面,而趋向于合流各派之长的"综合〃型是流 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它流传在全国各地乃至其它国家如日本, 早在唐代我国古筝就传入日本并经过一千多年的延承和发展,成为邦乐 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古筝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变得越来越热门, 学习古筝的孩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古筝本身 的优点外,它还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 的联系,即: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筝乐对青、少年的道德品 质修养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自古以来,古筝就是仁义道德和智慧的象征, 被誉为“仁智之器〃,成为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理想的工具因此, 它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及老师的高度重视近百年来古筝艺术经过几 代人的努力有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在古筝教学系列化、理论化、规范 化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但相对以前有了许多 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材的使用是否得当, 教师在选材上除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外,也要具有广泛性,做 到广而不杂。

      对教材选用可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要着重基础技巧训 练,以增加学习兴趣为主中级阶段;选材要有代表性,列为教学的各 流派的曲目要有一定的深度,现代乐曲的安排要考虑到技巧、音乐内容 的比重,适当增加复调及转调的练习高级阶段;选择艺术性较高,技术难度较大,有一定 思 想内涵的作品2、教学方法:多少年来,古筝教学仍处于单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但现在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了如演示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同时充用了现 在的音响资料增加比较与鉴别能力,取优动劣,提高教学效果,对不同 程度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活动的现实告诉我们,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会使艺术发展带来 落后、僵化而缺乏生命力;但忽视传统技法基础和风格特点的倾向也同 样会导致艺术上的单调、雷同而缺乏生命力革新、创造应在传统的基 础上进行,它们之间并不矛盾人们喜欢在筝上奏出丰富的多声部音乐 和新的音色、技巧,也希望在创新中更多的保持浓郁地方风格和流派特 点四、结语具有悠久历史的山东筝,吸取民间音乐山东琴书的营养,继承了传统民 间"八 板体”的结构形式,发挥变奏特点,使山东筝乡土韵味浓郁,形成了具 有山东地区风格特点的古筝艺术流派也是我国筝坛上具有代表性的重 要古筝流派。

      山东筝面临着传承与发展,传统和创新的问题,传承基础 上的创新不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