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第1篇.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545252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3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Summary: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以文名于朝,但归宿却大有不同,陆贾以善终,而贾谊却伤悼早夭究其原因,不仅与两人身处的政治利益集团不同有关,陆贾属于当政的军功受益集团,而贾谊出于新兴的法吏集团,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集团内个人的命运;而且还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陆贾世故圆通,贾谊伉直不屈,性格的差异同样也影响个人政治的前途,终致两人同出而异终就两人思想体系而言,陆贾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贾谊则本儒近法而乐老庄二人思想的异趣,不是学术的分裂,而是学术由”百虑”向”一致”,”殊途”向”同归”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到汉武帝时,这一学术演进过程才告基本结束,而陆贾与贾谊俱本于儒家,实为董仲舒公孙弘倡导儒术独尊张本Keys:西汉 陆贾 贾谊一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掌承顾问,议论应对,均曾为太中大夫陆子位显于朝,竟以寿终班固曾对他做出极高的评价,说他比之刘敬、叔孙通、郦食其、朱建诸人,“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其最优乎”![1]贾生却左迁冷落,自伤悼而早亡陆子与贾生不同的人生命运,不仅与汉初时势相关,而且与两人各自的思想倾向及性格也有莫大的关系。

      陈涉首难,群雄竞起,陆贾、郦食其、叔孙通等有识之文士也不甘寂寞,史载:“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缙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2]“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3]可见汉帝国的建立,文士武夫相竞功,文士也功莫大焉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文士无军功,自然不得受爵赏,但他们仍属军功受益阶层无疑[4]军功受益集团是西汉初年政治权力的主导集团,参与汉帝国创建的文士与他们在利益要求上基本上是共同的文士不附骥于武将之后,自汉立后亦是如此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5],叔孙通定朝仪,而陆子“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6],文士与武夫竞功,以求与之侔,并为利益共同体,这与亡秦立汉之时是一脉相承的吕后死,吕氏欲尽诛诸功臣武将,军功受益阶层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诛吕兴刘,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这次政变之所以成功,与陆子联络周勃与陈平这两个政变关键人物有极大关系这正说明陆子与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同构关系,陆子与绛、灌诸人关系深厚自不在言参与刘邦集团的文士们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同属一个政治集团,共同分享获得的政治权力。

      而贾生则不然文帝之时,汉廷内政治结构稍有变化即法吏官僚阶层开始萌现,贾生正是此阶层的突出人物贾生为专制皇权计,主张力黜军功受益阶层,迁徙诸侯国,使“列侯悉就国”,因此,激发了自己与之的矛盾但此时,军功受益集团仍垄断着朝廷大权,直至汉文帝晚期,这一状况还没有根本的变化[7]所以,“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8]贾生与主政的军功受益集团交恶,其政治前途可想而知贾生不仅在政治利益上与军功受益集团有所抵牾,其思想对于当世来说也过于激进汉初以至文帝,朝野仍以清静无为为主流思潮而且文帝初即位,因以代王入继,又是受功臣拥立,对功臣存狐疑之心,因此,政治上必求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军功受阶层,而致政治平衡和政权安定以是,文帝虽“好刑名之学”[9],但仍不得不稍作收敛而贾生主张大举改弦更张,遍观其策论,屡屡攻击主张“毋动”、“毋为”之人,而这些人,皆是汉文帝周遭之近臣,他们立论制策慎重且保守,追求政治稳定[10]他们难于苟同贾生的政论如此,贾生孤立于朝,无所援籍,文帝虽好贾生,却无奈何于朝臣压力。

      贾生终于左迁长沙王太傅从此,就再未返回中央权力中心与陆子构结军功受益阶层主势者不同,贾生与之持疏离、黜难的态度这不仅是利益、思想、意念的问题,实与其人性格有很大的关联陆子老于世故,善于谈辩纵横,深得应酬变通之道,与叔孙通诸文士一样,“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太史公亦不得不承认他们行事“大直若诎,道固委蛇”[11]楚汉交战之时,陆子“居左右,常使诸侯”[12];汉兴,又和南越,上《新语》;吕氏执政,又沟通功臣受益阶层领袖周勃、陈平,“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13],陆子以自己的辩才及纵横之术,取得了各方的支持,终助周勃、陈平平灭诸吕贾生则为人伉直,不假虚饰,这可能与贾生深受法家思想之染有关,具有法家刻薄真朴的性格贾生初受吴公推荐入朝,“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又议正朔服色,“悉更秦之法”,迁徙诸侯,使列侯就国,全然不顾军功受益集团的强大势力[14]贾生为人至刚,以己意更张社会,操之过急,过秦而又入秦之窠臼,及放流长沙,吊屈原以自喻,尚励志自勉,不妥协合污;而久之,不得复受文帝征见,又做《服鸟赋》,伤悼以自广,有寄情于庄子之意,进取之意尽失,并最终因梁怀王堕马而自伤不已,哭泣多日而死。

      这又展现了其性格脆弱的一面处逆境而自失,处顺境而张扬,也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的不成熟 贾生的悲剧是中国古代具有独立性格文人的共同悲剧他们志洁行廉,与俗人俗政不可并立,但若流入庄子之脉,不仅可惜,而且可叹!他们遁离人世,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以身正世,让不贤之人掌控社会,使社会日益腐败而陆子之属交构权势甚急,其心正其意诚则政事大治,反之则政事大坏古代政治思想皆高德义而黜诈伪,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亦不失为现实之举二诚如本文开头所言,陆子与贾生人生道路的歧路,也部分由其所持思想使然思想的倾向决定个人的政治主张,有时也决定个人的处世态度从现在陆子与贾生所存留的文字材料看,二人的所持思想有同,但亦有异陆子守本于儒家,自古即有定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这一点,今本陆子著《新语》中可证,《新语》凡引文处,除一处出自《老子》外,其他皆出自儒家经典如 《诗》、《论语》、《易》、《孝经》等[15],而称述先圣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论更是比比皆是可见《史记》所记不诬班固《汉书·艺文志》列《陆贾》二十三篇,而本传不载,其中当有《新语》各篇《隋书·经籍志》亦列《新语》入子部儒家类四库馆臣相沿不改,认为“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

      其称《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16]由上可知,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均归陆子为儒家,这从其学术传承上也可得到佐证王利器先生认为,陆子之学,盖出于荀子《盐铁论·毁学篇》说:“李斯与包邱子俱事荀卿按:浮邱伯即包邱子,亦即鲍丘,文献所载不同,实为一人)《汉书·楚元王传》也说:“(楚元王刘)交与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荀子晚年适楚,终老于兰陵而陆贾为楚人,从浮邱伯游学,也是意料中事《新语·资质篇》说:“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盖陆子与鲍丘游,因得以闻荀子说于鲍丘[17]由此可推知,陆子学宗荀子,而陆子及《新语》宗法儒学可以明辨陆子以儒为宗,但不斥黄老道家,尽管其书中仅一处引老子“上德不德”之言,但对老子精神的阐述却可遍见于全书,看来陆子也有尊崇黄老道家的倾向其述老子清静无为,曰天地万物“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也”[18];而“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不过,“无为者乃有为也”[19],目的是达致“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

      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的为治理想其述道家之精神专一,曰“专心一致”,“同一治而明一统”,“天一以大成数,人一以□成伦”,;又曰“正心一坚”,“执一统物”[20],然后“壹其道而定其操”[21],与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之意甚合[22]另外,老子思想的朴质精神也见于陆子书中,如曰“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23],又说“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谗言似贤,美言似信”[24],皆近老子本义而柔刚转化更是老子真义,《新语·辅政篇》曰:“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连,退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正是如此,所以有学者认为陆子“兼儒道二家”[25],或以为陆子为“新道家”者亦有之[26]然而,一个人的思想到底归于何派,应看其主流倾向尽管陆子多称引道家,但已如前引先贤诸言,陆子思想主流还是儒家的何为儒家?“儒家者流……游文地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27]“儒者……其大抵本于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

      [28]陆子的思想正与此合他说:“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29]又讲“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30],是以陆子提倡“仁义”之意明矣陆子还继承儒家的“德化”思想,“夫法令所以诛暴也,故曾、闵之孝,夷、齐之廉,此宁畏法教而为之也?”[31]意谓人之德行来自教化,而非法令而圣贤正身以行,以德化民,”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32]此与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必偃”同理[33]此外,他还说,“夫欲富国强威,开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又说,“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可见,陆子亦得儒家爱民来众之义[34]反观以上所述,综览《新语》全书,陆子仍是以儒为主,而不斥黄老道家 陆子虽宗儒尚道,但却也多表现为力辩之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游走于诸侯群臣之间,以知辩行纵横之事他虽说项羽归刘太公吕后未果[35]。

      但他两赴南越,数服赵佗,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其谈辩的能力[36]所以,陆贾以辩士著名于世扬雄《法言·渊骞篇》评价说:“言辞:娄敬、陆贾司马迁也说:“余读陆生《新语》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37]及陆贾劝说周勃、陈平联手翦灭诸吕,拥立文帝,苏秦、张仪亦不过如此[38]亡吕而继刘氏,功可以周、陈两人比侔,其纵横之术可谓精矣 以是观之,陆子的思想乃是宗儒好黄老而好纵横三贾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学”,然观其学,仍宗于儒学河南守吴公“闻其(贾谊)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而吴公“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39],李斯也尝学事于荀子,那么,贾生如孟子,对于儒学,乃“私淑诸人”而已而侯外庐诸先生认为,贾生《治安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荀子》之《富国》、《议兵》诸篇的结构,而且在思想上也深得荀学修养《治安策》关于置三公三少以教训太子,主张从孩提之时,以道习之,他的立论点就是基于荀子的“惟善者伪也”的理论同时,贾生又有荀子“谨注错,慎习俗”思想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义而为君子”,贾生则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40]这正与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之说相合[41]不仅如此,详析贾生思想,其核心仍不出儒学范围,同陆子一样,贾生也极力推崇仁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