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扬琴的发展和流派分析.docx
4页我国扬琴的发展和流派分析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亦名洋琴,是一种古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色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从扬琴的分布来看,可分为三大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原为波斯、阿拉伯一带流行的古击弦乐器,处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背景中相传它于17世纪传入伊朗,成为伊朗宫廷音乐的常用乐器是三大体系中历史较短的欧洲扬琴体系,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以前曾是欧洲殖民地的北美洲和大洋洲15世纪,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从宫廷至平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时髦乐器明代晚期(约17世纪),随着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扬琴由欧洲传入中国,一经传入,便植根于中国文化生态的土壤中,广泛吸收养分在中国扬琴体系中,扬琴初称洋琴,另有蝴蝶琴、敲琴、扇面琴、铜丝琴等称谓最早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传入内地,其演奏技巧颇多,分齐竹、轮竹、颤竹、滚竹、抹揉弦、拨弦、抓弦、琶音、衬音、顿音、花音、泛音等等,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扬琴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在民间文化背景里,经历了数百年民间音乐的洗礼,已成为了可以演奏较大型乐曲的独奏乐器。
在演奏风格和技术方面经过专家的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流派,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即“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下面浅议一下各流派的特点广东音乐扬琴:广东音乐扬琴始于清末及民国初年,它属于闽、粤、台湾,海南风格,后来北传至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地亦有此音乐当地人称为“过场”“谱子”‘小曲”,多演奏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新乐种,在演奏风格上也随之创新和发展,它在优美的渔歌、抒情的山歌和独特的客家民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作曲家严老烈是广东音乐最早的创始人,他改编的《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等乐曲是广东音乐扬琴早期的[来自WwW.lw5u.Com]优秀作品,在演奏上发挥了华彩性的即兴加花、衬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巧,创造了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艺术风格,广东是扬琴在中国流传较早的地区,正是广东的民间音乐孕育出了扬琴的一个流派——广东音乐扬琴,使扬琴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独奏民族乐器江南丝竹扬琴:江南丝竹是江苏、浙江、上海地区人民熟悉的民间器乐艺术由于主要用于丝弦和竹制的乐器,故称之“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扬琴是从江南音乐中分离出来的音乐形式,其发展主要和江南丝竹这一乐种密不可分离,也是江南丝竹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其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江南丰富的民间音乐衍生了江南丝竹,为江南丝竹扬琴音乐提供了发展环境江南丝竹扬琴的开拓者是任梅初,他是把江南丝竹的合奏曲改编成扬琴独奏曲的作曲家江南丝竹扬琴在演奏风格上独具一格,其传统扬琴曲中属江南丝竹的作品有《弹词三六》、《欢乐歌》、《行街》等,乐曲功能主要表现在衬音、倚音、花音、颤音、轮音、坐音等,发挥了江南丝竹扬琴的润饰加花的特点,扩充了音区的变化与对比,曲调优美细腻,旋律秀雅流畅,韵昧清新隽永在旋律上江南丝竹多以波浪式级进的旋律进行方式,旋律平稳、柔和、含蓄四川扬琴:四川扬琴也叫“四川琴书”,因以扬琴做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曾在明末清初形成地方[来自www.lw5u.CoM]曲艺表演艺术形式,到光绪年间发展为独立完整的说唱艺术扬琴为主要乐器,是贾树三吸收四川扬琴的曲调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从成都地区到上海和中国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音乐创作上吸收开场音乐和间奏的器乐曲牌而形成扬琴独奏曲四川扬琴主要有南北两大艺术流派,南派行腔绮丽、柔婉、细致、音韵醇厚,其代表作有《欢乐歌》、《弹词三六》;北派音乐唱腔遒劲、健朗、粗犷、豪放,发音铿锵有力、明快响亮,演奏时运用浪竹咕噜竹(类似弹轮)颤音、顿音等技法,使音乐舒缓时细腻委婉、流畅生动,激烈时刚劲粗犷、浑厚有力,表现力极为丰富,常以叙事著称,代表作《闹台》、《将军令》。
四川扬琴独创性和音乐性很强,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音乐文学积累东北扬琴:东北扬琴学派被称为扬琴四大流派之一,其演奏风格不同于广东音乐扬琴的华彩性的即兴加花,不同于江南丝竹扬琴的优美细腻、秀雅明快的风格特点,亦不同于四川扬琴激昂粗犷、气势磅礴,具有阳刚之美,给人以内在的震撼的特点东北扬琴演奏风格的形式受东北民歌、辽南地区皮影戏的直接影响,皮影戏为普遍娱乐形式,扬琴就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东北扬琴创始人赵殿学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民间小曲、小调逐渐加入自己的改编创新技法,不断完善扬琴特性,运用揉、压、颤、滚、滑、勾、轮等技法,寻求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使多样技法的东北扬琴不但在伴奏中完善了自己的特点,而且以独奏形式被人们赞美、欣赏和认可,为东北扬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全国最流行的曲目《苏武牧羊》、《罗江怨》中,其音乐表现在继承原有扬琴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和运用了传统艺术手段和技法,充分表现了东北扬琴特有的音乐效果,这也是在前人基础上继承、发展和变通的结果扬琴是在历史的转变中不断吸收、融合、变迁、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和成长起来的,在传统与现代作品的创作和演奏上,耍做到变化中求新,发展中进取,为丰富完善扬琴艺术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