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附答案.docx
37页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 C2、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 B3、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5、“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
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6、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7、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答案】 A8、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9、下列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是( )A.问题情境特征B.思维开放特征C.教师主体特征D.实践探索特征【答案】 C10、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 D11、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12、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 D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 C14、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答案】 A15、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O42-、Br-、OH-、Ba2+B.在c(H+)=10-14 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O42-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答案】 B16、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B.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答案】 A17、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 C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B19、实验室有三瓶无色溶液,但是标签已经模糊不清已知这三瓶溶液分别为B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
下列物质不可以鉴别出这三种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碳酸钠溶液D.pH试纸【答案】 B20、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21、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B2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 A23、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答案】 D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A.“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B.“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答案】 D25、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可将探究教学分为( )。
A.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B.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C.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D.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答案】 A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答案】 A27、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 C28、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 B29、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 C30、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能导电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答案】 B3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A.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B.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C.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D.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答案】 B32、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档案袋评价【答案】 A33、“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34、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答案】 C35、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答案】 B36、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去超市自己带购物袋B.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C.利用风力发电D.工业废水不净化直接排放【答案】 D37、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 B38、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