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语文7成语、语法ppt50页含答案.ppt
50页第七章 成语运用 知识梳理 一、实词 1.名词 分类意义语法特点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的词 ①表示人的名称,如:学生、同志、作家 ②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如:书本、高山表示 抽象事物的名称,如:政治、科学、友谊 ③表示时间名称,如:早晨、明天 ④表示处所名称,如:上海、中国 ⑤表示方位名称(简称方位词),如:上、下、 前面、东面、左边 知识梳理 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面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面,组成表示处所、 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知识梳理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如:坐、听、宣传、禁止 ②表示出现、消失或发展变化,如:有、发生、演变、消 灭 ③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担心 ④表示使令,如:叫、让 ⑤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如:能、会 ⑥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来、出去 ⑦表示判断(判断词),如:为、是 知识梳理 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可受副词“不”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用来连接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 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 后面充当 知识梳理 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意义的词 ①表示事物形状,如:高、矮 ②表示事物性质,如:漂亮、结实 ③表示事物状态,如:快、慢 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除少数表状态的形容词外,大多数形容词可以 受副词“不”“很”修饰 ③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 知识梳理 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①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如:两个 、二分之一、三倍 ②表概数,如:几、许多 ③表序数,如:第一、老三 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 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能用倍 数表示 知识梳理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①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物量词如:个、只、件 ②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如:次、回有 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词。
通常用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知识梳理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的词分为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①人称代词,如:你、自己、咱们 ②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多少 ③指示代词,如:这、那、如此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可造成指代不明的语病 知识梳理 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 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 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 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 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可造成指代不明的语病 知识梳理 二、虚词 1.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行为、动作或性 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①表示范围,如:都、全、单单、统统 ②表示语气,如:可、倒 ③表示肯定、否定,如:不、没、是否、必须。
④表示时间、频率,如:刚、恰好、立刻、偶尔 ⑤表示程度,如:很、极、极其、略微 ⑥表示情势,如:仿佛、渐渐、赶紧、亲自 知识梳理 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 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补充说明程 度、结果等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和代词 知识梳理 3.介词 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一起,表 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 、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语法特点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后,才能 充当句子成分 知识梳理 2.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①一般连词,如:和、与、并、或、及 ②关联词语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 的句子,如:不但……而且……、虽然……但 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 变 ②关联词语主要运用在复句中。
知识梳理 4.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 词 ①结构助词,如: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如:着、了、过 ③语气助词,如:的、了、吗、吧、呢 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要正确一般来 说,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语用“得” 知识梳理 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 啊、嗯、唉、哦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6.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难点指津 1.区分名词和动词 (1)除表示方位的名词外,名词前面一般可以直接用数量词 修饰,而动词前面一般不能直接用数量词修饰例如:可 以说“三辆车”“一封信”,但不能说“一圈跑”“两下看” (2)名词前面一般不能用副词修饰,而动词前面能用副词修 饰例如:不能说“不桌子”“不书”,但能说“不笑”“不听”“ 不喜欢”“不讨论”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有些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 看看、听听、想一想、讨论讨论 (4)名词后面一般不能加动态助词,但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
例如:看着、听着、拿了、吃过 难点指津 2.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1)用鉴定字“很”区分动词和形容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 动词可以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以外,一般动词均不可用 “很”修饰;而形容词却大都可以用“很”来修饰例如:不 能说“很跑”“很思考”,却可以说“很美丽”“很纯洁”“很精 神” (2)用重叠形式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形式一般为ABAB例如:了解了解、讨论讨论、思考思 考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ABB例如:漂漂 亮亮、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3)用能否带宾语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后面一般可 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除外),而形容词不能 难点指津 3.区分介词和动词 (1)动词在句中常作谓语,能单独回答问题,介 词则不能例如:“他在教室吗?”“在这里“在 ”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因此是动词他在哪 儿学习?”“在教室这里,“在”不能单独用来回 答问题,因此是介词 (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例如:可以说“想 想”“看看”“听听”,不能说“向向”“在在” 知识梳理 二、短语 1.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例如: 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我和他、 这样那样、千秋万代、三斤五两。
语法特点: ①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互换位置例如:工人农民、他和她 ②有些并列短语不能前后互换位置,因为它有一定次序例 如: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大小顺序,省市县年龄顺序, 老中青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③组成并列短语的主体词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也有少数词 性不同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知识梳理 2.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中心语 ) 结构形式:①定语+中心语(名词、代词),如 :(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 步伐②状语+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如: [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注意事项:“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 志 知识梳理 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 涉的关系结构形式:动词+宾语宾语回答 动词“谁”“什么”或“哪儿”例如: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 取信任 知识梳理 4.主谓短语 主谓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结构形 式: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 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 样”。
例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即名词作谓语例如:今 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知识梳理 5.后补短语 ①动词+补语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 谁”“什么”或“哪儿”例如:看清楚、去一趟、 拿起来、在脑子里、跑得快、走得急 ②形容词+补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时,它的后面 只能带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结构助词 “得”是补语的标志例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 气、漂亮极了 知识梳理 三、单句 (一)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 的,具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可以表达一个完整 的意思,是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使用单 位书面上要求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 叹号等 (二)分类 ①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②按 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感叹句 知识梳理 (三)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语法 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句子的成分有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 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 语充当 知识梳理 1.主语 句子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 ”。
(1)赵州桥非常雄伟 (2)将军家的厨师来了 (3)祥子有些胆怯了 说明:(1)常用名词、代词或短语 (2)句子一般具备主语和谓语 知识梳理 2.谓语 用来陈述主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 么样”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3)我赞美白杨树 说明: (1)常用动词、形容词、某些名词或短语 (2)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知识梳理 3.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 物,回答“谁”或“什么” (1)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 (1)常用名词或短语 (2)宾语和谓语共同陈述主语 (3)一般在谓语后面 知识梳理 4.定语 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3)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说明: (1)常用实词或短语 (2)一般在主语或宾语前面 (3)“的”字是定语的重要标志 知识梳理 5.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 度等 (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 动着。
(2)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 (3)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 说明: (1)常用形容词、副词或介宾短语 (2)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也常作状语 (3)常在谓语前,有时也在主语前 (4)“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