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种树种到联合国.doc
7页语文教案-种树种到结合国语文教案-种树种到结合国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①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②领会本文通俗、活泼,散发泥土气息的语言特点才能目的:①培养学生搜集、挑选和整理信息的才能②培养将通讯改写成消息的才能情意目的:理解这篇通讯所表现的主题,认识要生存就必须改造自然的道理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这篇通讯通过报道王果香治沙造林获得突出成就,并且在结合国大会上做报告的事迹,反映了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表现了人类与自然做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二、思路构造首先,文章开篇把事情的结果点出来:王果香要去结合国了!,并交待她去结合国的原因接着,重点写王果香在结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及与会者的反映最后,写王果香如何带着家乡人民治沙脱贫的抓住典型事件的重大意义展开全文这篇通讯可以分四局部第一局部(第1~3自然段):主要写王果香要去结合国的喜讯传遍家乡第二局部(第4~10自然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第4~6自然段):主要写发现并邀请王果香参加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八次政府间会谈会议第二层(第7~10自然段):重点写王果香在结合国有关会议上的发言及其影响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第三局部(第11~14自然段):进一步详细介绍了王果香带着家乡妇女,改造荒漠,摆脱贫困,梦想成真的典型事迹。
第11自然是承上启下段,第12~14自然段,补述王果香从小种下的绿色的梦,想让家乡绿起来,以及她为实现自己制定的近期和远景绿化规划的详细行动,显示了她治沙治贫的顽强意志和令人敬仰的高尚品质14自然段举出张铁营子村赵金马家率先种树致富的典型,给人以示:不仅种普通的树,而且要种果树,不仅治沙,而且要致富这样一补述,王果香的典型事迹就更有了闪光点和号召力第四局部(第15、16自然段):作者把王果香的典型材料展示给读者后,发出由衷感慨作者抓住小人物典型事迹的闪光点,挖掘出更富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主题;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改造自然环境三、写作特点1.构造紧凑,用倒叙手法叙事文章使用倒叙的手法将情节连缀在一起文章把事件的结果放在开篇:王果香要去结合国了!这就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往下去看,探究王果香去结合国的原因接下来介绍王果香去结合国的原因,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2.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人类同大自然做斗争、改造大自然是人类永久的.主题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达得鲜明突出文章标题《种树种到结合国》直接点明通讯的内容及结果作者正是通过对王果香先进事迹的报道,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主题3.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了结合国对树林召乡治沙工作的考察与赞叹,写了王果香在结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写她如何带着家乡的人民治沙脱贫。
这些材料与中心亲密相关至于结合国是如何邀请王果香的,王果香接到结合国的邀请后心情如何等情况,文章并末涉及文章详写了结合国对树林召乡治沙工作的肯定,王果香在结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及她如何带着家乡的人民开展治沙工作的略写了万国宫的建筑特点等4.细节材料描写详细、生动文章为了更好地报道王果香的事迹,作者采用了细节材料进展细节的描写如王果香的姐妹们如何为王果香去参加结合国大会而奔忙,王果香在结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的大段的采用等都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及先进人物的品质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建议将教学程序设计三读,以减少头绪,简化过程,突出主体性,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创设宽松的空间以分析^p 课题为切入点:种树怎么能种到结合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答复疑问,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放映沙漠或沙尘暴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录像,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治理荒漠的艰巨性和迫切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树林召人治理荒漠的意义学生读课文后,提问理解整体感知情况学生假设能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明对本文所运用的倒叙手法巳清楚,如说不清可稍加点拨第二遍读是精读,要求对全文特别是重点段落,要认真研读,启发考虑:种树治沙在王果香以及乡亲们看来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为何引起结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树林召人的做法给了世界防治荒漠化工作怎样的新的认识?可让学生朗读王果香在日内瓦发言的一段和课文结尾局部,体会人物的感情,领会深入涵义。
赏读课文,应着眼于学生自行评价赏析,老师可举一两个词语先作赏析示范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难点:理解这篇通讯所表现的主题,认识要生存就必须改造自然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地球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一个沉重的话题多年来的滥砍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倾草地,每年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据专家预计,假如照此下去,到2023年,我国又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____省还大〕珍贵的土地资惨遭吞噬,漫天的沙尘暴频频造访,面对肆虐的自然灾害,人们不能只是惶恐不安,更不能束手待毙,曾经是严重荒漠化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乡今天已是山青水绿,花鲜果香树林召人绿色梦想的实现给了我们深入的启示二、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要求:⒈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阅读时要重视对课文思路的把握;根本把握文章的框架构造特点⒉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重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出示投影:应掌握的字词:⑴掌握红字的读音:惊诧 迁徙 湍急 坚持不懈⑵应掌握的词语:惊诧 迁徙 敬仰 叠映 率先 警醒 湍急 滋养 坚持不懈 绵延悠长⑶考虑以下问题:①《种树种到结合国》,这个题目本身就极有吸引力,说说这样写的好处?②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怎样的?明确:①种树种到结合国运用的是拈连的修辞手法,这样写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种树种出的成就,而且是通俗活泼的群众语言,充满了生活气息②首先,文章开篇把事情的结果点出来:王果香要去结合国了!,并交待她去结合国的原因接着,重点写王果香在结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及与会者的反映最后,写王果香如何带着家乡人民治沙脱贫的三、精读课文:要求:着重研读描写王果香在日内瓦发言和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