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 必修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
9页《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1 .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壮阔的意境,分析周瑜形象,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 了解这首词的豪放风格;2. 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赏析这首词的豪放风格;3. 对比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会两首词作的思想情 感和艺术手法的异同重点难点】1 .赏析两首词的豪放风格;2. 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3. 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过程】一、 学习导入本课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我们今天要学习两首宋词,品味词 作中“生命的诗意”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时光流逝千年依旧无法磨灭其光华,深 深浸润着中华儿女的内心其文词或是蕴藉婉约、绮丽柔媚,或是积健为雄、壮怀激烈,我 们的内心可以随着文词突破时空的限制,感受古人生活的点滴与情感世界二、 学习任务分析(一) 知识要点1 .赏析两首词的豪放风格;2. 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3. 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二) 承担的单元任务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三、 学习活动环节1:知人论世,介绍苏轼生平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并出知杭 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脩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 于常州病逝《宋史•苏轼传》中记载: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 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陈鹄《耆旧续闻•卷二》中记载宋仁宗曾言,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此两人 便是苏轼与苏辙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中曾写到: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 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己可见苏轼在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才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正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 作品,他政治抱负遭遇重挫,人身行动受到限制,内心极度彷徨苦闷,试图通过踏寻古迹、 咏怀古人,实现精神的突围!环节2:从意境、语言、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特 征。
活动1:请从此词写景语句中,找出体现豪放特征的字,并加以赏析明确:““乱石穿空”三句,是现场写景,选取细部显示赤壁一带江景特点写山石用 “穿”写浪涛用“拍”,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表现了山之奇峭高峻,水之汹涌澎湃用“雪” 比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更写出波涛的气势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视 听结合,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豪放壮阔的画面活动2:词人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词人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明确:“羽扇纶巾”写周瑜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通过描写人物典型装束,塑造了他的 儒将形象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 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不堪一击这里,不但写出了周瑜辉煌的战功,而且写出了他潇洒的风 度、沉着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时,还用到了衬托的手法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 物,使本体仗着他体的陪衬而更加鲜明的一种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 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 生华发”的词人自我周瑜作为一个典型的“风流人物”和“豪杰”而登场,周瑜在孙策手下担任将领时,才 二十四岁。
人们看他年轻,称为“周郎”他性情温厚,善于和人交游人们赞赏说:“与 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他精通音乐,如果演奏发生错误,他立刻就会察觉人们说:“曲 有误,周郎顾他的婚姻很美满,娶的是当时著名的美女,乔家的二姑娘一一小乔他在 三十四岁的时候,与二十八岁的诸葛亮,统率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中,用火攻战术,将 久经沙场、老谋深算、年已五十四岁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这样的人物,在苏轼眼中,当然 是值得向往的了因此,面对如画江山,他对这位历史人物展开了想象活动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的情感明确:词作写景开篇写出了山之奇峭高峻,水之汹涌澎湃,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此部分为咏史部分,写风流人物雄姿英发战功卓越,表达了词人对英雄豪杰的仰慕赞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才转入自抒怀抱故 国”,即赤壁古战场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面, 想到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便建立了那样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自己呢,却贬谪在这里,没 有取得周郎般的丰功伟业,头发也很早就花白了,相形之下,是多么不同啊!头发变白,是 由于多情,即不能忘情于世事。
然而这种自作多情,仔细想来,又多么可笑!所以说“多情 应笑我” O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它们都是倒装句 法江山依旧,人事己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于是引起“人生如梦”的感慨,认为既是如此,还不如借酒浇愁吧酹”本是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的意思,但末句却是指对月,AT敬酒,即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之意所邀乃江中月影,在地不在天,所以称 为“酹"O这首词在内容上,表现了作者用世与避世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这是封建社会 的知识分子具有的普遍性的矛盾,既然没有机会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就只有在无可奈何 的心情之下,寻求解脱总结这首词的情感,苏轼临江而望,想起赤壁之战古人古事,联想自身,抒发了壮志难 酬的感慨,同时转念一想,不如月下举杯逍遥,寻求内心的解脱总结:本词的“豪放”体现在三个方面:(1) 描绘壮丽之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等句运用了夸张、比 喻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2) 刻画豪迈之人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赞颂其才华与功勋,塑造其 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儒将形象3) 表现词人壮志难酬又能自我解脱的放达。
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壮志难酬, 不如在江月下举杯逍遥,词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环节3:请同学们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词人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 为一体进行抒写的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作写景开篇,写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卷雪,江山如画,写出了山势高峻,水势 澎湃,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景为后文咏史,刻画周瑜,叙写赤壁之战场景 做铺垫,同时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阙在咏史、抒情,词人回想起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场景,此时,周瑜青春年少,意气 风发,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写“小乔出嫁了”, 花费笔墨去渲染他的婚姻,说有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刚刚嫁给了他,用美人衬托周瑜这位英 雄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仰慕赞颂词人咏史,由周瑜想到自身,为之后抒发情感做铺垫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联想自身,抒发壮志难酬之叹的同时,寻求内心解脱环节4:知人论世,介绍辛弃疾生平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己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 抗金义军,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 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历任江西、湖北、湖南转运使、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很少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 期落职闲居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和苏轼并称为“苏辛” O此词是辛弃疾65岁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秋当时韩促胄把持朝政 大权,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 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南宋时处于抗金前线韩佐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但是韩佐胄在军 事上准备并不充分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览景有感,就自然地倾吐 出来了环节5:以典入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诵读作品, 并填写下表词句人物大尽、寄予的情感千古江山,英 雄无觅,孙仲 谋处孙权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 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对江山尤昔,而如孙权一样 的英雄已不见的惋惜,暗含 无人可御外侮之意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
想 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 如虎刘裕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道, 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回 想当年,他指挥者强劲精良的兵马, 气势像猛虎一样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 赞叹之情,也暗含着用英雄 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 意,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 救国的心情元嘉草草,封 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刘义隆宋文帝轻率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 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对当时执政者急功近利、主 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 警告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拓跋煮往事怎忍再回顾,如今拓跋煮祠堂 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词人借此提醒人们不要忘 记江北仍处在金人铁蹄之 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表 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 隅、不思收付失地的悲愤之 情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 否廉颇有谁来问:廉颇将军老了,饭量还 好吗?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 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 门、壮志难酬之愤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 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说“用事 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恰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 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
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 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 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 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环节6: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活动1: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 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古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 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浇胸中之块 垒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本课学习的两首怀古词都借古人抒怀,在用典上有何不同?明确:苏词以精细笔墨集中塑造了儒雅倜傥、智败强曹的青年将领周瑜形象在对其显赫功业、横溢才华渲染之时,另置笔墨巧妙点染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以一 特写镜头“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凸显这位军事统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运筹帷幄、指 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其过人的胆识与才智表达了词人对周瑜的仰慕、对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