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知名制造业企业.doc
6页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船的前身是 1934 年 6月 6 日成立的武昌机厂,1953 年 1 月更名为武昌造船厂, “一五”期间被国家列为 156 项重点建设项目,2009 年 2 月整体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现下属 16 家子公司、2 家事业法人单位和 4 个二级生产经营实体公司占地面积 267.94 万平方米,现有职工 8300 余人,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3100 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300 余人,研究员级高工 48 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7 人 90 年代以来,公司发展迅速,总产值以 25%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长,被列为武汉市 50 强企业的前列,公司 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 539.34 亿元,同比增长 20.8%;利润总额 52.90 亿元,同比增长 20.62%;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成套、非标装备制造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船用特辅机专业生产厂家始建于 1958 年,占地面积 68 万平方米,现有员工 2300 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900 余名,各类技能人员 1200 余名。
公司注册资金 22000 万元,主营船用机械、港口起重机械、冶金机械、水电机械、桥梁产品、焊接材料等系列产品的制造与销售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为武汉 471 厂,是中国造船工业和中南地区的最大铸锻中心,是集炼钢、锻造、有色铸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成套设备制造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公司创建于 1958 年,经历了建设、改革、发展的创业历程我国第一支万吨轮螺旋桨,第一根 TR 镦锻全纤维曲轴,第一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华西村天下第一钟等在我们公司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现已成为我国造船工业铸锻件专业配套基地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为我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武重集团集团由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 等三家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武汉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8 年 9 月 4 日挂牌新的重工集团的成立,将使武汉成为全国同业排头兵,同时拉动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值达千亿元的装备制造业“航母” 1,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武汉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 是国内生产重型、超重型机床规格最大、品种最全的大型骨干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能源、交通、冶金、机械、铁路、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
2,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始建于 1954 年的武汉锅炉厂,1998 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 297,000,000 元2007 年 8 月,阿尔斯通完成了对武锅 51%的国有股权收购,将在 2009 年年中建成的武锅新厂将成为了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锅炉制造基地,以服务于国内外市场3,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 以下简称长动公司 )是以制造汽轮发电机组和水轮发电机组为主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武汉市中国光谷腹地,总资产 24 亿元,具有设计、生产 300MW 及以下各类型热电联产汽轮发电机组和 200MW 及以下各类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年生产能力 7000MW长动集团吸纳了动力机械、机电、电站工程等科技人员近 800 名,占员工总数27.8%,各类管理人员 1754 名,占员工总数 43.8%,其中国家级专家及学科带头人 18 名,研究生以上学历 56 名2009 年长动公司克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共完成发电设备制造 407.02 万千瓦,完成工业总产值 13.15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11.1 亿元,完成利税 2.49 亿元 中国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科工集团,总部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由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发起,由原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重工有限公司等三家成员公司重组,于 2008 年 5 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产科研服务一体化新型工业集团。
武汉青山造船厂青山船厂是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骨干造船企业,已有 40 余年的造船历史,工厂占地面积100 万平方米,码头岸线 2200 米,各类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设计、制造载重量3 万吨级以下的货轮、集装箱船、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和各类客轮、工程船、大型浮坞、大功率推轮、沥青船、散装水泥船、滚装船的综合能力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4 年,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桥梁钢结构的制造,在桥梁钢结构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占地面积 14 万余平米,重钢厂房 3 万多平米员工近五百余人,各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200 余人,中高级工程师 20 余人公司拥有各类钢结构加工和焊接设备千余台套,其中包括钢材预处理生产流水线和室内涂装设施、2000 吨双台联动电液伺服数控折弯机、200 吨大型运输平板车等,室内最大起吊能力达到 200 吨,年制造能力达 3 万吨,生产总值年年攀升武汉毅恒重工有限公司武汉毅恒重工有限公司创建于 1988 年旗下拥有武锅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大型电站锅炉承压载重部件、船体分段、起重机、桥梁、建筑钢结构、钢格板、各类机械加工及热浸镀锌处理的大型民营企业,属湖北省 500 强企业。
公司总占地面积 49 万多平方米(即 735 亩) ,其中室内作业面积 15 万多平方米现有员工 2100 余人,其中各类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156 人,中高级技工 920 人,持证上岗焊工346 人(其中合格焊工 124 人、熟练焊工 222 人) 年加工制造锅炉、船体分段、起重机、汽轮机主配件、桥梁和建筑钢结构的产量达 8 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 6 个多亿,2007 年上交国家利税 2000 多万,被评为湖北省 100 强纳税大户湖北天地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天地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武汉天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发展组建起来,是国家发改委“汽车生产企业”公告企业之一,集团秉承“造一流产品,做一流服务”的宗旨,打造“天地重工”品牌公司主业为研发制造重型运输装备和重型工程施工机械集团旗下拥有上海天地重型车辆研究所、武汉重型工程施工机械研究所,两个生产基地(汉南生产基地和江夏生产基地)以及上海福朗捷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内外的众多重型运输企业、铁路工程建设公司、电力建设公司、石油建设公司、船厂等提供了优良的运输解决方案以及优秀的设备天地重工是以“重型”为主题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产品为替代进口产品,主要产品系列有:组合式液压轴轴承线车、船体运输车、钢厂运输车、高铁运梁车、盾构(掘进机)等系列产品。
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是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国家大型综合骨干企业,是华中地区铁路货车修理基地,南方铁路散装货物罐车和敞车生产基地 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现有员工 5000 多人,占地 54.32 公顷,拥有 10 余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主要产品包括:铁路货车,铁路、公路散装自卸粉状货物罐车,大型集装箱半挂车,1 吨-3 吨蓄电池叉车等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是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由北京中联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 年 8 月组建为新武汉大学)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凯迪科技开发公司等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 3 月 28 日,经批准以每股作价 8.12 元的价格,向第一大股东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发行 8,729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用于购买其资产,公司总股本增至 36,848 万股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新能源、化工、环保、水处理、仪器仪表、热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的开发、研制、技术服务;机电设备的安装修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以及代理货物等。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二航局)创建于 1950 年,是原交通部直属四大航务工程建设一级施工企业之一二航局下辖 10 家子公司、18 家分公司、7 家参控股公司、10 个经营性办事处,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现有员工 7945 人,其中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5221 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前身为 1953年 4 月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经政务院批准成立的铁道部大桥工程局(2001 年改制为现名) ,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公司现有员工 14000 余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4 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2 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7 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6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70 名、高级工程师 957 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8590 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南方,其前身为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是由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高新企业,注册资本 155000 万元。
主要从事钢铁、能源、环保、市政、建筑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硅钢、机械、电器、热工产品制造;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工业气体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等在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评选和全国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排序中,一直位居前 10名中冶南方办公环境优美,技术开发条件优良,汇聚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2 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 35%以上,分别为工艺、设备、自动化、能源动力、规划、土建、经济等 24 个专业的技术专家设有 7 个专业设计室,11 个事业部(所),4 家分公司,16 家控股子公司,1 个技术研究院主办国家核心科技期刊《炼铁》杂志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成立于 1953 年,是国家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原隶属于铁道部,2003 年 10 月划归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7 年拥有工程技术人员 3000 多人,其中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名,高级工程师 1000 多人,工程师 1700 多人,各类执业注册工程师600 多人公司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长江设计院)隶属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从事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科研、咨询、建设监理及管理和总承包业务的科技型企业,综合实力一直位于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百强前列,首批获得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是国家商务部指定的援外工程勘察设计委托单位。
长江设计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4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 人,水利部“5151 人才工程”1 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5 人,教授级高工 130 余人,高级工程师 700 余人,各类注册工程师逾千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900 余人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等 10 多项高等级资质单位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重庆、上海、广东、西藏等 7 省市区,总部位于武汉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诞生于 1948 年,1984年兵改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