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doc
8页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者单位:232001安徽省淮南新康医院通讯作者:杨其兰【关键词】微创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 期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的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 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 患者自身生理特点,使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常不典 型,易发生误诊长期以来,该病多采用外科手术开颅清除 血肿的方法治疗,手术并发症多,预后较差近年来国内开 展的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而且 费用低、手术简单、创伤小笔者所在科于2009年6月〜 2011年3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效 果满意本文将有关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有外 伤史1〜6个月,平均3〜5月),男23例,女9例,年龄48〜 70岁,平均65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确诊,血肿位于一侧 者26例(额颖顶16例,额顶9例,额颖顶枕3例),双侧 者4例(双侧额颖顶区)32例患者均有头痛、记忆力下降; 昏迷、神志恍惚23例;失语、嗜睡、淡漠和智力迟钝10例; 肌力下降、偏瘫或四肢瘫27例。
全部病例均行CT定位,血 肿量在60〜130 ml,平均85 ml (多田公式计算),均有不 同程度占位效应1. 2手术方法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 针根据头颅CT片,依据CT平扫(以听眦线为基线),结 合颅骨骨性标志定位,以血肿最厚层面的中心为靶点,确定 并标记体表穿刺点,选择长度为2.5 cm的穿刺针固定于手 电钻选最厚层面处测量头皮至血肿中心距离,确定穿刺角 度避开头皮及硬脑膜重要血管,局麻,直径3 mm钻头钻 颅,钻透颅骨后,用穿刺针穿透硬脑膜达血肿腔置入引流 管,管的尾端接三通阀,见陈旧性血液流出,用生理盐水等 量置换冲洗,并将引流管与水平面垂直,粗测颅内压力,避 免颅内压过高或过低而引起脑组织摆动术后持续引流不超 过6 不应用脱水剂,常规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及生理盐水1000 ml,促使脑组织膨胀2结果术后即刻症状减轻,6 d后术前的各种体征、症状全部 消失复查头颅CT,发现脑膨胀较完全29例,脑膨胀不完 全并发颅内少量积气3例,无一例出现感染、出血、张力气 颅等并发症本组32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个月〜1年,3 例脑膨胀不完全的病例,残腔和颅内少量积气完全消失,无一例复发。
3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微创穿刺颅内 血肿清除术是笔者所在医院新开展的术式,患者及家属常考 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自己能否耐受手术缺乏信心, 担心手术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 理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该手术方式,采用微创穿刺完成手 术的优点及可靠性,讲明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提高生存 质量,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前 后的注意事项,使之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充分 的认识,避免情绪波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3.2术前护理(1)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检测出、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及术前用 药2)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给 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严重营养不良者全胃肠外 营养支持3.3术后护理3. 3. 1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并保持头偏 向一侧,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严密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及肢体功能变化[1] 血压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2小时 测血压1次,一般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 mm Hgo常 规头部放冰枕,减轻脑水肿。
每隔30 min观察1次意识和 瞳孔的变化,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 标瞳孔的观察对脑出血尤其重要,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 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尽早 处理,以免发生脑疝每4小时测体温1次,如体温高于 38.5 C,在颈静脉、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 遵医嘱使用冰毯行亚低温治疗,温度控制在32 C-36 Co3. 3.2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回病房,遵医嘱床脚 抬高15 ,使患者呈头低足高位,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引流, 引流袋放低位引流要注意保持穿刺引流管通畅,术后严密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遇有新鲜出血,及时报告医生,需 随时复查CT,及时处理术后应注意采取头低位,卧向患侧, 多饮水,不用甘露醇等强力脱水剂,必要时在心功能允许的 条件下,可大量输注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促使脑脊液分泌,以利脑组织膨胀复 原,减少复发,术后第1、3、5天复查CT,如头颅CT复查 硬膜下有少量低密度液体,因有血块而引流不通畅时,向血 肿腔内注入用生理盐水2nd稀释的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 管2〜4 h后开放引流,每日1〜2次,引流液变淡,每日量 <5 ml,可拔除引流管,发现引流管不畅,及时进行侧管冲 洗,引流袋一般置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以保持颅内外压力平 衡。
定时消毒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引流管扭动滑脱,以免引流管接头脱落感染[2]3. 3.3预防并发症做好呼吸道、口腔及皮肤护理对 病情重、意识不清、自己无法排痰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患 者头转向一侧,勤吸痰液,及时翻身叩背,以防分泌物堵塞 呼吸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2 次/d,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每1〜2小时给患者 翻身1次,同时按摩全身骨突处,保持大小便通畅,对大小 便失禁者,及时更换污染被褥,预防压疮发生3. 3. 4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术后应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抽血查血气及电解质, 完成输液计划对不能进食者, 次为宜,4〜6次/d,灌注流质, 高蛋白流质饮食3. 3.5早期康复护理(1)维持酸碱平衡,遵医嘱按时可用鼻饲,鼻饲量200 ml/温度不宜过高给予低脂、功能锻炼应尽早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减少病残率既要保持舒适的体位,同时要保持 功能位置,并使用足托和棉垫加以保护活动四肢,按摩肌 肉,使下肢处于功能位置,协助患者做大小关节屈伸、旋转、 内收、外展运动,由被动至主动,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 后期可配合针灸、理疗以助肢体功能的恢复,使之达到最佳 康复效果。
2)心理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由于肢体 功能、语言功能的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而产生自卑、 焦虑、痛苦甚至绝望的心理,对治疗及康复缺乏信心,应尊 重患者人格,耐心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从人性化的角度帮 助患者稳定情绪,调整心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4]4讨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占颅内血肿10%,大部分患 者回忆有头外伤史,但均为轻微外伤,关于其发病机制,血 肿腔内高渗透压理论已被否定[5]近年来研究证明,CSDH 的不断增大,与凝血机制障碍、静脉张力增高、脑萎缩、颅 内压降低等多种因素有关[6]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 增高,老年人多表现为表情淡漠、痴呆、精神异常、言语不 清、偏瘫头痛往往不明显或不剧烈,患者常在伤后3周以 上出现症状,逐渐加重由于头部外伤轻微,病史长,老年 人常不能准确叙述明确外伤史,故患者常以痴呆、肢体功能 障碍而就诊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无自愈倾向,故对于有症 状的硬膜下血肿均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微创穿刺术治 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微小,术前无需特殊准备和检查 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医生的一致好评,所以绝大多数慢性 硬膜下血肿均考虑采用该手术总之,掌握本病的临床观察 重点与护理,就能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及 护理,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等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吴艳华•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岀血的护 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 10 (7) : 144-145.[2] 赵建疆,张霞,晋慧芬•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 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护理研究,2007,19 (12): 2677.[3] 王秀平,巩林霞•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 察与护理•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 3 (7): 42-43.[4] 熊岚.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舒适护理.中国 医药导报,2010,6 (4) : 105-106.[5 ] Weir B. 0ncotic pressure of suMuml fluid. J. Neurosurg, 1980,53 (1) :512.[6]赵雅度.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26-132.(收稿日期:2011-04-28)(本文编辑:郎威)。
